张丽新,徐广利,张 萍
(山东建筑大学基建处,山东济南250101)
在当今时代,中国建筑业企业不仅要与国内企业激烈竞争,还要直面跨国企业的竞争。建筑业企业若要赶上世界水平,唯有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管理信息化带动项目管理现代化,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工序复杂、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等生产经营特点,故建筑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整体水平较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1]。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
(2)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发布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
(3)计算机系统化设计投入不足,仅仅是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据有关资料,美国的PC机的深度使用率为38%,而中国只有 6%[2]。
(4)建筑企业未能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多数企业建立网站仅仅是一种门面,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5)长期以来,我国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
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措施应包括:
2.1.1 整合企业资源
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2.1.2 优化组织管理模式
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按职能展开,其组织结构的特征是纵向分层次,横向分部门。每个层次是一个权力等级,每个职能部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这种组织结构使企业的内部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是分散的、独立的。尤其是大型特大型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多、地域分布广、管理跨度大,只有通过企业管理信息的系统化才是实现集成管理的必要手段。
2.1.3 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
2.1.4 改进相关的信息技术
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工程施工技术结合,在一些急难险重的施工领域已初步显现了其先进生产力的作用。如深基坑围护位移控制、盾构推进测量等也大量采用了计算机技术。另一方面,在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各种管理软件在业务的日常管理上广泛应用。如预算、人力资源、财务、统计、档案等大多采用电子报表和分析。
2.1.5 重视人员结构的调整
信息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已逐步引起建筑企业上层的重视。部分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队伍也逐渐被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大中专生替代,这就使得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既有了客观条件,又有了骨干队伍和广泛基础。
2.1.6 评价信息化的管理和业务
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2.1.7 确定信息化启动的时机及投资力度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便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应利用政策指导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具体措施如下:
2.2.1 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
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2.2 完善相关的规章和立法
根据国家、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依照政府对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统一要求,建立并逐步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2.2.3 加强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系统工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研究制定相关的规划与管理制度。加强建设信息技术专家委员会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在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中的指导和参谋作用。
2.2.4 拓宽信息化的投资渠道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逐年增加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完善资金管理体制,逐步形成由多种投融资渠道、多元投资主体构成的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格局。建立信息化建设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的市场运作。
2.2.5 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研究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实行人才激励机制,争取拥有比较成熟的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
2.2.6 加强安全防范的措施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防范与研究,制定强有力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提高信息资源的直接接触人员与技术人员的保密意识,培养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
2.2.7 加强技术的合作与交流
在专业应用项目系统开发等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工作中,要加强调查研究与技术交流,及时掌握国内外建设及相关领域的信息技术及发展动态,把握发展时机、提高创新意识,不断完善建设领域信息化的体系结构。
2.2.8 加大政府的监督力度
政府监管的信息化将有效地强化监督执法部门的监管手段,接受社会的监督,增强建筑业政府执法及监督部门与社会的互动性。
(1)组织开展信息化标准制定,逐步打通软件之间数据流通的瓶颈,解决行业信息化的信息及数据的流动问题。
(2)加大信息化宣传和培训的力度,普及信息化知识,培养信息化人才。
(3)建立建筑业软件产品测评体系,开展优秀软件的评议和推荐等活动,保障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效益。
(4)加大数据库的建设力度。这就需要行业协会协调社会资源、依靠市场机制完成,同时也需要政府在有关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有力扶持。
在当今时代,中国建筑业企业不仅要与国内企业激烈竞争,而且要直面跨国企业的竞争。建筑业企业若要赶上世界水平,不被无情的竞争所淘汰,唯有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源是创新,创新来自变革。一个企业要进行变革、变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管理信息化带动项目管理现代化,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1]戴恩民.企业信息化、网络化的思考[OL].国研网,2003
[2]段永基.建立有效的创新和投入机制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J].宏观经济研究,2001(3)
[3]傅雯娟.中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编.《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整理[M]
[5]崔惠钦.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型和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施工技术,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