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00010)孟嫣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多病因作用于有遗传背景的个体,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肾脏等多个系统的全身性小血管炎症。过敏性紫癜可归属于中医学血证、紫癜、肌衄范畴。笔者探讨了中药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病的病案及经验。
中医认为,本病乃病邪侵扰机体,损伤脉络,离经之血外溢肌肤黏膜而成。其病因以感受外邪、饮食失节、瘀血阻滞、久病气虚血亏为主,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为多,若迁延不已,反复发作则表现为虚证及虚实夹杂之证。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与气血相搏,灼伤脉络,血不循经,渗于脉外,溢于肌肤,积于皮下,则出现紫癜。过敏性紫癜的皮肤紫癜、皮疹多形易变,关节肿痛发无定处,并有皮肤瘙痒,符合“风者,善行而数变”及“无风不作痒”。六淫之邪易从火化,若热毒内扰,日久郁热化毒化火动血,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液溢出常道,外渗肌肤则为紫癜;从清窍而出则鼻衄;损伤胃络,热结阳明则吐血;热邪循胃之脉络上行至齿龈则为齿衄;下注大肠或膀胱则便血、尿血等。若饮食不节导致脾胃运化失司,内热聚生,外发肌肤,迫血外溢而成紫癜,湿阻气滞,郁于肠胃则腹痛明显。
正气不足也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若禀赋不足,或疾病反复发作,气血耗损,虚火内生,瘀阻脉络,脏腑受累,使气不能摄血,脾不能统血,血失统摄,不循常道,溢于脉外,留于肌肉脏腑之间而出现紫癜、便血、尿血等气滞血瘀证。
过敏性紫癜初起系感受外邪,与湿浊、瘀血密切相关,风热毒邪,迫血妄行,证多属热、火范畴。若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则又表现为气血亏虚,瘀阻脉络,成虚实夹杂难治之证。
病案:患者,女,20岁,过敏性紫癜4年,近日紫癜又起,双下肢散在出血点,尿潜血+-++,高倍镜下四五个,大便干,舌体胖质略红,舌下脉粗,脉细滑尺弱。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方药:淡豆豉30克、乌梅20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紫草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莪术12克、生甘草10克、生地30克、益母草30克、川芎30克,连服30天痊愈。
中医认为,本病为瘀血阻滞,久病导致肾虚血虚,治疗以活血化淤凉血止血兼补肾,重用淡豆豉起清热透邪,宣肺解毒的作用,紫草起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作用,紫草行血分瘀热利大小便,故紫草能导热从二便出。配以桃仁红花,加强活血化瘀的作用,乌梅主要起到酸敛止血的作用,“敛虚火,化津液”可防久病伤阴。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紫草、乌梅有抗过敏作用,豆豉、乌梅两药同用一散一收,散不耗气,收不敛邪,即使热邪透达肌表,也可使肺卫之气得固。
苍术、黄柏合用为二妙散之意,本病常为风热水湿与内蕴之湿热相搏,趋于下焦,下注胃肠膀胱,下肢关节,二者助前药燥湿清热,清利下焦。过敏性紫癜当考虑体质的虚实,如果正气充实,以祛邪为主,若兼体虚则扶正与祛邪兼固。生地清热滋阴补肾,古代医家有“见血休治血,祛瘀当为先”之说。如明缪希雍在《神农本草经疏》中指出“宜行血不宜止血”。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谈到:“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柯微君治疗过敏性紫癜用活血化瘀的治法,有独特的优势,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