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鼻窦功能性手术396例体会

2011-04-13 17:21:23董和霞
山东医药 2011年35期
关键词:鼻中隔鼻息肉内窥镜

董和霞

(龙口市人民医院,山东 龙口 265701)

功能性鼻窦手术指在彻底清除鼻窦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粘膜和结构,是目前治疗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及鼻中隔偏曲的公认的较理想方法。2008年6月~2010年12月,我们对396例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鼻窦功能性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鼻息肉、慢性鼻窦炎396例,男238例,女158例;年龄6~77岁,平均42岁。病程3个月~55 a。其中单个鼻窦炎为115例,多个鼻窦炎281例(伴息肉15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鼻腔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头痛、烦闷等。曾行单纯行鼻腔息肉摘除术9例、上颌窦根治术8例、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7例。

手术方法:术前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采用全麻14例,局部麻醉382例,一次接受全组鼻窦开放术129例,额窦、筛窦、双侧上颌窦开放术59例,筛窦、双侧上颌窦开放术108例,单侧上颌窦、筛窦开放术59例,单侧上颌窦扩大术39例;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68例(其中6例行局限性鼻中隔嵴突或棘突黏膜下切除)。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为总鼻道通畅,窦口通畅,嗅裂通畅,症状消失。有效为鼻腔能够达到基本通畅,有轻微的流涕、头痛症状。无效为症状无实质性的改变或术后短期内又复发。

结果:本组治愈228例,有效16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7.5%。术中有2例患者出血较多,予止血及输血治疗。术后9例患者出现鼻腔干燥、嗅觉异常、斜视、复视、溢泪等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消失。

讨论:传统的鼻窦手术多为全部刮除鼻窦内黏膜的破坏性手术,而鼻内窥镜手术为促使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功能性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中及手术后痛苦小、手术彻底、操作精细及术后不易复发等优点,本组有效率为97.5%,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证实鼻内窥镜鼻窦功能性手术治疗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且较为安全。分析本组资料,我们体会:①麻醉方式的选择。多数情况下选用局部麻醉,正常情况下多采用瑞芬太尼,因其不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催眠,所以必须与镇痛药合用。对有心脏病、高血压病、年老体弱及12岁以下儿童和对疼痛耐受性差者可选择采用异氟醚吸入全麻,术中保持出入量恒定。②出血的控制。对鼻腔分泌物较多、鼻窦炎患者术前1周行抗生素及促凝血药物治疗;对高血压、心肝肾功能或凝血机制异常者手术前行内科治疗;采用血管收缩剂(肾上腺素)控制鼻腔内局部出血;控制性低血压一般用于全身麻醉。③鼻中隔偏曲的处理。鼻腔前部的鼻黏膜是鼻腔中感觉神经最敏感的部位,同时筛前神经也分布在该区域内。鼻中隔偏曲易引起鼻不适、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临床症状。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可消除鼻腔机械性阻塞及其他不良刺激,促使鼻腔更加通畅;同时手术切断筛前神经的部分副交感神经纤维,既可降低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乙酰胆碱分泌,亦可大大改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鼻中隔鼻息肉内窥镜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22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