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仁运 宋晓明 (山东省乳山市下初镇畜牧兽医站 264501)
中小型猪场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及防治
隋仁运 宋晓明 (山东省乳山市下初镇畜牧兽医站 264501)
近年来,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加和畜产品的频繁流通,猪类各种疾病越来越多,危害日趋严重,尤其是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已成为目前制约养猪生产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型猪场,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普遍存在,临床表现程度轻重不同,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就农村中小规模猪场常见多发,危害严重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诊断要点,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以妊娠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出无活力的弱仔、畸形儿、少仔、公猪不育症及母猪不孕症为主要特征。凡出现上述一种或一种以上临床表现的繁殖期种猪,即可以认为患有繁殖障碍性疾病。
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病因很多,主要分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传染性因素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非传染性因素包括猪体发育不全、营养不良、中毒、应激、饲养管理不善、繁殖体系不合理(如过度自交)等。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由非传染性因素所造成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相对较少,大多数是由传染性因素所造成的,而且危害更为严重,防治也较为困难。
2.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主要见于妊娠期在100d以上的母猪,母猪出现大批流产或早产,分娩出死胎、弱胎或木乃伊胎,大多数母猪出现喷嚏、咳嗽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一部分母猪可能体温稍高,但通常不出现高热稽留。严重的病例可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耳端发绀,四肢末端、腹侧有水肿,阴部肿胀等。种公猪感染后出现高热、暂时性精液减少和精液质量下降;仔猪感染后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共济失调,耳鼻端和躯体末端发绀,发育迟缓,断奶前的仔猪死亡率可达到30%~50%。
该病毒主要侵害肺脏,病例剖检肉眼可见肺水肿、出血、淤血,以心叶、尖叶为主的灶性乃至弥漫性黄褐色或褐色实变;心脏肿大,心肌出血、坏死,严重的可见心肌变软;肝色调不均,轻度淤血,表面有少量斑点状出血;脾肿大,并有紫色的出血灶;肾质地脆弱,表面有多量点状出血;淋巴结肿大;扁桃体出血、化脓。
2.2 猪圆环病毒病 繁殖障碍型猪圆环病毒病主要表现发病母猪体温升高达41~42℃,食欲减退,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还有以呼吸困难、咳嗽为特征的呼吸器官障碍,部分病例可见皮肤、可视黏膜黄疸,下痢和嗜睡;感染该病的仔猪表现为仔猪先天性震颤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病后母猪受胎率低或不孕,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上升达10%以上。
先天性震颤无明显剖检病变;发生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时表现为坏死性或纤维性心肌炎;部分猪出现黄疽、肺萎缩、间质性肺炎;肾脏肿大、苍白;肝脏呈一定程度得萎缩;体表和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出血和水肿。剖检可见死胎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胸腹部积水,心脏扩大、松弛、苍白、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2.3 猪伪狂犬病 感染该病的妊娠母猪表现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表现高热、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后出现精神症状死亡,15日龄内仔猪死亡率100%,断乳仔猪死亡率达10%~20%;架仔猪被感染后,症状轻微、发热、咳嗽3~4d康复;成年猪仅表现为增重缓慢,无明显症状。
病例剖检可见死亡仔猪的脑膜出血、水肿,脑脊髓液量过多;肝、脾等实质脏器可见灰白色坏死小点,肾脏有坏死灶,周围有红色晕圈,中央黄白色或灰白色,在肝脏褐色的背景下呈现异常鲜艳醒目的红黄色坏死灶;流产和死产胎儿大小较一致,有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胸腔、腹腔及心包腔有多量褐色潴留液。母猪子宫内感染后可发展为溶解坏死性胎盘炎。
2.4 温和型猪瘟 近年来温和型猪瘟或非典型猪瘟是猪瘟发生的主要形式,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不发情或不孕;仔猪先天性感染,出生后衰弱,排稀便,陆续死亡,也有在20日龄左右或断奶前后发生严重死亡,偶有先天性震颤。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全身性败血症,喉部、胸肌、浆膜和肾脏、消化道等呈广泛性点状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肾脏肿胀、潮红、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死灶,但一般不肿胀;部分病猪小肠、大肠、膀胱黏膜有散在的出血点。仔猪慢性病例在结肠回盲瓣可见纽扣状溃疡,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
2.5 猪细小病毒病 妊娠母猪在怀孕前期受到感染时,引起流产、胚胎死亡。当早期胚胎受到感染时,其死亡率可达80%~100%,并被母体迅速吸收造成不孕和重复发情。在怀孕中后期感染常形成不同程度的木乃伊胎,在正常分娩时排出,平均约占分娩出来猪数的10%。一般在怀孕期70d后,大多数胎儿能对病毒感染产生有意义的免疫应答而存活,但这些仔猪常带有抗体和病毒。其他种类的猪感染后无明显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发病母猪轻度子宫内膜炎,胎盘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被溶解、组织软化、吸收。感染胎儿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等病变。弱仔猪出生后0.5h左右先在耳尖,后在颈、胸、腹部及四肢上端内侧出现淤血和出血斑,半日内皮肤全变紫而死亡。剖检有时可见肝、脾、肾肿大、脆弱或萎缩、发暗。
2.6 猪布鲁氏菌病 该病以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为主要症状,引起流产、不孕、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母猪多在妊娠第3个月发生流产,流产前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起卧不安,阴唇和乳房肿胀,阴道潮红、水肿,自阴道流出灰黄色或灰红褐色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不久发生流产,流产胎儿多为死胎。公猪发生睾丸炎时,呈一侧性或两侧性睾丸肿胀、硬固,有热感,后期睾丸萎缩。部分病猪咽、颌下、颈和腹股沟淋巴结发生脓肿。
主要病变可见死亡胎儿浆膜上有灰色或黄绿色絮状纤维素分泌物,胸、腹腔有少量微红色液体及混有纤维素。胃内容物有黄色或白色混浊的粘液,并混有小的絮状物。有的黏膜上见有小出血点。流产的猪胎衣充血、出血和水肿,表面覆盖淡黄色渗出物,有的还见有坏死。患布鲁氏菌病的猪还常见有关节炎,主要侵害四肢较大的关节。
3.1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开展疫苗免疫预防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目前无良好的治疗药物,主要依靠注射疫苗预防。应把危害较重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和布鲁菌病等纳入猪场整体免疫程序中。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种类和流行特征、猪场的生产特点、猪的日龄、各种疫苗的特性、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合理制定预防接种次数、剂量、时间间隔等。规模化猪场要定期进行抗体监测,并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3.2 严格引种检疫,防止引入病原 严格的引种检疫程序是防止主要疫病病原由种猪引入猪场的重要措施。异地引种一定要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引种前要认真了解供种单位的免疫程序和疫情情况,严禁到疫区引种。引进后应在场外隔离观察检疫至少4周,并进行相关的监测,结果阴性、临床观察无症状出现,接种有关疫苗产生免力后,才可入场饲养。定期进行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尽可能淘汰和消除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猪。猪场一旦发生可疑病猪,在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应迅速采集病料或将未经治疗的病猪,送兽医部门进行检验,待确诊后,进行正确的处理。法定报告的疫病必须按照程序向兽医主管部门报告,按相关规定对病畜及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
3.3 加强饲养管理 在猪场的日常管理中,注意改善猪舍的卫生条件,定期对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进行消毒,保持舍内空气流通和注意舍内温湿度的调节,对正常猪的粪、尿进行发酵或沼气处理,对患病猪的粪尿、乳、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及病死猪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好防蚊灭蚊、防鼠灭鼠、驱虫、隔离等工作,防止病原通过媒介传播;在使用饲养过程中,必须根据种猪的各阶段营养需要合理配置饲料,尽量选用品质好的妊娠料、哺乳料、乳猪料,注意提高日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确保限制性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的平衡。
(2010–12–27)
S858.28
B
1007-1733(2011)02-0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