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四家绘画风格成因探究

2011-04-13 14:30:08马松翠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文人画山水画文人

马松翠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21)

元代虽然短暂,但绘画却取得突出的成就,元代绘画的特殊面貌为中国山水画增添了独具一格的美的形式。北宋中后期,在士人中蓬勃兴起的“文人画”到元代中后期被积极接受,这种直抒胸臆的写意画蓬勃发展并达到成熟的高峰,其代表画家就是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元四家”代表了整个元代的山水画水平,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元四家画风各异,他们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董巨”画风,并受赵孟頫的影响,且糅合了北宋的文人画传统,以士人的笔墨、情趣、品味进行山水画创作,形成了逸格简率、淡雅空灵的元画之风,使文人山水绘画取得了明确的内涵、外延和典范图示,进而形成了元代中后期绘画的主流。[1]

1 朝代更迭、社会环境对元四家绘画思想的影响

公元1206年,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以强大的武力占领中原,建立了元朝。元代的统治在全国得到巩固之后,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加上复杂的民族关系,使元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形成一种特殊的形态。在文化方面,蒙古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儒家思想、程朱理学,大量笼络南宋遗老遗少,结交汉族士人,以便于统治,但大部分文人是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他们纷纷转入山林,过着隐逸的生活。

到元四家生活的元末期,社会动荡,中国已经四分五裂。红巾之乱后,蒙古帝国一分为二,江南地区脱离北方,人民生活疾苦。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元代的知识分子求进无门,传统的经邦济世的儒家学说也在元代士人的价值观念中失去了统治地位,为了挣脱名利的羁绊,士人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向了书画创作,追求内在的精神自由和人格完美以及性情的抒发,由此士人成为书画创作的主力军。元代统治者施行的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也使元代士人有了巨大的创作自由,无拘无束地抒发个性与性情。元四家身处乱世,或以卖卜为生,或有牢狱之灾,更加剧了他们弃世隐逸的生活态度。他们隐逸的状态、消极的生活态度影响着那一时期文化艺术的发展。

2 中国传统诗性文化对元四家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诗性”成为山水画的基本形式和创作者无意识的本能追求。对山水画家来说,山水即诗——一种表现深刻自然之道的诗意图式。元四家山水画都具有诗境之美,诗境内涵是元代山水画家极力提倡的重要课题,诗情的融入则使意境的创作成为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在元四家山水画的整体描绘中,真实体现了画家的诗意想象,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文学化、神韵化、诗意化的境界。王维是最早将诗画结合的画家,自然中的山水与诗都是灵动的、自由的,与画家流动的意趣、奇瑰的想象是相互感应的,所以诗、画是互为载体来表情达意的。山水画形式与中国诗歌的关系密切,因为这两种艺术形式属同一文化。元四家在绘画创作中,追求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也是对宋人提出的“诗画一律”的师承。元四家精于画,能于书,又工于诗,将题款作为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诗来补充画外之意,形成了元代山水画中讲究诗、书、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特征。[1]

诗境即意境,画家凭借自己丰富的情感和对诗境的深刻领悟,运用精炼的笔墨营造意境。从画的意境来看,中国古代绘画是情与景、主体与客体,意与境的统一。[2]如吴镇的《松泉图》,整幅画的画风奔放写意,书风自由潇洒,画面主体形象与题诗融为一体。而题于画上的诗文也起到了拓宽画面作用,引发欣赏者的联想,这是诗与画相结合的完美体现的典型代表。倪瓒的《容膝斋图》,所画并非特定实景,而是一种主观的个人经验:构图为“三段景”、造型简练、墨气清淡、折带皴塑造出山体的三度空间结构。画面平淡、素净、萧疏、简远,表达出士大夫远离尘埃世俗、渴望平静的精神状态。诗情贯注于画意之中相辅相成,以这种绘画形式抒情,成为了元四家山水画写意精神的一大特点。[3]

3 宗教对元四家山水画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元四家有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儒学极其关注对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自我修养的提高,先秦儒学的重心就是要培养与成就高尚人格、修养与完善完美的人性。元四家把这种心灵的修行投入到绘画中,所绘山水大都疏散淡远,宁静冲和,绝少剑拔弩张之气,使观者心态平和、复理克制,符合传统文化对士大夫心性修养的要求。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的封建王朝,元朝民族众多且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儒家的说教与道德感在此时已经势微,文士们更多地接受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更加自由开放,更加注重个体本我的思想感受,所以表现在艺术方面就是飘逸的,气质清远。当时最盛行的是佛教。佛教在中国本土化发展形成的“禅宗”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及文人的心理需求不谋而合。文人们以禅入定,在对天地自然的清静观望中,寄情于山水之间,领悟生命的真谛。佛学禅宗思想渗入文人山水画家的“表”之后,开始追求虚静、空灵、幽深、旷达的“境”。“禅宗”在元代发展很快,因为它宣扬的佛家精神非常符合文人隐士的生活状态,能帮助忽略现实世界的苦痛。“禅宗”精神在广大知识分子中的传播,使得山水画向着更加虚无、抽象的方向发展。[1]

元四家对“道”的认识是具有一致性的,在山水画的创作中,都希望能体现“道”之精神。山水又以其形质之美,更好、更集中地体现“道”,使仁者游山水得道而乐之。[4]“悟道”,是他们在山水画中的永恒主题。文人一直奉儒家为正统,然而内心又向往身心解脱的自由生活,渴望遁入山林,怡情悦性,自我陶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的玄学,影响了“元四家”山水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如黄公望,自幼被称之为“神童”,但生不逢时,其官场生涯并不顺遂人意,在经历牢狱之灾后辞官还乡,永不入仕。在松江居住期间,和吴镇一样,换上道袍,以卖卜为生。1334年,他在苏州成立“三教堂”,加入全真教,研习道教义理,晚年移居杭州的富春山,遁世隐逸,创作出其代表作《富春山居图》。

4 文人画传统对元四家山水画观的影响

唐代出现的文人画,从北宋中后期以后形成巨大的艺术潮流。宋代对绘画的收藏、品评和笔会已在上层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风,更有不少文人亲身参加绘画实践,用以遣兴抒怀。在题材选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自成体系。最显著的特点是把“诗”“书”“画”融为一体,形成“文人画”的独特样式。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影响广泛而深远,成为元代文人画发展的前导。

元代文人山水画成为绘画的主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宋朝的灭亡、画院的解散,原先统领画坛的被称之为“正统”的绘画体系土崩瓦解,不再居于画坛的主流。来自不同社会阶级、身份背景的业余画家崛起,绘画品味、创作风格、主题表达产生转移,使创作活动更加自由,更具有包容性。二是因为在元代,很多汉族文人不得入仕,从而过起了思想恬淡的生活,描绘自然山水成为其生活的主题,他们崇尚自然适意,寻求心灵的清远深幽,用绘画来逃避现实,消极避世。文人画的文化内涵、绘画主题、格调风尚正好切合了当时文化人的失落心态,变成他们面对现实、渲泄不满的最好途径,文人画也就在这时才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发展,而逐渐被历史所认可。不少文人亲身参加绘画实践,用以遣兴抒怀,成为一种风尚。元代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影响广泛而深远,文人山水画以“元四家”为代表,成为元代绘画的主流并发展到高峰期。

5 结语

中国山水画从来都有独立的精神内涵,某个历史阶段的某种社会历史文化会影响山水画的发展,但不会彻底改变其自身的规律与本质。山水画始终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过程中有一定的自律性。山水画所要表达的始终是超然于物外、悠游于象外的精神追求,隐逸是山水画永恒的主题,表达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理想的生活状态与渴望达到的精神状态。

中国山水画的研究更多地涉及到文化和历史性的问题,更与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观念相联系。探索山水画的本质是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过程,不仅要研究山水画的表象,还要加入视觉心理研究与艺术的社会文化心理学研究,从本源上抓住山水画存在与发展的精髓。绘画本身是一种视觉艺术,人对自然的关照通过目识心记或对景写生由视觉转化为图像,更多是心理与经验对客观现实进行再加工的过程,此一过程影响因素诸多,内容复杂。本文对中国山水画在元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状态进行图解,以此反映文化各因素对山水画的影响,从而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理清脉络。[1]

[1]马松翠.五代宋初北派山水画与元四家山水画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李来源,林木.中国绘画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95.

[3]马松翠.论元四家山水画的写意精神[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12-15.

[4]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124.

猜你喜欢
文人画山水画文人
文人画文人
文学自由谈(2023年6期)2023-11-29 00:57:22
我来打开山水画
幼儿画刊(2023年6期)2023-07-18 07:02:30
“文人画”里写春秋
公民导刊(2022年4期)2022-04-15 21:03:14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国画家(2022年1期)2022-03-29 01:20:08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文人与酒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艺术品鉴(2020年7期)2020-09-11 08:05:42
文人吃蛙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收藏界(2018年5期)2018-10-08 09:10:38
宋代文人爱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