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斯思,谭春兰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可持续发展思想可以概括为3点,即发展的公正性、发展的持续性和发展的共同性[1]。发展的公正性指发展应追求本代人的公正和代际公正;发展的持续性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的共同性指不同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一定完全相同,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总的目标应该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共同遵从。
在海洋的诸多资源中,渔业资源是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海洋渔业是为人类提供食物的重要行业,同时也为医药、日化、印纺和其他多种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其重要性使许多国家的专家多年前就已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1)入渔规则[2]。根据目前欧盟的法规,它的自由入渔原则为12海里以外的欧盟水域。(2)渔业配额管理制度[3]。每年欧盟理事会以法令的形式决定每一鱼类种群的总可捕量,再由渔业部长理事会商议分配到每一成员国。(3)渔业资源的保护措施。渔业资源的保护主要是减少对幼鱼的捕捞,保护措施包括限制网目尺寸,限定可捕鱼的最小体长和上岸体质量以及禁渔区和禁渔期,限制某些作业方式、渔具和渔船。(4)实施减船计划[4]。从1983年欧盟通过第1次“削减渔船计划”至今,欧盟已实施了4次渔船削减计划,其主要目的是削减捕捞能力,重整、发展成员国的特定渔船队和水产业。
(1)实行配额管理制度[5]。挪威水域中大多数鱼类资源与其他国家分享总可捕量(TAC),共享资源的国家配额,经过与有关国家谈判来决定。挪威部分的TAC分配到国内各个组,每个组的配额在小组内的渔船间分配,个别渔船的配额或最大配额受每个组的调配。(2)对捕捞量过度时有调控措施。减少渔船数量的主要手段是渔船退役计划和配额转移制度,另外,自2004年起实施针对较大的沿海渔船制定的“结构性配额制度”的配额转移制度和“配额交换系统”的配额转移制度。(3)对渔获物有严格的技术规定。如对最小鱼的尺寸、最小网目尺寸的规定,对渔具的限制和附加渔获物的规定等。(4)对休闲渔业的管理。休闲渔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渔业产业,不仅可以增加渔民收入,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鱼类种群的伤害。挪威制定了对休闲渔业的渔具限制,即手钓和竿钓,网的总长210 m,延绳钓最多钩子为300个等等。(5)严格的执法监督管理。在挪威,为了更好地管理不同的渔业,渔业的监督管理机构有3个,即海岸警备队、渔业理事会和销售机构。为了控制捕捞活动和检查渔获量报告的可靠性,信息最重要的来源是捕捞日志和销售单据。长度大于13 m的所有渔船必须提交捕捞日志,小船必须填写简单的捕捞日志。(6)寻求多边的合作和安排[6]。
多年来,针对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对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和分析。如刘耀林[7]从渔业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檀学文等[8]从资源与产权经济学角度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杨宁生[9]从循环经济学角度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张益丰[10]从计量经济学角度对挪威鳕鱼捕捞业的渔业管理制度绩效进行分析以及由此提出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沈金生[11]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等。
(1)为鼓励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减轻近海渔业的捕捞压力,海关总署和农业部联合印发《远洋渔业企业运回自捕水产品不征税的暂行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远洋渔业企业在公海或按照有关协议规定在国外海域捕获并运回国内销售的自捕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不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2)我国一些省份如江苏省,出台了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政策,明确了占用补偿可采取货币补偿,也可采取置换养殖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或者折价入股等方式补偿[12]。(3)为加强渔业资源修复,大力建设海洋牧场,减缓并遏制渔业资源衰退,维系水域生态环境,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印发2010年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2010年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继续实施增殖放流、人工鱼礁、深水网箱、渔业资源保护区4类项目。
李尚鲁[13]研究指出,目前在中国,许多海洋鱼类种群已被充分利用,有的甚至已经枯竭,近海鱼类种群的相对比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些变化直接反映在渔获物的构成上。例如,近岸鱼类已经历了从大规格高价值种类向小规格低价值种类,从底栖和肉食性的上层种类向浮游生物食性的上层种类以及从成熟个体向不成熟个体的转变过程,而某些新开发的种类,一旦进入商业捕捞阶段,就很快表现出衰退的迹象。杨美丽等[14]研究指出,虽然相关管理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对渔民实施转产转业“双转”,希冀提高渔民收入的同时也能让渔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是渔民转产后返流捕捞现象严重,渔民退出捕捞业而非渔业劳动力进入捕捞业有逐年增长之势,“双转”成果很大程度上被削弱。
李尚鲁[13]指出,我国海洋渔业经济面临的问题是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开采;渔业产业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率低以及渔业环境污染严重。鲍洪彤[15]研究得出,除了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外,渔业的发展仍旧停留在粗放经营阶段,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科学技术基础薄弱,产业体系不配套;渔业基础设施落后,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渔业资源的无偿使用造成资源利用不合理。何捷[16]研究指出,近海渔业作业范围缩小也影响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春芬等[17]研究指出,大规模的围垦活动破坏了鱼类的产卵场,导致自然渔业资源产量大幅度下降。傅秀梅等[18]研究提出,水产品养殖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经过几年的养殖后大幅降低,抗病力下降;未经加工的渔用饲料利用率低,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另外,水产品加工技术落后,没能充分发挥水产品的经济价值也是影响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赵勤等[19]研究指出,渔港建设滞后,遇到自然灾害很容易发生损失;渔业管理不到位,没有执行像国外一样严格的许可证或配额制度;此外,还提出了我国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生产的无计划性和盲目性,生产的重产值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以及渔业的基础设施和保障能力脆弱等。杨美丽等[14]则是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公共地悲剧”的角度阐述指出,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没有明确的产权规则,经济人的牟利天性会导致其对自然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利用方式。这也就意味着,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个体渔民的捕捞总量很可能超过海洋渔场所能维持的最大鱼群数量,形成“公共地悲剧”。克服海洋渔业资源“公共地悲剧”,就是要通过产权界定,将个体渔民捕捞行为的外部性内在化,使其产生内在的激励改变个体渔民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而形成的对于海洋渔业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方式,从而形成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永续利用。
针对我国海洋渔业出现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纷纷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鲍洪彤[15]提出,建立生态渔业体系,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渔业精华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渔业整体结构的优化,还可以实现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因为近海资源承受不了过多的捕捞渔船,所以要大力发展养殖业和远洋渔业,以减轻近海渔业的压力);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兴渔。何捷[16]提出,要严格控制渔船的数量增长,实行配额捕捞制度,完善现有的休渔制度,缓解资源衰退现象;建立健全与国际新海洋制度相适应的渔业法律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规范化的渔业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同春芬等[17]提出,要大力发展以观光和垂钓为主,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样可以促进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既能保证增加渔业产量,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增加海洋渔业效益,又能使受损的渔业资源得以休养生息,恢复良好的渔业生态环境。傅秀梅等[18]提出,要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监控仪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应用于渔业资源保护、恢复、生产和利用中,特别是海洋生物技术,发展赤潮等生物防治技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从而修复渔业资源;发展海洋动物、植物种质鉴定和种质保存技术,建立相应的种质资源库,开展水产良种的培育,开发健康养殖技术;开发和推广快速诊断水产养殖病害技术和产品,建立可靠的病害预警系统;提高监测手段和监测技术水平,进行长期而系统的渔业资源和环境监测、调查与评估,加强数据收集、分析、评估和信息传输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化的渔业信息网络系统。赵勤等[19]强调,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渔业国际化进程的研究。杨美丽等[14]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提出,用一些税收措施来维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如设立高额专项资源税,消费环节设置消费税等。黄惠源[20]提出,要制定并且有效实施渔船强制性淘汰、报废制度,不仅可保护渔业发展,还可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学者们通过不断地探究,从道德、法律、政策等层面提出了渔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案,不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定性的分析,缺乏定量实证性的数据支持,如果可以通过数据和合适的模型进行分析,即可以提出更加细致的解决方案,会极大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21]。总之,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是一种方法可以实现的,为了长久的发展,我们还必须不停地探索,以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1]黄欣,周应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浅析[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0):77-80.
[2]周皓明.欧盟渔业政策[J].现代渔业信息,2005(1):8-13.
[3]刘佳英.欧盟的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 [J].中国水产,2005(4):29-31.
[4]王俊,朱存良.哈素海水库渔业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22(专辑):144-146.
[5]陈洪大.挪威渔业发展状况 [J].现代渔业信息,2003(11):13-16.
[6]鹿珑.黄渤海区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5.
[7]刘耀林.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J].河北渔业,2006(8):1-3.
[8]檀学文,杜志雄.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6(35):42-49.
[9]杨宁生.用循环经济的思想指导渔业可持续发展[J].科学养鱼,2007(2):3-4.
[10]张益丰.渔业管理制度绩效的微观计量分析——以挪威鳕鱼捕捞业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4):13-19.
[11]沈金生.海洋渔业可持续性分析——基于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应用[J].经济问题,2008(3):33-35.
[12]张凯,陶有长.我省出台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政策[N].江苏法制报,2010-01-20.
[13]李尚鲁.我国沿海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9):72-75.
[14] 杨美丽,吴常文.浅析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从产业经济学角度[J].中国渔业经济,2009(3):12-15.
[15] 鲍洪彤.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J].沿海企业与科技,1999(5):36-38.
[16] 何捷.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J].水产科技情报,2006(1):31-33.
[17] 同春芬,杜小丽,张凌娟.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J].渔业经济研究,2008(5):34-38.
[18] 傅秀梅,宋婷婷,戴桂林,等.山东海洋渔业资源问题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J].海洋湖沼通报,2007(2):164-170.
[19] 赵勤,周立斌.浅析我国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北京水产,2002(2):10.
[20] 黄惠源.漫谈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J].现代渔业信息,2002(3):23-24.
[21] 黄欣,周应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浅析[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0):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