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振 杨国春 黄晓莉 指导 张素清 西安市中医医院 (西安 710001)
乳腺增生病是乳房部一种非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乳房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好发于 30~40岁妇女,是较为常见疾病。张素清教授为陕西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临床 40余年,在治疗乳腺增生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笔者有幸成为其学术继承人,跟师学习,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乳腺增生疾病与肝脾肾脏腑相关,与冲任二脉失调密不可分。乳房的功能需要冲任之调摄、肝之疏泄与脾胃之滋养,而冲任、肝脾均需肾气之煦濡。肾气不足,冲任失调,肝失所养,肝气郁滞、脾失健运是乳腺增生的发病之因,气滞、痰凝、血瘀导致的肿块与疼痛是其果。故本病属虚实夹杂、标本同病之证。
肝与乳腺增生 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乳腺增生与肝之疏泄关系密切。如忿怒伤肝,情志抑郁,疏泄失职,气郁血凝,乳络不通,则发生乳房胀痛或乳头痒痛。气血凝滞,经脉不通,日久则形成肿块。临床多数发病与情绪因素有关,患者常诉生气后觉气窜入乳,胀痛为主,结块喜消怒长等,此均为肝郁气机不畅之证。
脾与乳腺增生 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乳房属脾胃,正如《女科经论》曰:“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思虑伤脾,或肝郁横逆侮脾,肝脾两伤,运化失职,生湿生痰,结于乳络,亦可形成乳房结块疼痛。
肾与乳腺增生 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由内廉而上,在太阴经之后行于乳内,傍近膻中。肝肾同源,肾为肝母,肾气虚衰则母不养子,肝失所养而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肾阳不足无以温煦脾阳,脾阳不充则脾失健运,聚湿成痰,从而产生气滞、血瘀、痰结。因此肾气虚衰、天癸失调是本病的病理基础,气滞、血瘀、痰浊等病理产物乘而循经窜留乳络,日久渐成包块发为本病。诚如《谦益斋外科医案》云:“水亏木旺,营亏无以营养……乳房结核成癖,拟以壮水涵木治之”。肾气盛衰主宰天癸的至竭,同时也决定着天癸正常生理作用的发挥。肾气盛,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天癸才能蓄积而生,并且发挥其润养和调节制约乳房经脉的生理作用。反之,若肾气虚衰、天癸失调,则乳房经脉失于润养,可直接发为乳腺增生。
冲任二脉下起胞宫,上连于乳,乳房与胞宫通过冲任二脉而与其他脏腑经脉相通。冲任为气血之海,下行为经,上行为乳,可见乳房的生理病理与冲任二脉密切相关。如《圣济总录》云:“盖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阳明经热,或为风邪所客,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如核。”冲任二脉隶属于肝肾,与脾胃相关,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均可致冲任失调,形成乳房肿痛。引起冲任失调的具体原因有气滞、血瘀、痰凝、肝郁、脾虚、肾虚等,故冲任失调主要体现还是在肝肾两脏的功能失调上。
张师将本病病机概括为“气血不和”。本病与肝发病多因肝气郁结,与脾发病多因脾胃气血生化乏源,与肾发病多因肾气血亏虚,与冲任发病多因冲任不和,以上互为发病,均可致妇人气血不和,痰瘀从生,乳络气血凝滞不通,出现肿块疼痛不适,发为乳腺增生病。
从上述张师对本病病机的分析可以看出,调理气血、兼顾冲任、标本同治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法则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必要途径。张师总结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基础方由柴胡、郁金、香附、乌药、路路通、红藤、丹参、红花组成。全方疏肝解郁理气活血通络。方用柴胡、郁金疏肝解郁并能活血行气止痛;香附,辛微苦,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取其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并取其“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乌药行气止痛温肾;路路通,辛苦平,通络利水下乳;红藤苦平,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取其《本草图经》“行血,治血块”之意;丹参,苦,微寒,活血调经,凉血消痈;红花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取其“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若乳房疼痛较著,可重用理气药,可加川楝子、延胡索、枳壳行气止痛。气郁较著 ,加用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散结。滋补肝肾之阴常选用石斛、女贞子、旱莲草。补肝肾、调冲任选用川续断。祛瘀通经,选苏木。补肝肾,养血用桑寄生。补气药常用太子参、党参、黄芪,取其“气能生血,气能行血”之意。若肝郁化火,出现口苦烦躁易怒者,可清肝火散郁结,选用夏枯草、栀子等。结块质硬者,可加用穿山甲、生牡蛎、白芥子等。
典型病例 李某,女,34岁。 2009年 3月初次就诊。患者以“双侧乳腺肿痛 1年,加重 1月”为主诉。 1年前因生气出现双乳腺疼痛不适,月经前加重,曾在外院检查双乳腺 B超及钼靶片等提示乳腺增生,曾在多家医院口服“乳癖消”、“逍遥丸”及中药汤剂,疗效欠佳,后经人介绍至张素清教授处治疗。患者胸闷胁胀,忧郁不乐,伴口干,月经量少。查体:左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 4cm×3 cm×3 cm,右侧肿块 3cm×2 cm× 2cm,质地不均,边缘欠整齐,触痛明显,舌淡红、苔白,脉弦。四诊合参,分析证属肝郁气血不和,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为法,具体方药如下:柴胡、郁金、乌药、玄胡索、红花、红藤、路路通、苏木、生薏苡仁、女贞子、旱莲草各 12g,知母 9g,甘草 6g,水煎服,日一剂,并以药渣纱布包外敷乳腺。 1周后复诊,患者自觉乳腺疼痛不适明显减轻,仍触痛明显,给与原方基础上加减,治疗 2月后,患者未再出现乳腺疼痛不适,双侧乳腺肿块明显缩小,后坚持服药 2月,复查双侧乳腺肿块消失。随访 1年病情稳定。
体 会 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发病的主要机理为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内分泌失调,致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过高和活性增强,孕激素降低,二者比例失调,乳腺在雌激素的长期刺激下,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而发病。对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建议结合发病年龄、家族病史及辅助检查等,要与乳腺肿瘤性疾病相鉴别。治疗方面,《外科医案汇编》指出“治乳症,不出一气字定矣。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自然壅者易通,郁者易达,解者易散,坚者易软”,张师结合此理论,并结合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认为乳腺增生病发病总为肝脾肾及冲任二脉致乳腺气血不和,痰瘀而生,出现疼痛肿块,发为乳腺增生病。张师治疗以调理气血为大法,结合解郁化痰之法,兼顾冲任,灵活用药,在固定方基础加用益气之品,取“气能生血,气能行血”之意,加减补肝肾之品,取其治本,调理冲任,治疗乳腺增生疾病取得良好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