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标精神 优化化学教学环节

2011-04-13 11:46:04魏家曙
化学教与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化学科学探究

魏家曙

(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 江苏 沭阳 223600)

化学是一门具有融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为一体的特殊的知识结构的科学。由于传统的化学课程设置过分突出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注重位置结构在化学变化中逻辑表征,使得化学科学定律常常在哪些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化学定律等内容上打转,忽略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从初中开始学化学,到了高中乃至大学毕业,他们遇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却不甚了解,更难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脱离实际。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调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那么,面对新课程标准,如何优化化学教学?

一、化学课堂知识的优化

首先,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现行教材内容上的要求是最基本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但综合性、弹性都较大,所以教师组织一堂课,不仅要明确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而且要全面了解知识技能的前后相互关系。例如:在讲初中三大气体的制备时可以前后联系,这样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又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做到:增加为完成教学目标所必须的补充的知识;适当删去学生已经掌握或者认识的内容;补充适当的课外相关素材,以开拓学生视野;适当增加活动与探究课题的设计,探究有利于知识的重新获得,有利于学生过程的体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要联系教材,选择适当的实际进行探究课,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完《铁生锈的条件》后,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自拟方案证明“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他们知识的巩固与整合。

再次,化学作为一门科学,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当你的自行车锁打不开时,便可削些铅笔芯来当润滑剂;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自制家庭净水器、冰箱除臭剂和厕所除臭盒;学到《铁》这一章时,便可结合人体内铁与血红蛋白的关系谈谈补血器皿——铁锅的妙用,当学生接触到pH试纸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pH试纸测量本地区的雨水的pH值,讨论酸雨的形成和危害,从而使化学课堂更贴近于生活。这样教师以新教材为基石走出教材,不仅使新课程理念具体落实到教材处理上,而且也使教师成为新教材的积极实践者和创造者。

二、教学过程设计的优化

教学过程的优化主要指加强自主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主要是学生的启发者、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学习动力的开发者,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猜想和动手探究,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新的前奏。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设疑—猜想—假设—计划—实验—思考—结论”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第二,在化学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围绕着日常生活或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知识,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方法。这类学习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还可以使学生尝试参与实际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讲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首先通过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和酸反应制得氢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实验,用铁、镁、铜、金戒指四种物质分别与盐酸反应。除此之外,当代科技飞速发展,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化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使化学成为21世际的中心学科。化学教师力争将教学与科技接轨,使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更加开阔。

三、教学氛围的优化

传统的教学氛围是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把知识强加给学生,使化学教学离生活越来越远,长此以来,学生产生了消极应付、厌恶学习的情绪。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满足求知欲的一种快乐,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艰苦劳动,使学习处于轻松、快乐的无意识的心理状态。在教学工作中,首先是营造一种民主的、自主探究的氛围,这样的氛围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最佳,思维能力最强,学习效果最好。其次是要适当吸收化学科学领域的新概念和新方法,用新的观念指导学习,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新奇、愉悦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多一些“兴奋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酸碱盐的性质”时,完全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事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逐一的解决问题,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比教师不断的讲解要记忆深刻。

四、教学手段的优化

1.化学实验优化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基本特征,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以往的实验教学通常的做法是:讲述—演示—分析归纳—记忆—学生实验,这种模式约束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改变这种定式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实验课改成: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制定方案—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这一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增加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比较贴近生活,因此教师应在上课前准备好家庭小实验的教学指导思路,引导学生从取材、安装到操作步骤、观察顺序、记录要点等各方面去进行,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扫清障碍,铺平道路,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化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学完碳酸根的性质后,可以让同学们回家利用食用碱和食醋做实验,可以看到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使蜡烛熄灭的气体——二氧化碳。这样既加深了对食用碱、食醋的了解,又加深了对碳酸根离子的性质的掌握,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第二,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化学实验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探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如在学习了pH值的测量以后,引导学生测定雨水的pH值,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学生兴趣很高。在全校性开展“爱地球、爱人类、爱家园”的活动中,化学教学以节约资源、能源、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为重点,从防止环境污染保护臭氧层等方面进行教育。既明确了学习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关系,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使学生明确了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呈现出其特有的优势,它以生动、直观感强、亲和性强等特点吸引着学生,从而使教学目的顺利完成。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可以运用大屏幕展示意大利北部的死狗洞的故事,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都瞪大眼睛听这节课,都想第一个揭开这个谜题,所以运用动画代替老式的粉笔黑板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尤其是化学中有许多微观抽象不易理解的东西,可以用多媒体把微观抽象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抽象变为直观,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但是多媒体运用时,应避免画面变化太快使学生眼花缭乱,“信息技术满堂灌”而忽视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适度运用,而且还要不断穿插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要逐步落实新课程理念,进一步全面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探索和发现;相信学生能自己探索,多留给他们一点思考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空间,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要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技术、社会”教育,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创新,成为新时期具备优秀素质的学生。

猜你喜欢
化学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