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兵
(南京市炼油厂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33)
“人生逆境十之八九”,人们在生活的道路上,随时都会遇到困难。 困难未必都是坏事,关键是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困难。 培养学生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是我们在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提高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玉不琢、不成器”就是让学生承受适当的挫折,让学生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使认识得以升华,也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现今的学生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他(她)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了,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具有极重要意义的心理素质。 “玉不琢、不成器”,《三字经》上的这句话,对教育学生来说就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我们许多家长,从小对学生保护过分,认为只要读好书, 一切该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的事情都由家长代劳。到了中小学校,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的高低, 而忽视了他们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 而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激流中,每一个人都随时面临着困难、风险、挫折与失败,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 在化学课上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我就经常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上来进行操作。 虽然开始的时候,他们经常出错,缩手缩脚,有的学生甚至火柴都不会用,这时我就在旁边适当的指导,给予鼓励,有时即使出现错误、失败都没关系。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 ”从化学实验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这就需要老师放手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体会,否则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靠老师,始终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一旦因为受到挫折而达不到预期目标就会产生畏难的依赖情绪,造成学习障碍。 因此,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要让学生在各种学习和生活中亲自感受困难, 并为克服困难作出自己的努力。就像幼儿学走路摔倒了重新站起来再走一样,只有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在挫折教育方面,身教胜于言教。 因此,教师在学生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冷静勇敢。 例如在平常学习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学业上的失败。 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帮他们分析原因,指出不足之处,可以以班上出现相同情况的学生走出困境的事例进行心理暗示。 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更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教师可以给他一个心理上的安慰和宣泄消极情感的安全环境,使学生避免精神上的压抑, 而且要和学生的家长联系好, 做好班级、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工作。
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学生很好的暗示, 长此下去,就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学生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 又如在平常化学教学中,利用化学发展史,像著名的诺贝尔研究炸药的事例,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学生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眼中,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同学也是学生的“老师”, 教师要抓住班上学生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 例如:有些学生特别是女生,不敢做一些有腐蚀性药品、危险性的(氢气燃烧、爆炸)化学实验,我就在旁边鼓励说:“别怕,按要求去做,你行! 没有危险。 ”或者说:“你看某某女生做得很好,你也一样行,老师相信你! ”在榜样的影响下,学生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 当战胜困难后,老师的“你真行”就会变成学生心理上的“我真行。 ”
现在的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基本上是家、学校两点一线,那么我们老师就要学会利用有限的活动范围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为学生设置的挫折教育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学生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学生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过度和过量的挫折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例如,在化学实验室中做实验,出现了酒精在桌面燃烧的情况,怎样处理?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己应对这种突发事件的, 就没有必要去大张旗鼓去批评他,而应该一分为二来进行教育。 一方面他引起这种情况出现肯定是不好的其他同学要引以为戒;而另一方面则要对他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进行表扬。 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也会增强他的自信心。
在学生面对新的挫折,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他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学生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 教师和家长要多鼓励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 教师和家长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学生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例如学生独立完成化学家庭小实验、 自己设计化学实验教具、撰写化学小论文等。 学生一旦取得进步后,教师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予赞扬和鼓励,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强化学生的行为。 在学生未完成化学实验任务时,要具体分析,必要时进行启发、引导,不要说丧气话,更不能训斥。 否则,只能使学生增加挫折感,最终失去自信心,削弱意志力。 基础较差、动手做实验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经常鼓励,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告诉他们面对挫折的时候应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充满信心地战胜它,从而成为生活的强者。
对陷入严重挫折中的学生要及时引导,如帮助学生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防止学生由此产生失望、消极和抵触的心理,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让学生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成功。 在平时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活动,把握其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总结经验,鼓励学生进一步努力。 例如许多家境情况较差的家庭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往往会自卑,甚至不合群;或者有些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经常比别人反应慢半拍,老是学不会老师教的知识等问题。 作为教师,我会尽可能平静地对学生说:“不要担心, 老师和你在一起。人生下来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你自己经过努力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学好的,你肯定可以学会的。 ”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对他(她)进行辅导。 当取得一点进步,就对他(她)说:“好样的。 ”防止学生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 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学生一步步实现目标,取得成功。
总之,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即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承受并克服挫折的能力,持之以恒。 让学生逐渐理解,遇到挫折并不意味着失败,没有挫折也不一定就是成功。 教师和家长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学生的依赖思想, 一定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挫折、战胜挫折的本领,使学生在克服挫折的过程中,自信心获得提高,意志力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