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凉爽
(郑州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53)
“可持续发展”一词在国际文件中最早出现于198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制订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其概念最初源于生态学,指的是对于资源的一种管理战略,其后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范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1]。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
社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持续增加公共图书事业的资金投入、智力投入和综合投入,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创造一个保障公众平等享有文化资源的社会环境。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很低,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在认识上,管理上和设施上,都还不够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有差距。文化部领导曾披露,目前我国平均每3500多平方公里面积内才有1个公共图书馆,平均45.9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1,100多人才拥有1平方米阅览面积,一年购书经费人均不足3角钱,这与国际图联规定的每1.5公里半径内设置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2万人左右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的国际标准相比,相去甚远[2]。因此,我国公共物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的发展任务还是任重道远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城市住宅建设正以社区形式迅速发展,人们渴求的不仅是居住面积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环境设施的配套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另外,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变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等系列举措的出台使社会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例如:人口老龄化、职工下岗、流动人口等问题,社区越来越成为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集中反映的场所。由此,社区的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社区图书馆建设是社区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2009年据新华网联合望京时报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是87.3%人认为其生活中最需要的设施就是图书馆[3]。江苏省南京市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社区图书馆成该市居民新宠。社区图书馆在“社区最需要的文化设施”调查中获选票最多,而棋牌室、游戏室等排在最后。社区图书馆凭借优秀的书刊、正确的理论去陶冶居民,向广大居民宣传和传播先进的文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推动我国改革的顺利进行。发挥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性和娱乐性,做好社区居民的服务工作,可以促进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增强亲和力和凝聚力,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社区图书馆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建设的有自身特色、向社区居民提供文献信息和文化休闲服务的社区主要文化设施。社区图书馆是居民身边的图书馆,以具便利、快捷的借阅优势,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社区图书馆日益显示出它在推动社区乃至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潜力,而一个社区图书馆的规模和大小和先进程度,通常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和人们素质高低的标志。它将对地区精神文明,乃至物质文明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大力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搞好社区图书馆建设,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社区乃至城乡形象,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每个城市都有一个藏书相当可观的市级图书馆和若干个区级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往往位于市、区的中心,服务范围过窄,使有些人根本不知图书馆的位置,更谈不上利用图书馆。如果把公共图书馆办到各个社区,对社区居民开放,使所有居民都方便利用图书馆,充分满足现代读者多样化的阅读要求,使其成为传播文献知识信息的媒介,这就完善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延伸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触角,弥补了公共场图书馆服务功能的不足。
21世纪被认为是终身学习的世纪。各国都把终身教育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在知识社会里,知识将渗透于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日本提出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提倡讲学习,反对讲学历。美国力图将本国改造成“学习之国”。新加坡也提倡建设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通过积极发挥国民学习的潜在能力,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英国的公共图书馆也在各地开办了200多所公开学习中心,推进终身教育[4]。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终身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的号召。在未来社会里,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学习变成终身化,人们必须随时随地学习新的东西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当人们走出学校的课堂后,社区图书馆应该成为人们学习的第二课堂,接受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社区图书馆的任务就是向社区内每一个居民提供所需求的所有信息知识,使居民及时接受到新知识、新观念。
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第一主题就是科学。作为一项正在起步发展阶段的社区图书馆事业,不能仅凭一时热情或者只求政绩,必须坚持科学地发展。组建与发展社区图书馆要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要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居民参与为动力,以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为准则,条件成熟设置一个,坚决杜绝一哄而上,盲目仿效。原则方面要因地制宜,充分体现“资源的节约”和“阅读的便利”[5]。政府要通过合理规划、资金支持和宏观控制与管理进行引导,从政策与经费上给予社区图书馆建设支持,为社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在筹划基层社区图书馆之前,必须认真研究地区发展资源的可持续投入问题。社区图书馆作为街道社区的主要文化设施,应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每年拨出专款,并争取建立社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基金,帮助社区图书馆适当增加设备,购置新书,配套完善服务设施。
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是社区图书馆得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国外一些社区图书馆的成功经验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比如:美国的社区图书馆通过网络“通借通还”来满足居民的各种读书需求。美国各个州间的图书馆都彼此联网,他们会将借阅申请发布给所有联网图书馆,然后免费从其他图书馆寄给你。当你归还此书时,只需将它还到离你最近的社区图书馆,他们会将此书自动归还回去,这种通过网络进行馆际互借的方法在香港和新加坡等地都很普遍。很多社区图书馆里有专门的儿童阅览区,可以免费借阅儿童图书、杂志和光盘。最吸引孩子的是“儿童读书角”,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带领和引导孩子们坐在一起读书,分享读书的乐趣和读到的故事。在威斯康星州的社区图书馆,在图书馆门外设有一个24小时开放的自动还书装置,还书人无需进入图书馆,可以将书直接放入装置中就可以离开。在尔湾文物公园社区的图书馆,门外有一项特殊服务:社区的人可以将自己的旧书捐给图书馆,而图书馆则以1~2美元极低的价格将书卖给其它居民[6]。日本的社区图书馆不仅有图书借阅功能,还以完善的各种服务吸引社区居民。如琦玉县的小川町社区图书馆,从儿童图书室、咖啡厅、可以表演茶道的日本茶室,到设备齐全的影像播放设备和放映大厅,提供给居民阅读和休息娱乐的设施十分丰富。这里还有经常有计划地举办本地画家、摄影家的艺术作品展,而且还会提供将这些作品出租的服务。目前,北京的社区图书馆也在联网建设中,不少联网图书馆之间实现了“异地通还”——无论在全市哪个公共图书馆借的书,都可以在就近的社区图书馆归还。
社区图书馆要从藏书建设和服务方式上努力寻求建设特色图书馆的模式。文献资源建设上不能与其它类型图书馆盲目攀比,不必贪多求全,必须实事求是用好每一笔经费,买好每一本图书和杂志,要努力建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藏书体系[7]。同时还可以组织专人收集整理书刊,互联网上的最新技术信息进行编辑转化并以文摘、专题索引、剪报和宣传等方式向居民提供服务。如果一个社区图书馆不能坚持特色精品、特色藏书和特色服务路线,那么其长久经营必然会受到冲击,坚持适当的文化品味,坚持“少而精”,才能有益于提升读者文化素质,社区图书馆才能有广阔的生存空间。社区图书馆建设必须重视城市社区图书馆各项功能的实现,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信息需求、知识需求、休闲需求,充分发挥社区图书馆的继承、融合、社交、知识、信息、休闲等功能,使社区成员从社区图书馆中获得收益。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成功与否,以社区图书馆功能的明确和充分实现与否为标准。
从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实际情况看,缺少建设经费,是制约社区图书馆发展的实质性问题。现有的多数社区图书馆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藏书增长受到限制,设备更新速度缓慢,文化活动等一些延伸性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直接影响社区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社区应充分尝试多种办馆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①分馆建设模式。公共图书馆以兴办分馆的方式和参与社区馆建设的形式来创办社区图书馆,并统一规划、管理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网络建设、资源配备等。由社区提供场所,文献资料由公共图书馆提供,并配备专业管理人员负责管理。这样,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闲置的文献资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又有了经济效益;而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又可以在身边享受到与公共图书馆同等质量的服务,使社会利益最大化。②物业承办模式。“由社区物业管理部门作为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供文化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而建立的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人、财、物与服务、管理完全属社区物业管理部门。”③联合共建模式。即社区与社区、高校图书馆、部队、企事业单位等或其他单位两者或两者以上联合流动图书馆。通过流动汽车图书馆或基层流动文库等,定点为社区居民服务。社区与附近高校图书馆联合办馆,实行一馆两用。高校历来代表着当代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合作办馆将会提升社区图书馆的素养。④社区图书馆与企业共建。社区内一般都驻有一些企业和单位,社区可主动与之联姻,由这些企业和单位出资、社区出面联合办馆,服务面向社区居民和企事业职工。⑤社区自助模式。一是居民集资办馆。一般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倡导,由社区居民捐资、捐物、捐报刊、捐书籍等来筹建社区图书馆。二是改造社区原有图书馆。对原来的街道图书馆、乡镇图书馆或社区内某一社会组织的图书馆进行改造,使其成为社区图书馆。⑥个人办馆。鼓励热心公益事业的实业家以个人名义出资建馆,由出资者全权运作,在不影响公益服务的前提下,使投资者获取合理的经济利益。社区居民只是图书馆的受益者,两相得益,各取所需。
李国新教授曾指出图书馆事业的最高境界是五个任何: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够得到任何图书馆的任何文献资源[8]。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设备共享信息资源正成为一个新热点。依靠网络通道,社区图书馆的读者可以检索到公共图书馆和其他社区的馆藏,可以利用“一卡通”借到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还可查阅公共图书馆的丰富数字化资源。网络信息共享资源和“一卡通”式服务成为图书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合作合作建设的重要趋势。实施资源共享可以大大降低投入成本,较好地缓解经费不足的矛盾,又能使有限的经费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1] 冉文革.浅析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与保障[J].图书馆论坛,2004(8):112-124.
[2] 尹静.新世纪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回顾[J].图书馆学刊,2008(1):61-63.
[3] 王流芳.关于社区图书馆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图书馆建设,2003(3):56-58.
[4] 谭春花.社区图书馆热的反思[J].图书馆论坛, 2008(4):134-136.
[5] 张连子.社区图书馆工作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12):45-47.
[6] 于亚军.关于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9(1):23-25.
[7] 王若慧.社区图书馆的创建与管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8] 李健.中国特色社区图书馆建设[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