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用药误区
李兆银(江苏省盱眙县管镇畜牧兽医站 211700)张本宏(江苏省盱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肉鸡饲养过程中使用药物控制疾病是常用的措施之一。笔者从2008年开始参与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被县农牧部门选聘为肉鸡科技示范指导员。在指导科技示范户养殖肉鸡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养殖户对兽药的合理使用存在许多认识上的不足,现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所见到的常见的用药误区小结如下。
在实际生产中,仍有为数不少的养殖户以为用药量越大效果越好,在使用抗生素时盲目加大剂量。虽然使用大剂量的药物,有些可能当时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却留下了隐患。一是造成肉鸡直接中毒死亡或慢性药物蓄积中毒,损坏肝、肾功能。肝、肾功能受损,肉鸡自身解毒能力下降,给下一步的治疗、预防疾病时用药带来困难。二是大剂量的用药可能杀灭肠道内的有益菌,破坏了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造成肉鸡代谢紊乱、肠功能性水泻增多,生长受阻。三是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临床上经常可见有些用了时间并不很长的药物,如环丙沙星、氟哌酸等已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按常规药量使用这些药物疗效很差,究其原因与大剂量使用该药造成细菌对该药耐受性增强,耐药株产生有关。四是加大了养殖业的用药成本,一般药物按常规剂量使用即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如盲目加大剂量,则人为的造成用药成本的增加。
一般抗生素用药疗程为3~6d,在整个疗程中必须连续给予足够的剂量,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临床上见到一种药物才用2d,自以为效果不理想,又立即改换成另一种药物。这样做往往达不到应有的药物疗效,造成疾病难以控制。另一种情况是,使用某种药物2d,产生较好的效果,就不再继续投药,从而造成疾病复发,治疗失败。
合理的药物配伍,能起到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但如果无配伍禁忌知识,盲目配伍,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轻者造成用药无效,重者造成肉鸡中毒死亡。如在走访养殖户时发现将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合用;氟哌酸和氯霉素合用;盐霉素和支原净合用等严重错误的用药配伍。这是因为:(1)青霉素是细菌繁殖期杀菌剂,而磺胺类、四环素类药物为抑菌剂,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造成青霉素的杀菌作用大大下降;(2)氯霉素可以起拮抗氟哌酸作用,主要原因是氯霉素抑制了核酸外切酶的合成;(3)盐霉素和支原净合用能大大增加盐霉素的毒性,造成中毒发生。
许多人预防用药意识差,多在肉鸡发病时才使用药物来治疗。从根本上违背了“防重于治”原则。这样带来的后果是,疾病多到了中、后期才得到治疗,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且增大了用药成本,经济效益亦大幅下降。正确的方法是:要清楚的了解本地常发病、多发病,制定出明确的早期预防用药程序,做到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还有些养殖户对“新药”过于迷信,不管药物的有效成分是什么,片面的认为新出产或新品名的药品就比常规药物好,不了解有些药物只是其商品名不同。此类所谓“新药”其成分还是普通常规药物,价格却比常用药的价格高出许多,无形中增加了养殖成本。有的新药疗效很好,但有些常规用药便能解决的疾病并不需要使用新药,以免增加养殖成本,而且新药使用后,普通的药物使用起来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常见的头孢类抗生素二代、三代使用后,使用其它常规抗生素效果大大不如从前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些药品生产厂家出产的“新药”在出厂的说明书上没有清楚标明药物的有效成分,却标注能治疗百病,从而误导消费者,造成养殖户用药的混乱。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愈来愈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但是大多数养殖户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概念。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养殖户必须明确兽药投入品安全合理的使用规范,坚决杜绝违规违禁药物在食品动物中的使用;对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呋喃唑酮类、甲硝唑类坚决不用,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也有的人认为人用药品比兽药制作精良,效果更好,却不知《兽药管理条例》中已明确规定,食品动物严禁使用人用药品,因为食品动物使用人用药品后在动物体内蓄积,从而使人食用后产生药物蓄积甚至耐药性,从而影响人体的生命健康。这一用药“安全”意识应当引起养殖户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认识肉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用药误区,正确地选择药物,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既是肉鸡养殖防病、治病的关键技术,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的有益之举,应予以积极对待与重视。
S831.4
B
1007-1733(2011)01-0021-02
(201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