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巍巍
患者,男,54岁。因慢性肝炎后肝硬化5年,自己发现脐上包块2个月就诊,自述该包块立位时明显,卧位消失,无其它不适。腹部超声检查:平卧位扫描,肝脏体积变小,包膜呈锯齿状改变,内回声增粗增强,未见明显包块回声;门静脉主干内径约12 mm,流速12 cm/s;脾厚52 mm,回声均质;脾静脉主干宽约8 mm。腹腔、肝周及脾周可见大量液性暗区,最大前后径约100 mm。立位时于脐上腹正中腹壁内可见大小约27 mm×17 mm的无回声团块,有包膜,借一宽约4 mm通道口与腹腔相通,卧位后,该无回声团块明显缩小,内部液体回流入腹腔,其壁明显增厚,约4 mm。超声提示:腹壁囊性包块,考虑腹壁疝。
门脉高压合并脐疝较为常见,而并发腹壁疝较少见于报道,且因疝囊大小、内容物及膨出时间的不同,易出现较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门脉高压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腔静脉、门静脉高压及各种原因栓塞。门脉高压症出现大量腹腔积液后,腹膜腔内压力持续升高,如果腹壁有薄弱部分,腹腔积液和腹腔内容物就可能挤压腹壁薄弱部分向腹壁外凸起,形成腹壁疝。形成腹壁疝后,由于腹腔积液或肠管内容物疝入疝囊,可造成不全肠梗阻,又加重了腹腔积液的形成。手术是最佳方案,但此种疝内容物复位和修补后很容易复发或因凝血功能障碍等出现切口渗血、感染等并发症。通常卧位时不易看到,变换体位后呈现出异常的超声图像。所以,在检查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时应注意多体位扫描,注意有无腹壁疝形成,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为手术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