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2011-04-13 07:20:00林志强张旭日
河南社会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考试制度考试功能

林志强,张旭日

(青岛农业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我国高校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林志强1,张旭日2

(青岛农业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素质教育需要科学的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高校现有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存在考试手段单一化、考试内容片面化、考试环节不公平、考试安排不合理、考试评价不规范等问题,影响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改革刻不容缓。要根据素质教育要求,按照综合化、全程化、科学化、公开化原则统筹考虑考试功能、考试体系、考试方式、考试评价、考试时间,有效改革高校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

素质教育;考试;改革

高校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关系高校教育教学大局,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奠定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当前中国高校教育理念仍显落后。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启迪思想,培养的人才普遍缺乏创造能力与创新潜质,与现代教育格格不入。抑制人才、培养庸才现象严重,制约中国教育发展与综合国力提升,从而难以在信息时代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与主动。改革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刻不容缓。改革高校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关乎素质教育实行。高等教育涉及教、学、考三个问题。三者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离开考试改革谈高教改革与素质教育毫无意义。高等教育改革必须以考试改革为切入点,以考试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以考试理念转变促进教育理念与学习理念转变,实现教育功能。

一、高校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

我国高等教育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创新能力培养,制约了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与创新精神,需要科学的考试来推动。当前,我国高校考试方式与制度有悖素质教育目标,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传统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考试方式单一化

考试存在重评价、轻导向,重成绩、轻素质的误区。“形式单调,没有充分利用多种考核方法”[1]。多数是笔试、闭卷、理论考试,少数为口试、开卷、技能操作考试。“笔试多、口试少,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操作少;导致学生‘为考试而考试’”[2],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最终影响人才培养质量”[3]。考核方式单调造成重总结性考试、轻形成性考试和诊断性考试的现状,考试偶然性大,考试信效度低。学生忽略学习过程,考前突击,不求甚解,只求高分,不抓基础,考试督导作用难以发挥。

(二)考试内容片面化

主要表现为:题量小,覆盖面窄,“题型不合理,客观性试题比例大”[4],主观性题比例小。多为填空、选择等方便判卷的标准化试题,而综合考查学生能力的创新性试题(如辨析、论述、案例、材料、证明、应用题)偏少。考试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考试局限于教材,考试内容教材化,偏重于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察”[4]。划范围、圈重点,依据标准答案,条框模式评阅,学生发挥余地不大,创造性难以体现。命题内容片面化,鼓励死记硬背,制约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

(三)考试评价不公平

考试评价是考试的重要环节,评价质量关系考试质量。考试评价关键是评价公平。评价不公,偏离考试目标、贬损考试质量、制约考试功能实现。考试评价有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平时评价教师不太重视,考查和记分没设计、不规范,随意性大。期末评价由于没有教考分离,判卷多由任课教师完成,人情分时有发生,试卷评阅欠公平。考试以笔试为主。“当试题的答案唯一且固定时,评定结果出入不大;但当试题为主观题时,答案不是唯一时,评判时难以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考试规范化程度和科学性、合理性有待提高。”[1]

(四)考试安排不合理

考试可分预测、成绩、水平、能力和诊断考试等,各有其功能。高校考试定位不当,没有全面利用考试的功能。重结果、轻过程,考核次数太少,考试安排太集中。考试没有阶段性、全程性,期末考试比重过大,一槌定音,功利主义严重,学生平时不学、考时应付。教学过程是一个能动的反馈过程,既有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也有教师发现问题的回应,考试居中起着互动作用。只重期末考试,极大削弱了考试的反馈作用,既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发挥考试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五)考试分析不严谨

考试后,教师忙于统计分数、登记成绩,忽视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原因在于:一方面,教师对考试的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缺乏教育测量和教育统计学方面的知识,不重视对考试质量指标(如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的检测,甚至不知道考试还有质量指标要求。从出卷、考试、监考,到阅卷、评价,考试是一个系统。高校考后试卷分析评价亟须完善。考试旨在“查漏补缺”,发现教与学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试卷分析没有深入考虑试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2]缺乏考后管理,不进行考试系统分析、评价,考试矫正功能难以发挥。

二、高校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考试改革就是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全面、丰富的考试内容,全程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查,形成公正评价学生,引导学生科学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考试。考试改革应该坚持如下原则:

(一)综合化

考试必须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作出综合评价,包括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的综合化。一是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考试,包括笔试、口试、闭卷、开卷、论文、设计等;二是考试内容除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二)全程化

应增加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改变期末考试“独裁”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教师通过考勤以及提问、讨论、作业、专题、测验等方式考核学生。适当扩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减少期末成绩的比重。具体比例视课程而定。考试全程化,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

(三)科学化

考试命题和考试评价应讲科学。科学化命题,就是遵循全面与重点、知识与能力以及信度、效度、难易度与区分度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考试内容、考试目标,灵活采用各类试题,充分发挥试题测试功能。科学化评价,就是优化评价方式,淡化分数,注重实质,实行等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公开化

课程实践能力考核应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具体技能操作标准和考核要求,在课程开课时予以公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平时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达到考核标准即按等级评定。

三、高校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对策

(一)全面认识考试的基本功能

改革高校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要全面认识考试功能。考试是教学评价手段,目的在于检查、督促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高校考试功能是系统的、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检查评价功能、激励反馈功能、培养督导功能,或者说,“高校考试具有导向、诊断、反馈、评价、区分、预测等功能”[2],具体有检查、评价、激励、制约、引导、保障、创新功能。检查功能是考试的基本功能,即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评价功能主要是通过考试对学生学习进行差异性的检查,为激励制约功能的发挥提供依据。激励功能是依据一定标准,对评价较佳的学生的特殊奖励,同时激励全体学生的功能。制约功能是通过一定制度设计,对评价较差的学生的督促处理,同时警示全体学生的功能。制约不是惩罚而是鞭策。引导功能是考试目的,是通过发现学生的差异性和发展可能性,改进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教师和学生改进。保障功能是为了实现基本的教学要求,保证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创新功能是考试功能的本质表现,实现创新功能,才能实现考试功能。高等教育本质是创新教育,而要创新,就要实现考试的创新功能,以考试创新功能的发挥促进教育创新。创新功能是高等教育考试的核心功能。高校在关注考试的评价、激励、制约、引导功能的同时,要更多发挥考试的创新功能的作用,辩证地处理一般功能与创新功能的关系,全面实现考试功能。

(二)科学设计考试量化体系

改革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必须科学设计考试量化体系。要发挥考试系统功能,实行全程动态多元考核,降低课程成绩对期末考试依赖度。实行单元测试、水平测试、能力测试、诊断测试相结合的多元考试方式,发挥考试对教与学的督促作用,充分利用平时考核,增加平时成绩比重。考核模式有平时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论文(实习)和实践操作、期末考试等,形式与分值各不相同。全程动态考核能够充分发挥考试的引导监督功能,使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教学结束时的总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而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5]。要改变重考试与期末考试、轻考查与平时考试的状况,建立科学的考试量化体系(这里指理论考试量化体系),使考试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以系统化的考试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科学设计考试量化体系应该从考勤、提问、笔记、作业、考查、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面统筹考虑,以期实现考试功能。现在高校良好学风仍未形成。平时成绩比例太小,期末考试比例太大,平时成绩只占总分数的30%,而期末成绩达70%。学生平时不学,最后突击仍能“过关”,这自然使学生不重平时学习而只重最后考试,不重理解而只重苦记,助长了应试之风。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试的引导功能都难以实现。真正实行素质教育应该对考试量化比例进行大的调整,增加平时考试成绩比例,减少期末考试成绩比例,变单一考试为系统考试。如将平时成绩调整为60%,期末成绩调整为40%。平时成绩有考勤、提问、笔记、作业、考查、期中考试六个方面,具体分配因课而不同,总原则是要有效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基本设计是考勤、提问、笔记、作业、考查、期中考试各占平时成绩的10%。当然也可设计成五个方面。五个方面为考勤、提问、笔记作业、考查、期中考试。考勤、提问、笔记作业、考查分数为10%,期中考试为20%。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总和即为总成绩。

(三)理性确定考试评价方式

改革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必须理性确定考试评价方式。高校要根据学科特点,建立各自不同的考试评价体系。考试评价方式有考试方式与评价(评阅)方式两个方面。考试方式应该多样化,笔试、面试,闭卷、开卷,理论、实验综合运用。要特别注意改变重理论考试而轻实验、实践(实习)考试现状,合理确定理论考试、实验考试、实践考试的比例关系,加大实验、实践考试比例,使考试能够全面地评价学生。评价(评阅)方式主要是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实行科学的评价方式,使考试能够真实地衡量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现考试的评价功能。不同学科的考试方式有不同特点,因此不同学科的理论、实验、实践考试比例应有所不同。应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比重,着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会科学不能只看重理论成绩,要重视实验、实践成绩,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甚至某些学科可以实验、实践考试为主,理论考试为辅。自然科学更要重视实验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理论、实验、实践考试要并重而倾向实验操作与社会实践。考试成绩三个方面比例要大体相当,要逐步以实验、实践考试为主,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素质。评价方式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实行素质教育评价。评价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与创新素质。考试成绩的评定应采取更加灵活的评分办法,改革标准答案式考试成绩的评定方法,注重考查学生解题思路和分析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度,更要评价素质度。主观性试题采用相对等级评分法,客观性试题采取准确量化评分法。凡是答案有创新和独立见解的,评分时要给予鼓励,不面面俱到。要把创新因素作为主要的评分指标。评价标准只是参考,不能以此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阻止学生的探索与思考。教师应允许学生有新的思想与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使不符合标准答案也无妨,甚至与标准答案不同也应该予以支持。因为科学进步需要质疑、探索与独立思考,不能墨守成规。只有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适用有为。实行素质教育要转变考试评价理念、提高教师素质,要参考标准、坚持原则。评价要结合学科特点,有的学科必须严格根据标准,有的学科只是参考标准。如何运用没有统一规定,应视学科而定。解放学生,“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给予学生创造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的机会”[1]。

(四)严格考试质量分析评价

改革高校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必须完善考试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考试质量评价既可以研究试题是否科学,题型是否灵活,题量是否适当,以完善试题,又可以从中发现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严格“进行命题质量评价和成绩统计分析,写出试卷分析报告。教务部门应建立考试质量指标监控机制,设定考试信度、效度等指标,督导试卷质量评价。进行考试质量评价,必须实行教考分离,教考分离就是主讲教师不参与命题和评卷等考务环节的考试方式,目的在于减少人为因素,使教学质量更趋于真实。任课教师不命题和阅卷,教务处选定相关人员命题和阅卷。推进考试评价主体多元化。让任课教师以外的人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主体多元化能够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激励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五)合理设定考试评价时间

改革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应该合理设定考试评价时间。高校要坚持学习为本的理念,适当改革本学期考试的做法,根据教育教学规律与学科特点,允许某些学科另学期组织考试。考试评价时间的设定要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与充分理解知识。考试评价时间应视学科而定,有的学科需要另学期考试,有的学科则不需要另学期考试,要认真分析研究,不能一概而论搞形式主义。考试评价时间设定非同寻常,因此要科学规划,系统考虑。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应利用计算机软件编写程序编写题库,供学生上机考试使用。教师可根据需要及时更新题库。网上考试能够节约考试资源,提高考试质量。

[1]孙永清,石萍萍,徐新宇.浅析当前高校考试制度改革[J].科技资讯,2009,(35):238.

[2]胡新华,郭金楠.浅谈考试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1999,(2):65.

[3]魏晓阳.日本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10,(9):45—49.

[4]向丽娟.关于高校课程考试改进的几点思考[J].企业家天地,2010,(3):125.

[5]徐小平,吕卫君.浅析高校课程考试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大众科技,2010,(8):171.

G40

A

1007-905X(2011)06-0136-03

2011-08-05

1.林志强(1967— ),男,山东青岛人,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研究;2.张旭日(1964— ),男,山东莱阳人,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姚佐军

猜你喜欢
考试制度考试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中华诗词(2022年6期)2022-12-31 06:41:24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中学科技(2017年5期)2017-06-07 13:01:01
你考试焦虑吗?
中学科技(2015年6期)2015-08-08 05:35:38
准备考试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自学考试制度的错位和实施战略定位的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新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制度浅析及场地改造方案设计
大学体育课程考试制度改革与实践
体育师友(2011年4期)2011-03-20 15: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