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 471003)
年轻恒牙在萌出后3~5 a牙根才能发育完整,因外伤、牙齿发育畸形或龋病等原因导致牙髓外露,影响牙根继续发育。而保存活髓是促使牙根继续发育的主要条件。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采用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MTA)行直接盖髓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外露患儿35例(37颗),并与采用氢氧化钙行直接盖髓术的33例(35颗)进行疗效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年轻恒牙牙髓外露患儿(7~14岁)68例(72颗),其中男37例、女31例,均因深龋、外伤或畸形牙中央尖折断而露髓,牙髓活力测试阳性。患牙穿髓孔均较小,露髓时间<12 h,无牙髓炎症状和大量渗血。X线片示牙根发育6~8期。72颗患牙随机分为MTA组(37颗)和对照组(35颗)。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在利多卡因局麻下行直接盖髓术。去腐,备洞,生理盐水冲洗消毒窝洞,隔湿,干燥。MTA组将MTA粉和无菌蒸馏水以3∶1的比例调拌均匀成奶油状,覆盖于牙髓孔处约1 mm厚,吸除多余液体;对照组将氢氧化钙糊剂覆盖于露髓孔处;两组均以玻璃离子水门汀(GIC)充填。两组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完成。
1.3 疗效评价标准 于术后3、6、12个月复诊,摄X线片,比较两组盖髓成功率。成功:患牙无自觉症状,无叩痛和冷热刺激痛,牙髓活力正常,能够行使正常咀嚼功能,X线片示穿髓孔处形成牙本质钙化桥封闭穿髓孔,根尖周无病变;失败:以上指标如有任何一项出现异常均被视为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数据比较用 χ2检验。α =0.05。
MTA组成功24颗、失败8颗,盖髓成功率为75.0%;对照组分别为 21、19 例和 52.5%;两组盖髓成功率比较,P<0.05。
年轻恒牙因外伤等原因露髓可直接影响牙根继续发育,因此活髓保存至关重要。直接盖髓术是保存活髓的重要手术方法。直接盖髓术的成功与否,盖髓剂选择是关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盖髓材料为氢氧化钙,但其物理性能不够稳定,且与牙本质不能紧密连接。有学者研究发现[1],用氢氧化钙行直接盖髓术后形成的牙本质桥厚0.15 mm,有少量的充血和炎细胞,在桥下有坏死和钙化现象。盖髓后,牙髓组织可能会发生凝固性坏死,并在坏死层的下方出现炎症反应,在此界面上形成了牙本质桥,但没有成牙本质细胞层,导致发生牙髓钙化和牙髓变性。
MT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和密闭性等特点[2]。它由多种亲水氧化矿物质形成,主要离子成份为钙、磷离子[3],这些离子也是构成牙齿结构的主要成份,因此当MTA在接触细胞和组织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且MTA固化24 h后其细胞毒性极轻[4]。MTA良好的封闭性源于在盖髓处形成了一层较厚的与原有牙本质相连的牙本质桥。有学者研究发现[5],MTA与牙本质壁间可形成羟基磷灰石晶体,在牙本质壁与MTA间可形成所谓的紧密化学连接,与牙本质壁紧密相连的完整的牙本质桥可防止外界毒素及细菌的侵入,使牙髓免受外界的刺激。当水与MTA调和后,形成了一种胶样凝胶,约3 h固化后,pH 值上升为 12.5[6]。MTA 的这种缓慢凝固减少了凝固过程中的体积收缩,从而减少了与牙本质壁之间所形成的微渗漏。而凝固体积收缩正是氢氧化钙的缺点之一[7]。MTA具有非水溶性和一定的抗压能力,且能在潮湿环境中进一步水合,使抗压强度增加和微渗漏减少,即使在有血液污染的情况下,MTA的微渗漏也低于氢氧化钙[8]。本观察结果显示,采用 MTA行直接盖髓术的成功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52.5%,说明采用MTA行直接盖髓术的效果要优于用氢氧化钙。
直接盖髓术的成功还取决于患者牙髓组织的血运及修复能力、穿髓孔大小、位置及牙髓暴露时间长短等。本研究中选择的病例均排除患牙有牙髓炎的可能,且穿髓孔直径均<0.5 mm,露髓时间均<12 h,无大量渗血,X线片示患牙牙根发育6~8期。我们认为,患儿年龄越小、穿髓孔越小、露髓时间越短,手术效果越好。
[1]赵俊颖,史俊南,金爱琼,等.MTA应用于牙齿直接盖髓术远期疗效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9):542-543.
[2]曹涛,赵尔,牛玉梅,等.MTA直接盖髓的动物实验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20(3):290-293.
[3]郑建华.MTA应用于直接盖髓术54例的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1):114-115.
[4]Mitchell PTC,Pittford TR,Torabinejad M,et al.Osteoblast biocom patibility of 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J].Biomaterials,1999,20(3):167-173.
[5]Sarkar NK,Caicedo R,Ritwik P,et al.Physicochemical basis of the biologic properties of 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J].J Endod,2005,31(2):97-100.
[6]Torabinejad M,Hong CU,McDonald F,et al.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 new root-end filling material[J].J Endod,1995,21(7):349-353.
[7]Torabinejad M,Hong CU,PittFord TR,et al.Cytotoxicity of four root-end fillingmaterials[J].JEndod,1995,21(8):489-492.
[8]Yatsushoro JD,Baumgartner JC,Tinkle JS.Longitudinal study of two root-end filling materials using a fluid conductive system[J].J Endod,1998,24(11):716-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