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癌血性脑转移1例报告

2011-04-13 04:26冉体斌程宏文
实用癌症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直径约顶叶血性

冉体斌 程宏文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58岁,因“反复便秘4年余,左侧肢体无力半月”于2011年2月入院。于入院前4年余,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便秘,每3~5天解大便1次,呈羊粪样,大便表面偶有少许黏液;无腹痛、腹泻;无血便、黑便;无肛门坠胀及里急后重。患者未重视检查及诊治,在个体诊所购买“通便灵”治疗好转;但停药后便秘反复发作,反复口服“通便灵”有效。于入院前半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右侧额颞部隐痛不适、走路不稳,偶有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2011年1月到当地医院就诊,头颅CT及MRI示:右侧额、颞、顶叶占位伴周围大片水肿,转移待排。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请结合临床。拟进一步诊治,以“颅内占位待查”入住我院。饮食、睡眠尚可。无特殊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球结膜无水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侧下肢肌力Ⅳ+级,左侧上肢肌力Ⅲ级,感觉存在。血常规、肝功能、生化、尿常规正常;大便常规示:隐血实验(++)。CEA 36.25 ng/ml,NSE 15.75 ng/ml,CYFRA 21.80 ng/ml。入院给予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每8 h 1次+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甘油果糖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以及奥美拉唑制酸、护胃治疗后患者左侧肢体乏力逐渐好转。于入院第4天开始患者出现大便表面带暗红色血液,立即行腹部平扫及增强CT示:乙状结肠管壁明显不规则增厚,最厚处约2.1 cm,增强扫描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平扫CT值约38 HU,增强动脉期约48 HU,静脉期约57 HU。肝实质内见多个低密度结节,大者直径约1.6 cm,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后轻度强化。复查胸部示:双肺可见多个软组织密度影,大者直径约2.0 cm,边缘光滑。复查头颅CT:右侧颞顶叶一类圆型低密度影,边界清楚,直径约3 cm,周围水肿明显,呈“指压征”,右侧裂池、四叠体池及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左移1.1 cm。诊断意见:考虑乙状结肠癌伴肝、双肺、脑转移可能性大。纤维肠镜活检示:(乙状结肠)高分化腺癌。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此患者诊断明确:乙状结肠高分化腺癌伴肝、双肺、脑转移。

2 讨论

颅内转移瘤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肿瘤,其来源大多为肺癌,占30% ~40%[1],其次为乳腺癌、肾癌、甲状腺癌等,其他肿瘤来源较少,大肠癌脑转移瘤占全部脑转移瘤的3.3% ~5.1%[2]。脑转移瘤80% ~90%发生于幕上,以额、顶叶多见,其次为颞叶和枕叶,两侧大脑半球转移瘤的发生率大致相同[3]。颅内转移瘤的发生及治疗效果与原发灶的部位及病理类型明显有关。超过2/3的脑转移为多发性,不足1/3的病变为单发脑转移[4],此病例经增强CT扫描为单发脑转移。大肠癌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其转移方式有以下4种:①直接浸润;②种植性转移;③淋巴结转移;④血性转移,其主要机理脱落的细胞或栓子多呈团块状,不易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从而进入肠系膜血管,再到达门静脉、肝窦内停留增殖。有部分癌细胞经Bston椎旁静脉从进入肺内形成肺转移;因肝、肺血液循环丰富,癌细胞再次转移到颅内,因而此病例系血性脑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当然也有极少数以跳跃方式转移至颅内的患者。目前对结肠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仍以姑息性放疗为主。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日益威胁人们健康及生命常见的疾病。由于早期毫无症状,或起病隐匿,警惕性不够高,即使出现腹痛、腹泻、大便习惯改变,甚至便血等症状,大肠癌也常以肠炎、痔疮等处理而延误治疗。所以对怀疑有肿瘤的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以脑转移瘤为首发表现,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检查,积极寻找原发灶。

[1]王焕坤,刘士煜,李玉明.多发脑转移瘤分类方式与预后〔J〕.肿瘤防治研究,2007,34(7):524

[2]内渴雅信,他.大肠癌脑实质转移2例〔J〕.国际肿瘤学杂志,1981,2:90.

[3]徐从高主译.癌-肿瘤学原理好实践〔M〕.第5版.山东:山东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615~2621.

[4]朱广迎主编.放射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09.

猜你喜欢
直径约顶叶血性
麦田怪圈2018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顶叶体积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血性中国兵
血性中国兵
脑双侧顶叶多发异常强化信号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
去雄携带顶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压液便利洗洁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