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丽霞
(福建省德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362500)
大白菜是我县蔬菜基地主栽品种之一,生长适温在10~22℃,沿海地区一般只能在秋冬季栽培。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山区田地分布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的区域气候优势,发展反季节大白菜栽培。2009年6月下旬~8月上旬,我们在赤水镇铭爱村(海拔1050m)分4期播种反季节栽培大白菜4hm2,经德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技术人员现场验收,平均每hm2产量27630kg、产值55260元,经济效益较好。而且大田生育期只有65~70d,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多熟制高优栽培模式,是一项适宜山区农村发展的短、平、快项目,现将大白菜反季节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大白菜反季节栽培要选用优质、耐热、抗病品种,如从日本引进的夏阳大白菜、台湾明月大白菜以及优夏王、早熟5号等。这些品种叶球品质优、耐热耐湿、抗病性强,适于夏季反季节栽培。播种前要做好种子消毒工作,可用55℃温水浸种10min,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播种。有包衣的种子一般不 需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科学安排播种时间是取得高产高效的关键,我县在6月下旬~8月上旬分4期播种,间隔10d左右播1期,苗龄20d左右移栽,产品在9~10月采收上市,以丰富淡季蔬菜市场供应,提高经济效益。夏季育苗期间处于高温暴雨季节,可覆盖遮阳网防晒降温和农膜防暴雨冲击。注意在苗床两头放好通气口,大雨过后及时揭膜,移栽前7d左右逐步揭膜炼苗,并施好送嫁肥,苗期20d左右移栽。
反季节栽培大白菜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应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前作为水稻的田块种植,切忌选择耕层浅薄的沙质田地或前作为十字花科的旧菜地种植。土壤要先深耕晒白、碎土熟化,整平土地,做到土块大小适中。高畦栽培既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和排水,又有利于耕层土壤进行空气交换,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一般筑畦高25~30cm、畦沟宽30cm,四周开好排水沟。
反季节栽培的大白菜均为早熟品种,生育期较短,施足基肥是获得高产的关键,一般每hm2施经高温发酵后的猪牛栏粪 4000~5000kg、碳酸氢铵450kg、硫酸钾150kg、钙镁磷肥450kg、硼砂15kg,移栽前5~7d结合整畦全层施用。合理密植既能增加单位面积的株数,又能保证单株有较大的球重,获得最高的群体产量。早熟品种一般株距30~35cm、行距40~45cm,每畦种3行,每hm2种植50000~60000株。
幼苗期生长量不大,对肥水需求量也较少,移栽后每天浇水1~2次,直至成活。移栽后10d左右施第1次肥,浇施15%~20%腐熟人粪尿,以后每7d左右浇施1次,并逐步提高肥料浓度。
从小摊盘到刚开始包心这段时间称为莲座期。莲座期大白菜生长迅速,必须加强肥水管理,要施1次重肥,一般每hm2兑水浇施复合肥300kg加尿素150kg,并结合中耕培土。
结球期是大白菜产品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肥水供应不足,往往造成结球不紧,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包心初期每hm2浇施腐熟人粪尿7500~8000kg加尿素1500kg,进入包心期后每hm2施尿素75kg。结球期7~10d灌1次跑马水,收获前10d左右停止灌水。
反季节大白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和病毒病。霜霉病可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或58%灭克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防治;软腐病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或30%猎菌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龙克菌600倍液防治;病毒病可选用20%病毒A、或1.5%植病灵、或菌毒清水剂 5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蚜虫可用10%大功臣3000倍液或5%扑虱蚜1500倍液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可选用强敌312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以上病虫害严重发生时,每隔5~7d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直至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