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碧堂中人独坐淡云疏雨菊花天——清初贰臣诗人梁清标其人其诗

2011-04-13 04:18刘丽

刘丽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秋碧堂中人独坐淡云疏雨菊花天
——清初贰臣诗人梁清标其人其诗

刘丽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梁清标是清初一位有特色的诗人,他虽然是《贰臣传》中的人物,却与其他贰臣诗人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其诗歌创作中既没有故国之思,也没有失落之叹,更没有表现出江南贰臣诗人身仕两朝的负罪感。其诗大多表现馆阁之臣的闲适生活和对新朝、新君的颂美之辞,风格清平蕴藉,在创作上开王士祯的“神韵说”之先声。

贰臣诗人;梁清标;诗歌创作;

梁清标(1620-1691),字玉立,号苍岩,又号棠村,明崇祯癸未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福王称帝时,以梁清标曾投降李自成为由,列入“从贼”案中。顺治初,梁清标降清,授编修官,累迁侍讲学士、兵、礼、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梁清标一生勤敏好学,著作颇丰,有《蕉林诗集》18卷,收诗作2,163首,著《棠村词》、《棠村随笔》、《棠村乐府》、《棠村奏草》、《蕉林诗钞》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奉旨监修《三朝国史》、《政治》、《典训》、《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等;梁清标又喜收藏典籍字画,积书多至数十万卷,所藏历代书法、名画尤为珍贵,有“收藏甲天下”之誉,乾隆四十一年入《贰臣传》。

梁清标在其时以词著称,但他的诗歌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是当时诗坛较为重要的一位诗人。梁清标在明时诗歌创作并不多,艺术特征也不是十分明显,其大量的诗歌作品创作是在入清之后,主要则表现为个人生活的清雅闲适之情。与同时的其他贰臣诗人不同,其作品中很少或几乎没有反映出怀念故国的情绪,更没有像同在朝为官的龚鼎孳、周亮工等人那种强烈的自我忏悔、愧疚之情,其诗除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致外,还有较多表现有纪恩礼盛事、节庆盛典、歌时颂圣的内容,这可能与他入清后备受宠遇,官至极品、位至人臣的政治生涯有关,所以其感情的天平上几乎完全倾向于新朝。

作为诗人,梁清标创作诗歌的视野和眼光相对说是比较狭窄的,对社会生活失却深度的探索。作品中主要吟咏清贵心态、闲适的生活、平和的心境,乡愁羁恨及山水之趣,其中贯穿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综而论之,梁清标诗歌内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描写自己清闲的家居生活,多是流连风景,批风抹月,表达自己恬淡的情怀;二为应制颂圣,作为一个在新朝志得意满的清贵,梁清标此类诗也占有不少篇幅。

梁清标官至极品,但在任上无多少政绩可言,唯风雅好文。他为官之余,便居家赏画品诗。谭莹在《论词绝句》说梁清标:“海棠开后芭蕉绿,一品官独倚声。”[1]其门人徐说“先生于从容退食之暇,后堂丝竹一切屏绝,帘阁香浓,翛然静坐,吟弄篇什……此盛世之元音也。”[2]8梁清标的另一门人汪懋麟也说“……懋麟出先生门,受知为独深,尝假馆邸第之东日夕侍,窃见退朝之暇,一几一砚,下帘匡坐四方以屏幛,纨素来乞,或郊劳饯送燕宴赠答,点笔挥洒,捷如风雨,宾客绕席,笑语不废,积有固然耶。先生尝为懋麟言,‘余世家子,又早达忝窃六卿已二十年,遭逢盛时,幸四体壮盛,生不识药物,得天不可为不厚,偶然为诗,不过舒余所欲吐,讵能矫情饰志,谬托为幽忧愁叹之言,以与天下文学憔悴之士较工拙哉’。”[2]9

表现清贵雅致的上层文人生活的题材在梁清标诗中占有较大比重,这一点与北宋的太平宰相晏殊风格相似。如其五言古《秋日》诗:“达人贵知几,君子能俟命。人生苦劳劳,纷华畴战胜。闲居怀古人,萧然寡营竞。皎皎明月光,照我书帏净。夜清星河垂,庭幽花木靓。谢客百虑忘,适符麋鹿性。静观识盈虚,慷慨发孤咏。逝将驱车归,故园禾黍盛”。[2]经历易代之际的清初文人,心绪难平、感情激荡,尤其是经历复杂的贰臣诗人,其诗常怀难言之隐痛,故多感怆之声,而梁清标却丝毫不见感情的起伏不平,是以达人贵几,君子知命来看待如海飞山裂般的改朝换代的鼎革之变,诗中咏唱着洁净的书帏,幽香的花木在都充满着太平盛世的悠闲与自在。一般说来,秋日给人以萧瑟冷清之感,易引起人伤感之情,与梁清标相同身份的龚鼎孳、陈之遴等人诗中在描写秋景时,无不充满凄清之情,而梁诗却写得一派清和宁静,无丝毫悲秋之意。再如其《雨后坐斋中》也是表现这种闲适的生活及情调:“雨过清风至,开襟得好朋。花迷穿树蝶,帘隔聚膻蝇。屏虑成愚谷,焚香比定僧。悠然无剥啄,户外正飞矰。”作为新朝清贵,再加上恬静的性格,梁清标诗中除歌咏其闲雅的文人生活外,还描写大量自然景物的诗作,从另外一个角度表现了这种闲适胸怀,与以往文人借景抒情不同,梁清标诗中完全是就景写景,不见有人在其中,如《夏日闲居》:“垂帘永日小堂虚,座有良朋慰索居。烟色六街鸣柝后,晚凉一榻上灯初。浮云世事频呼酒,急雨闲阶起读书。深树流萤飞个个,绛河清影下庭除。”

作为文人雅趣的另一表现,梁清标在诗中也偶尔抒发出林下之志,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一种出世情怀。其《新茸初成》描述了出世绝尘的生活环境:“小室延朝霁,悠然地有余。开帘宜醉月,烧烛为摊书。清福三冬足,开心万事疏。放衙危坐久,不似市朝居。其二:初放黄花日,随绿小筑成。当门除蔓草,虚阁入秋声。燕雀各相贺,琴樽倍有情。南山如可见,采菊学渊明。”小室独作,烧烛摊书,何等的惬意,走出室外则是黄花盈香,秋草蔓阶,有琴声悠扬、淡酒于樽,人生真是清福。不过这个环境不是陶渊明居住的田园,也不是真正的山林村舍,而是一个改装过的贵族花园。再如《秋日遣兴》其二:“尽日虚堂坐,闲如处士家。抛书闻落叶,把烛照帘花。露重荧光细,风高雁阵斜。栖栖何所事,吾意在桑麻。”尽管梁终身没离开官场,但林泉情怀还是时常萦绕于心际,或者说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做态或做秀,因为梁清标终生从政,甚至在顺治二年汉官辞官归乡的大潮时,他还是固守在清廷。

作为位极人臣的“一品官”,梁清标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与同列名于《贰臣传》上的同僚龚鼎孳、曹溶、周亮工等屡起屡踬的命运相比较,他可谓春风得意,故其发而为诗,难免多有雅颂之音,其《早朝》诗是这样典型雅颂之音:“双阙芙蓉晓,初陪鹓鹭班。御烟浮左掖,紫气散燕关。侍从多封事,天威早霁颜。儒臣逢盛际,橐笔自优闲。”在龚鼎孳等南方贰臣笔下难言的心绪在梁诗中却丝毫看不见,有的只是对“盛际”的礼赞和对知遇的感激。再如其《嘉儿入国学为诗送之》:“总角恩加汝,青衫国子生。朝廷真不薄,儿辈莫从荣。早识金根字,何须玉尘名。孤寒良可念,垂白困柴荆。”诗以困守柴荆不遇的读书人来对比儿子的宠遇,诗中告诫儿子勿忘朝廷恩德,表现出台阁之臣所具有的感遇心态,也表现出对落第不举士子的同情。再如《癸已立春》诗:“正朔颁王月,逢春又一年。御沟消积雪,宫柳动新烟、悬梦青山外,惊心采燕前。五陵走马日,晴色满郊芊。”癸已为顺治十年(1653),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与钱谦益的“先祖岂知王氏腊,胡儿不解汉家春”对清朝统治的篾视感情完全相反,奉清廷为“正朔”。诗中描写的柳动新烟,晴满郊芊也都充满了太平盛世才有的祥和格调,而其时江南抗清运动正如火如荼,国家尚还处于战乱之中,而这些重大社会事件在梁诗中都没有得到反应,反而是一派熙和温暖,无怪乎其门人徐称梁诗为“盛世之元音”。[2]9申涵光在其诗序中也说:“先生以诗名二十余年而全集未出,其退然若不足,非有道者能之与!今秋来都下,始示我蕉林集盖亦简十之二三而刻之者。寒庸人自扰挑灯把酒快读,其音纯宫铿锵顿挫,不故为愁苦才病之习,体物遂情一唱三叹,读之者如披春风、如觐宫阙,如观威凤在霄……”[2]259

一般说来,梁清标诗中的奏雅之音写得比较清蕴、含蓄,但也有个别直接颂圣的,显得比较露骨、肉麻。如其《冬日从猎南宛》其二:“乌号鸣晓日,霜没铁连钱。天子真神武,群公半少年。绦鹰脱臂疾,雪骑印沙圆。古礼称冬狩,君王岂好畋。”这完全是御用文人的帮闲之腔,颂扬之词作为大臣应制偶尔倒是避免不了,但此诗却太过了。清皇族本为满人,畋猎是正常之事,根本用不上他的“古礼称冬狩,君王岂好畋”的解释与逢迎。再看他另一诗《南苑阅武应制》:“毂骑宝弓鸣,东风卷旆旌。垂鞭春草细,分馔午烟轻。盛德频开网,天威欲洗兵。儒臣乏壮略,愿颂海波平。”后两句就直接了标明自己颂平的御用身份。再如《春日奉命赈上谷出都门》:“朝发都亭骑,春风拂短裘。简书颁紫禁,星使下芦沟。鸿雁冲沙起,桑乾傍郭流。穷帘劳旰食,雨露满皇州”,也都是同一腔调,比起不主颂扬的其他贰臣来,品格有高下之分。甚至在一些写景诗中,梁清标也不忘颂德,如其《喜雨》诗:“冥冥昨夜雨,晓色小庭新。国计存农事,天心属圣人。碧滋三径草,清濯九逵尘。更喜乡书达,呼儿漉酒巾”,诗中一派祥和景象,非太平盛世能有这般景致?袁行云先生曾说清初贰臣诗人多不主歌功颂德,盖当日风气使然,这是符合当时贰臣诗人诗歌实际的,而梁清标却是一个例外。

与龚鼎孳、曹溶等南方贰臣与新朝疏离心态不同,梁清标似乎对清廷及君主怀有深情,这与他对故君的态度正好相反,如写于顺治驾崩之时《恭听先皇遗诏》诗:“九霄初下诏,四海共沾巾。凭几闻天语,冲年是圣人。河山丹券在,阊阖翠华新。帝泽原无外,安危倚重臣”,此诗写得四平八稳,属于典型的台阁体,表达了对顺治少年登基、治理国家的赞美,所谓“冲年是圣人”,不免有过誉之嫌。另有《辛丑元夕值先皇鼎湖之变斋宿署中》:“衙斋日暮澹飞尘,此际乌号饮恨新。清吹不闻喧辇路,明灯相对泣孤臣。”辛丑为顺治十八年(1661),正是顺治驾崩之年,诗中用“饮恨”、“孤臣”诗词表达自己对顺治的怀念之情,而对故君崇祯帝,却从未写过一首悼念的诗。再有写于康熙即位的《上初视朝晓雨如注及御殿豁然晴霁喜雨恭赋》:“晓色开仙仗,临轩雨忽晴。云中分扇影,天上下帘声。奇表承先烈,宵衣惬众情。圣人登大宝,风日兆升平”,康熙时年才八岁,不知从何处看来有圣人之象,真是父圣人子圣人,父子皆圣人,谀言太过,有失大臣风度。甚至在其罢官后还不忘表忠心:“十年忝窃领官僚,放逐身同一叶飘。涉世自惭鸠计拙,拂衣已见凤池遥。悲歌中夜思先帝,潦倒余生荷圣朝。心漫卷读书吾土近,西园业竹正萧萧。”(《罢官口占》)把顺治看作先帝,那崇祯摆放何处?真是有新忘旧。再有《晓起入朝即事》:“朝朝羸马哭先皇,一片鸦飞带晓霜,紫禁歌钟人寂寞,瞳眬日色满昭阳”,多次称忆“先皇”,对顺治倒是情真意切。为何对崇祯“先皇”无一语提及呢?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好歹也做过明的臣子,崇祯又没有什么对不起他的。

梁清标生当易代之际,又身历明清两朝,但其诗中无半点沧桑之感受,对故国故君无半点眷恋之情。其人到南京数次,是明清之际的文人最为敏感的地方,做为明的开国和兴亡之都,无论是遗民还是贰臣,到这里都多少表达了兴亡的感慨,如龚鼎孳就写有著名七绝《上巳过金陵》诗:“兴怀无限兰亭感,流水青山送六朝”,就婉转表达了兴亡沧桑之感。梁清标在南京也写有多首诗作,但都是单纯的摸山范水之作,无丝毫感触在里面。如其写于钟山《孝陵林下偶成次沚亭相国韵》共四首,孝陵为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寝陵,按理说做为曾在明为官的梁清标来说,到这里应该多少是有些感慨的,但这四首诗却无半点此情在里面。这四首诗如下,其一:“帐外粼粼碧涧流,孤峰斜日照山楼。征尘暂息翻忘暑,万壑风来六月秋。其二:当风布席晚霞天,坐久中林霭夕烟。初月一钩生木末,星河落洒酒樽前。其三:连冈张幄傍林居,好鸟相呼欹枕余。扰扰古今真梦幻,临风欲废一编书。其四:轻阴深树日从容,无事高眠对远峰。谷口朝来多紫气,苍茫遥指孝陵松”,他只是就景写景,无一丝故国沧桑之感。另有到金陵若干首诗,同样无一丝半点故国之情抒发,真令人吃惊于此公之无心无肺,抑或无情无义。再其《刘园观陈伶演秋江剧次雪堂韵》之六:“胜地良朋会此辰,十年回首叹风尘。白云红叶今何夕,歌舞偏生四座春”,此诗共十首,俱写观剧之感,从诗中有“玉茗”来看,应是观汤显祖戏,可能是牡丹亭,另外的诗中也有此述。可见梁那时多看言情之戏,以致此公虽在秋天还有“生四座春”之感。联系到王崇简、龚鼎孳观剧诗,多表忧乐无端歌哭的心绪,或借观剧抒发自己愧疚之情,如王崇简的《观剧怀内》诗其二:“歌后多兴感,伤心揾泪频。悲予有此日,愧汝是全人。霜雪浮生变,沧桑世事新。风尘怜岁暮,草草又逢春。”估计所看是表现历史兴亡戏剧,才使作者由戏触情,生发出自己失节的羞愧之情;龚鼎孳观虞姬戏时也曾写有表达与王相似情怀的诗作。

作为一个读着子曰诗云成长起来的封建士人,梁清标具有儒家关注民生的思想,其诗集中也有一些关心民瘼之作,虽然数量不是太多,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初的一些现实。如反映清兵捉船扰民的《挽船曲》,反映兵后民事《空城吟》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诗作意图与遗民对清兵的揭露与批评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它是本着新朝社稷之臣的责任心而写的,主要目的还是提醒而不是批评。梁清标还有一些赠给任地方官吏的朋友与门生的诗作,都是勉励他们爱惜生民,不要辜负朝廷的恩遇。如其《赠朱宜庵门人令靖江》:“自昔循良吏,多归忠孝门。帘当垂永昼,犬莫吠江村。邑僻山川会,时艰堠火屯。东南忧力竭,早绘达天阍”,希望门人为官能体谅民情,使所治之地成为路不拾遗的的安乐之乡,使百姓过上太平宁静生活,让天子宽心。梁清标作为台阁重臣的身份,即使亲密如师生关系,也写得庄重严谨。在送别同僚同年的诗中,他也总是不忘叮嘱他们要爱民如子,以德政回报不忘皇恩浩,写得义正词严,没有丝毫儿女沾巾的惜别之情,如其《送张伯珩同年按蜀》诗:“衔命西行白简寒,儒臣初著惠文冠。蚕丛惟有青磷起,伏莽当如赤子看。按部诸侯争负弩,洗兵三峡见安澜。兹行雨露沾殊俗,无复兴歌蜀道难。”四川自古就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又因张献忠的破坏再加上战乱,故民生敝凋,梁清标在此不言地势之险,而只言民生之苦,勉励同年张伯珩安民兴业,推行清廷的休息政策,使“兹行雨露沾殊俗”,不负朝廷之望,举体立言均有大臣之风而无私情之句,恰如沈德潜评价:“尤得立言之体。”[3]

梁清标诗歌在艺术上讲究温柔敦厚、含蓄蕴藉,省净冲淡,韵味隽永,四库全书评曰:“诗作于明季者,多感慨讽刺之言,及入本朝以后,则沨沨乎舂容之音矣”,[2]有“盛世元音“(见上徐语)之风,某种程度上开王士桢“神韵”诗风之先声,两者之诗都有陈维崧所言“变风变雅不复作”的诗风转折意义。梁清标的门人汪懋麟在其诗序中说:“……以故先生之诗,本于学问,出以和平雍容,浑浩博通于诸大家而不得执一以名诗”,[2]并以“穆如清风”来总结梁清标的诗歌风格。

梁清标温柔敦厚的诗歌风格,主要表现为他诗中的感情色彩不甚强烈,即使面对激烈冲突,也平和温良。如其《送李吉津出塞》诗:“上书何事去金门,漠漠荒程堕旅魂。鵩鸟莫教悲贾谊,青蝇独许吊虞翻。影随鸿雁天涯落,沙起龙城海气昏。漫向东风愁逐客,须知不死是君恩。其四:生别妻孥出塞门,严城哀角动地黄昏。文章自昔憎时命,痛哭终当感至尊。汉吏多持廷尉法,中朝谁举鲍生旛。此行学道君宜进,不必投诗吊屈原。”吉津即李呈祥,因上书建言衙门裁去满官,专任汉人而获罪谪居东北。这首送别诗劝慰李呈祥不要对朝廷有怨恨之心,不要学贾谊吊屈原,而要心平气和,要始终对朝廷无怨词,作为相交甚深的友人遭此大祸,他还能如此心平气和,真是也太温柔敦厚了!比较吴伟业写给陈之遴谪辽东诗:“路在西河望八城。保宫老母泪纵横。重围屡困孤身在,垂死翻悲绝塞行。尽室可怜逢将吏,生儿真悔作公卿。萧萧夜半玄菟月,鹤唳归来梦不成。”[4]吴伟诗是满腔悲愤,为陈之遴的命运鸣不平。再如《吉津书来却寄》其二:“几夜河梁月照虚,烛花新剪睹双鱼。经年去国风前泪,一纸怀人塞上书。善病闭门亲药里,感恩牵犊种新番。汉家早晚开宣室,好待金鸡下玉除”,此诗写得较有感情,梁清标与李呈祥为同年进士,私谊较深,此诗即有安慰又有鼓励,但就是没有愤激与不平,这就是与吴伟业的差别。

梁清标诗歌在艺术成就上较高的是七律与七绝。七律如其弟子所言“兰田春玉,温润含光(汪懋麟语),其诗抒发思想感情多为闲情助雅,雍容华贵,体现了他这个层面的人生情志。其格调通体端方齐整,字正腔圆,情感和煦安详,却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诚是雅且正,但“雅正”之后也会陷于滞塞而迂,雕琢而僵,锋芒亦随之消失殆尽。梁清标的诗中,较少有对于国运、时事的焦灼、关切,而更多是对于个人进退得失的思虑、惶惑,这点与同为贰臣山东诗人刘正宗较为相似。其诗更多的是抒写平静、甚至有些空灵感触的情绪,即使他暮年多次请求叶落归根不得也只轻微的叹息:“倦游客子何时去?屡欲言归天末许。”说不上痛苦,也没有激烈。诗风多平和蕴藉,取适性情。

梁清标七绝风华独擅,清新可诵之篇较多,艺术成就也较高。其《自题蕉林书屋》诗:“半船坐雨冷萧萧,仿佛江天弄晚潮。人在西窗清似水,最堪称听处是芭蕉。其二:淡烟晴日满帘栊,春色依然上小红。客为看花频载酒,海棠开否问东风。”冷雨萧萧,芭蕉滴水,淡烟晴日,海棠初红,把个蕉林书屋描绘得如桃源仙境,主人情怀之雅可见其中。再如《过徐河桥》:“解鞍忆昔坐桥头,数见徐河浅浅流。今日重过双鬓白,淡烟疏柳一天秋”,俞阶云《吟边小识》诗话中评论:“人在客途中,旧地重过,风景依稀,而人事变迁,每低回不去。梁蕉林相国过徐河桥诗云云。此诗独婉约含情,不似金华殿中人语。”(清诗纪事)。还有《城南放舟》:“泥融沙暧试青骢,上谷晴烟野望中。春在画图桥东去路,溶溶一水酒旗风。”都是清丽可读的,表现出悠扬婉丽的风调佳作。梁清标好用“淡”、“清”等暖色调的词语,使其诗呈现清净、淡雅的意境。如《题王鸿胪海棠画》:“小庭芳树上阶红,淡淡轻烟剪剪风。绝代佳人骄不语,徘徊清影月明中。”以海棠比作绝代佳人,写活海棠清雅淡秀的风姿意态。再有《秋斋》:“放衙小结静中缘,落叶鸣鸿胜管弦。秋碧堂中人独坐,淡云疏雨菊花天。”也好用“清”字,如《题画》:“溪桥流水绕山村,虎落萧萧昼掩门。一卷南华千树雨,疎钟远寺又黄昏。”《归途杂诗》其七:“雨后新凉晓色晴,平芜带露马蹄轻。飘然旅思清于水,一路黄鹂送客行”,此诗描写了归家心情之轻快、色彩明快。此外还善于用“清”字构词,如“清娱”、“清辉”,泪是“清泪”,影是清影,连郊都是“清郊”,白天是“清昼”,表现心情,描写景物,都好用此字,不一而足,俯拾即是,符合他清贵的身份及审美情调。

梁清标的七绝中也有些不尽人意之作,由于诗人身份地位及其主观情感,他把七绝这一最适用于写景抒情的体裁有时也用来为颂圣奏雅的应制之作。如其《南苑阅武应制》:“组甲辉光七校屯,鵷班晓奉属车尘。围开一骑红云里,遥望黄衣识圣人。”这首诗就写得比较俗气,居然连清丽的七绝都用来颂赞,无处不表忠心,且多以圣人名之,着实肉麻。再有《留别朱天中同年》:“斜阳城郭旧章门,白袷芒鞋故老存。”“一木翟红亭逢漫士,几人青眼到王孙。东湖暮雪天涯梦,南浦睛云圣主恩”,更是杀风景之作,对方即是故老,当为遗民,对着故国遗民谈什么新主圣恩,让对方做何感想?

梁清标的七绝,诗风清平温润,与龚鼎孳、王士祯都有相近处,其差别处在于王诗不只是清,更着意于远,有回味;而梁诗虽也清,但回味不多,流于平。梁清标七绝诗风与龚鼎孳也有相似之处,但没有龚情思之浓,如果说,梁诗是清平,而龚诗则是清丽,其差异则是来自于个人性格之不同。

[1]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2]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十七年梁允植刻本.蕉林诗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

[3]沈德潜.清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54.

[4]沈德潜.清诗别裁集[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97:20.

Liang Qingbiao and His Poem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LIU Li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571158,China)

Liang Qingbiao was a distinctive poet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for he was different from any other poet of his kind although he was included inA Biography of Betrayed Ministers,as is manifest in the fact that his poems contain no nostalgia for his native land and no sighs over his loss of loyalty,much less the sense of guilt shared by betrayed ministers and poets living in region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His poems mostly depict the leisurely life of ministers responsible for cultural and sports matters and convey eulogies to the new dynasty and the new monarch;while his poetic style is peaceful and tranquil,thus having heralded in literary creation the“concept of romantic charm”initiated by Wang Shizhen.

a betrayed-official poet;Liang Qingbiao;poetic creation

I206.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5310(2011)-05-0014-05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清初京师贰臣诗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0YJA751045。

2011-05-04

刘丽(1968-)女,辽宁本溪人,文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教师,研究方向:明清文学。

(责任编辑: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