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传媒类实验室建设模式创新
——以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生产基地为例

2011-04-13 02:59
关键词:基地实验室实训

杨 逍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传媒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100)

随着本科院校传媒类专业的增多,全国涉足传媒教育的院校已达660多家,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压力更加严峻。相对于侧重理论研究的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如何创办自己的特色,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运用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培养传媒市场最需求的、能直接上岗的、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人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这种环境下,实验室教学不仅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更应提升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度来认识。

一、高职院校传媒类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首先,观念仍需改变。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推行的是专业教育,将文、理、工科等人为地分隔开,各自封闭、自成体系。这种教育体制下,文科实验室仅仅配合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与理工科专业的实验室相比,资金短缺,条件落后,缺乏规范化管理,人员流失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建设文科实验室的必要性,因为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搭建一座从校园通向社会的桥梁,为社会输送应用性文科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要办好应用性文科专业,实验室建设是关键,直接关系到应用文科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能否落实,按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要求构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否成功的重大问题。

其次,独立性不强。文科实验教学往往只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配合并依附于课堂教学。这种依赖性从客观说造成对文科实验的轻视,成绩考核也往往以期终考试成绩为依据。这势必造成重理论而轻实验,重成绩而轻能力的后果,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是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落后。由于普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重教师,轻实验技术人员;重仪器购置与引进,轻管理和培养实验人员等问题,现有实验教学人员大都理论水平较高而实验技能欠缺。如何组建一支有经验、高技能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从而制定符合真实环境需要的实践教学大纲并进行有效指导,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1]

二、高职院校传媒实验室特点

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的根本之处就是强调学生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而不是理论深度和科研潜力,所以高职院校建设传媒实验室正是培养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节目制作、编导、摄影摄像等专业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选择。如何建设符合市场需要的高水准实验室已经成为传媒类高职院校的研究课题。

(一)传媒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多,运行成本高,设备更新快。在传媒行业中尤其是广播电视行业中所用的摄、录、编、播等设备普遍使用的都是进口设备,价格高昂。作为培养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传媒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自然要走在先进技术的前列,因此传媒类实验室中所用的主要设备如摄像机、编辑机、调音台灯基本上是以进口设备为主,而且由于广播电视设备更新快,因此投入巨大。同时实验室日常运行成本也很高,摄像机和录像机的磁头、三脚架、及演播室内的各类专业灯具等日常损耗很大,需要定期更新或维修。因此传媒类实验室建设必须采取科学、合理、先进的管理,对建设设计方案务必反复论证,避免造成重大资产浪费。

(二)实践教学差别大,考核方法特殊。传媒教育将艺术与技术融合为一体,它的实践教学具有其自身特点,传媒类实训课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实践以演示、实训和综合实践为主。目前实验室管理与评估体系是建立在理工类实验室基础上的,并不适用于传媒类实验室的特殊情况。[2]

三、基于“前台后院”的高职院校传媒实验室建设模式

“前台后院”是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广电集团等共同探索的“平台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办学模式。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前台后院、工学结合”为基本办学模式,以社会责任感和学习能力的养成教育为主要手段,着力培养传播沟通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技能人才。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设计构想。实训基地是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即摄、录、编、审、播,采用项目驱动,专业教室相对固定,同时惠及专业群的其它专业,集教、学、做于一体的模式。实训基地力争建设成为既能满足节目制作专业群的学生进行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又能与各媒体进行横向联系与项目开发的功能完备、配套设施先进的节目制作平台。

电视节目制作实训基地体现了三个特征:一是基础坚实,基地的硬件、软件配置符合电视传媒主流发展要求,为基地发展和服务提供物质保证;二是配置超前,基地建设在确保当前设施质量的同时,预留了相当大的扩展空间,为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保证;三是功能全面,基地既能够为教学、培训、实习提供各种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服务,又能为电视传媒提供项目服务和技术支持,也是媒体相关资格认证的考试培训基地。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生产基地作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电视节目制作基地,其终极目标是建设成为湖南省电视节目制作实训教学示范点,成为一个仿真的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基地和湖南省广播影视类专业师生教学实训的交流平台。

(二)实训基地的整体构架。根据电视节目制作岗位流程,结合高职教育学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建设以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为主,惠及新闻采编与制作、电视编导、摄影摄像、播音主持、文艺编导等专业的专业群,集摄、录、编、审、播为一体的教学实训平台。该模式实际上是一个仿真的电视媒体工作环境,不仅满足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群的实训教学要求,同时还体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实训基地的创新点分析。2010年,作为“广电湘军”的摇篮,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湖南卫视节目制作中心。节目中心同时作为学院实训演播室,成为传媒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新战场,同时也是对全国传媒实验室建设模式的创新,具有示范性意义。

1、演播室硬件共建共享。随着湖南广电集团和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对外汉语传播教育基地成功,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卫视共建在校园里兴建了全国省级电视台中最大的演播厅,学院出演播厅房、地,电视台负责设备和技术支持。这种共建方式有效的解决了传媒实验室对技术设备要求高的问题。演播厅平时作为湖南卫视节目制作中心,承担“快乐大本营”、“以一敌百”、“天天向上”等一批节目的录制任务。同时在节目录制现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享受更多参观和实践机会;同时没有节目录制任务时,演播厅作为学院相关系部教学科研的场所,非线性编辑课程和电视画面编辑等课程在此授课,校园电视台也可以此为基地。在每年一度的湖南卫视主办,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大型活动 “汉语桥” 在此录制。比赛节目期间,演播厅作为对外汉语传播教育基地的职能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2、教学任务与社会服务完美融合。搞好对外服务,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传媒实验室的一个明确思路,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开展服务,每当有大型文娱演出,大型会议、学生社会实践、大型体育比赛等活动时,学校都派出专业老师和学生参加服务,师生的实践机会得以增多。同时,鼓励教师、学生走出校园,到报社当图片编审,到摄影社兼职,既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院演播厅和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基地合二为一的共建模式正是高校实验室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表现,同时某些栏目任务作为实训任务布置给学生,这时学生必须按照市场标准提供符合要求的作品,也就是提前将新闻传媒类学生推到传媒实践之中,提前让他们投入到媒介从业人员的工作角色之中,通过这种向专业标准看齐,学生自觉地寻找新闻线索和思路,无形中提高了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以实训基地的源动力工作室为例,每个学期伊始,全班学生进行岗位竞聘,从主编、记者、编辑、广告业务员、网站编辑等岗位中选择,所以这是一种典型的“学岗直通”的特色教学模式。下个学期伊始,重新轮岗。以竞聘记者岗位的同学为例,首先在理论课时上,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老师的指导下召开编前会,确定选题,然后在课余寻找新闻线索(可以发展通讯员),采访,写稿,在实践课上任课教师进行讲解辅导和点评。广告业务员负责制定广告刊例、招揽广告业务,并进行广告设计与排期。传媒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实现课堂即工作室,上课即上班,老师即社长(台长),学生即员工,师生关系转化为工作关系,作业量即工作量,成绩即虚拟工资。这样,不同的课程得到应用和深化,老师们之间沟通合作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和竞赛增加了,学习活动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了,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相应理顺了。实训基地同时也作为职业资格鉴定的定点机构,可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进行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资格证考试、网络编辑员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和考核考点单位,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3、教师队伍双师素质大幅提高。“前台后院”的模式有效地保障了台院互动,对学生作品的点评通常由老师点评、电视台工作人员点评相结合,电视台工作人员自觉地担当了部分性指导实习实训的工作,专职教师也在参与中间提高双师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任务设计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实践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另外,实训基地利用先进装备,实现对媒体及从事传媒制作的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再学习,也可对同类院校电视传媒类专业课的师资等进行培训、实训等,强化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同时也提升了传媒教育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卫视共建的节目制作基地改变了视频编辑室、电视演播室、广播录音室等分散设置的局面,一体化的设备给学生以全新的综合多样的训练机会,为学生进入“泛媒体”单位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多种技能。[3]虽然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全国同类高职院校具有某些示范性作用,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建设高水平传媒类实验室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冯菊香. 地方高校传媒实验室建设初探——以玉林师范学院传媒实验室为例[J]. 科技创新导报,2009(34): 129.

[2] 沈丽霞. 传媒类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 116.

[3] 陶达嫔,范以锦. 传媒教育的分类分层分级值得探索——泛媒体化背景下的传媒教育探讨[J]. 今传媒(学术版),2010(7): 121.

猜你喜欢
基地实验室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