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祥,杨延栋
(武警学院 研究生队,河北 廊坊 065000)
(本栏责任编辑、校对 李献惠)
公安现役院校遵循研究生培养的普遍规律,根据公安边、消、警部队实践工作的需要,借鉴地方院校研究生管理的宝贵经验,对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扎实理论功底的研究生队伍的有效管理路径已做出很多有益的积极探索。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必要明确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的特点,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改革创新研究生管理工作的路径。
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的主体是在接受了一定高等教育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而接受继续教育的群体。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公安现役院校的研究生思维敏捷,学习刻苦,勇于创新,基本功扎实,奋斗目标明确。大部分学员具备日益成熟的、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完善的人格,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但与此同时,由于客观条件的复杂变化和主体意识的逐步形成,部分研究生表现出了一些与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培养目标不相符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主要体现在,军人养成淡化,整体作风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心理“亚健康”现象突出,此类问题的凸显给研究生学员队的管理工作带来沉重压力。
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来源,不仅有公安现役院校的应届本科生和公安边、消、警部队的在职干部,还包括从地方本科招收的部分学员。近年来,随着公安现役院校办学层次的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队伍的人员结构日趋复杂。研究生学员的年龄差别较大,入伍时间相比悬殊,政治面貌不尽相同,所学学科门类纷繁复杂,加上婚恋问题和考研动机的差异性的影响等等,都给研究生学员队的管理工作提出巨大挑战。
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为公安边、消、警部队输送具有坚定政治信仰、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政治上的高觉悟、学术上的高水平和行为上的高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决定了研究生学习的政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研究生学习的方法和模式都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其中的分散性和流动性都十分突出。纵向来看,无论是基础课学习阶段、专业课学习阶段、到各部队调研阶段还是论文撰写阶段都需要时间和空间的相对自由;横向来看,研究生的培养挂靠在各部系教研室、研究中心等相应的培养单位,特别是完成基础课的学业任务后进入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完成导师布置的课题任务,实验室的数据整合和各种论文的撰写中。因而他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相对自由的客观渴望与军队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产生了冲突。
为研究影响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高效管理的主要因素,特编制了一份《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调查问卷》,并以此对某公安现役院校在读的四个学员队的七个不同专业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 320份,有效问卷 299份。其中男生 179人,占 59.8%,女生120人,占 40.1%;调查在职干部 44人,占14.7%,本硕连读学员 183人,占 61.2%,入警大学生 72人,占 24.0%;调查三年级学员 39人,占 13.0%,二年级学员 133人,占 44.5%,一年级学员 127人,占42.4%。调查问卷主要涉及生活、心理、学习三大方面,共 61道问题。经仔细分析数据,得出以下四点影响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高效管理的重要因素:
随着公安现役院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和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人数增加迅速,这就需要与之匹配的高水平的导师队伍的扩大和导师精力投入的增加。然而,受客观因素制约,高水平导师队伍形成速度与研究生培养的目标需求的适应性上存在相对滞后,新老交替出现一定的断层。同时导师自身事务繁重,他们不仅要完成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承担学术、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诸多事务。学员“多”与导师“忙”的矛盾制约了师生间的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导师精力的过度分散必然导致其对研究生的管理不能达到经常化、制度化和正规化的要求,这种管理的弱化使学员队干部的管理工作成了“一条腿”走路,管理的盲区暴露明显。
从表 1可以看出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时间和次数十分有限,导师管理作用发挥不明显,这在增加了学员队管理工作压力的同时也降低了学员队管理工作的效能。
表1 导师与研究生每周的交流时间
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大部分到了恋爱和结婚的年龄,根据美国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E.Erikson)8个阶段的个体人格发展过程的划分,在成年早期(18~25岁)和中期(25~30岁)阶段人格发展主要的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和繁衍感,避免孤独感和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和关心的品质。由于特殊的人生阶段和军人职业角色的限定,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的认知发生了新变化,对样本团体的问卷调查显示:
表2 研究生在读期间对恋爱的态度
表3 对婚姻基础的看法
表4 处理工作与爱情矛盾的做法
调查对象年龄均在 21岁以上,心智较为成熟,对待爱情的看法、观点及态度趋于成熟,能够理性的对待婚恋问题,绝大多数学员具有健康向上的恋爱观。但同时也不能忽视部分学员对婚恋问题存在较为极端的看法,这种不合理的理念给学员队抓安全防事故工作带来巨大隐患。与此同时,长期两地分居的已婚学员和部分年龄较大的未婚女学员在婚恋问题的应对上心理更为脆弱,成为学员队管理工作的重点人群。
公安现役院校培养的研究生总体看来具有广博的知识,过硬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大部分研究生的思想和心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在社会和军队建设迅速转型的历史背景下,警营文化的变迁、沉重学业的压力和就业机会有限选择、婚恋问题的困扰、琐碎日常事务的困扰等问题给研究生学员带来巨大心理挑战,心理“亚健康”现象凸显,心理危机出现的几率不断增加,表现形式也日趋多元化。对样本团体的调查显示:
表5 影响心理健康的方面
表6 应对压力的方式
外部的环境因素如: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环境压力等是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心理“亚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同时我们也必须认真分析研究生心理“亚健康”问题的主体原因,也就是主观认知的影响。主观认知的效能问题在上世纪中叶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著名心理学家艾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阿伦·T.贝克 (A.T.Beck)、雷米(V.C.Raimy)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研究成果使认知心理学提升到新的层次,他们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沉重的学业压力、严峻的就业压力、棘手婚恋问题,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认知,就很容易导致心理“亚健康”问题的产生,增加研究生管理的难度。
公安现役院校学员的专业分类和学员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发挥各学科优势,张扬学员个性,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需要相对宽松的客观环境的保障。这无疑就与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产生了冲突。在对某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二年级某学员队的调查中发现,在总人数 139的学员队中,分为 7个专业,每个专业又分为 3~5个不同的方向,各专业中既有本硕连读学员、入警大学生、也有部队在职干部,年龄从 21~40岁不等,复杂的人员结构、不同的专业分科、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等都与整齐划一的军事化管理相矛盾。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如果不能统筹分析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就会产生“统不起来”和“分不到位”的现象。也会有管理方式上“偏左”(重视学术自由而忽视严格管理)或“偏右”(重视严格管理却限制了学术自由)的危险,这对矛盾处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关乎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调查中发现:
表7 学员队军事化管理对学术科研负面影响程度
由表 7可以看到,由于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的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部分学员队干部的管理理念仍相对陈旧,在思维和认识上存在一定滞后性,不能在加强学员军人养成和营造自由、开放、创新的研究环境中找到平衡,“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对时间、空间的刻板限制,挫伤了学员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学术的畅通交流,影响了高质量学术成果的诞生。
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培育必须建立在政治上绝对可靠的基础上,重学术轻政治的培养模式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研究生管理工作必须紧抓政治不放松,大力推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导研究生学员形成对核心价值的认知、认同和追求。加强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注重发挥党的创新理论的引领作用。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程度直接取决于其对党的创新理论理解和把握的程度。因此,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这一主线指引下,结合胡锦涛同志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针对学员不同的思想特点做好教育工作,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员的自觉认知。其次,要贴近学员实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引导学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员们的生活实际,以解决学员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平日的教学管理工作相衔接,深入学员的内心世界,做学员们的贴心人。并能充分考虑青年人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结构特点,从关注学员的兴趣入手,寻找那些能引起学员共鸣的兴趣点,由浅入深,寓教于乐。第三,应充分发挥相关制度机制的保证作用。对研究生队学员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形成相应的制度机制来推动和保障,使学员自觉地反复地进行自我强化,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和坚守程度,将其内化为价值理念,进而外化为行为规范,并长期坚守。
针对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学术科研的特点,管理者应适时转变管理理念,创造性的探索新的管理路径。总的说来应努力做到:因材施管、因人施教,宽严相济,统分结合。首先,严要严到位。在教学管理上,要培养研究生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旺盛的创新能力,防止出现高学历低能力、混文凭当跳板和严进宽出等现象发生;在日常养成上始终使研究生保持军人作风不散、战斗精神不减和养成标准不降,防止出现影响军人形象、损害军队荣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及作风散漫等现象发生;在学术作风上把培养研究生严谨的学风和科研道德作风放在重要位置,提倡勤奋刻苦、反对投机取巧,提倡求实严谨、反对虚假浮躁,提倡勇于创新、反对因循守旧。其次,宽要宽到位。在作息时间上应充分考虑学员的特殊情况,尽量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做好服务和保障,不搞“一刀切”;在活动范围上,充分发挥学员自我管理、开放管理的能力,不做过多的强制性限制;在学术创作上,鼓励研究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努力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第三,强化分类管理。正课期间应达到整齐划一,课余时间应能形散神聚,做到能把不同时间的管理要求框到条令条例上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还应做好不同专业、不同来源、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性别学员的管理工作。
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的管理应重视发挥导师的管理作用,使导师在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指导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从而把对研究生的管理工作渗透到研究生生活、学习、科研的方方面面。首先,导师应通过言传身教,强化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受社会转型时期形形色色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公安现役院校的研究生在社会责任感、思想境界、理想信念等方面产生了动摇和困惑。这就需要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以其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挚的情感、高尚的人格以及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研究生,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眼前与长远、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其次,应严格落实导师负责制度。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以及生活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分担部分管理工作。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其对研究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于研究生队的管理,应发挥好学员队干部和导师队伍两个阵地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公安现役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一个结构复杂、多层次而又完整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系,它作为院校教育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院校办学思想,办学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尺度。从文化和管理的角度来看,公安现役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院校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和意义升华,公安现役院校的管理工作在独具特色的院校文化的背景中开展并不断创新。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在公安现役院校管理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提高官兵素质的立足点,更新思想观念的着眼点,同时也是解决院校建设中深层次问题的关键所在。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必须深刻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创新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积极营造符合研究生特点的文化环境。首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保持文化建设的先进性。研究生学员队文化环境的营造必须以党的先进思想为指导,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文化环境的层次和品位。其次,应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标准,保证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努力改善研究生文体设施和娱乐场所的物质条件,提高文化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加大文化塑造的科技含量,提高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水平,科学筹划,突出重点,兼顾全局,推动研究生学员队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第三,应以加强对学员的有效管理为抓手,提高文化建设的实效性。研究生文化环境的塑造应以提高学员过硬的军人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着力点,通过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为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大部分研究生处于成年阶段的早期和中期,相比其他年龄阶段,面临更多的社会压力,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也更大。人格缺陷、身心疾病、感情波折、学习压力、经济困难等因素都会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提高研究生培育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必须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将心理干预与经常性思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工作做细、做扎实。首先,应大力开展预防研究生心理危机的教育工作,助人自助。心理干预的重点是预防工作,应通过各种渠道,针对研究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婚恋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引导研究生树立现代健康观念,预防心理危机的产生。第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示范、教化、熏陶和潜移默化作用,改善研究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协助他们完成阶段性的自我实现,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第三,健全心理危机的预警机制,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防患于未然,减少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
[1]关恒慎,高文武.论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新思路[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3).
[2]刘泽新.以自我管理为载体加强军校研究生能力建设[J].湘潮,2007,(9).
[3]杨春来.论军校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4).
[4]苏宝利,牛玉,徐淑凤.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高教探索,2009,(1).
[5]杨长春.浅议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
[6]王丽萍.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几点做法[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5).
[7]张宝书.军队院校教育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
[8]王云龙.关于加强和改进军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7,(6).
[9]戴金祥.切实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和引导[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4).
[10]赵琳.军校研究生心理管理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