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 自由”的自私灵魂
——通过《 水浒传》透视宋朝社会边缘人生存状况

2011-04-12 12:11张素丽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招安统治者梁山

□张素丽

(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山西 榆次 030600)

随着新《水浒传》的热播,在中华大地又掀起了评水浒的热潮。而每次对经典名著的阅读,都会带给我新的启示。最近,我通过阅读发现:《水浒传》全书所塑造的这一系列英雄人物,正是当时社会的一群边缘人。这群人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却殊途同归地选择了造反,这其中有着很多社会、个人的原因。关注水浒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这群人的别样人生。

一、社会边缘人概念

我们先明确“边缘人”的概念。“社会边缘人”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地说凡是脱离主流社会的都可以视为社会边缘人,包括那些浪迹江湖的游民,甚至已经进入反社会团体的人,因为相对于全社会来说,他们是处在边缘状态的。狭义的社会边缘人是指处于主流社会边缘的人们。这种人虽属于主流社会的某个阶层,但时刻有可能会脱离主流社会,成为主流社会的反对者。统治者对于这类人物特别关注(有时关注过分,起反作用,反而促成他们向对立面的转化),谨防他们冲击主流社会,对统治阶级的地位和利益造成威胁。[1]

社会边缘人存在两类,主动社会边缘人和被动社会边缘人。主动社会边缘人是指生活中无来自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却选择离开主流社会的社会边缘人。[2]如《水浒传》中的吴用。吴用本是一名教书先生,衣食温饱应不是问题,但在劫取生辰纲一事中,却表现得积极主动,从知识分子变为通缉要犯,可以说无怨无悔。被动社会边缘人则是指在其生活中存在来自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使他不得不选择离开主流社会,成为社会边缘人。如《水浒传》中的林冲。他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过着较为富裕的小康生活,本应是社会中最稳定因素。但高俅等人的一再陷害使他不得不奋起反抗,最终成为一名社会边缘人。

二、社会边缘人产生的条件

(一)社会条件

官逼民反。事物的存在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社会边缘人也不例外。汉人鲍照曾对汉民流亡的原因做了如下概括:“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强大姓蚕食无厌,四亡也;苛吏徭役,失农桑时,五亡也;部落鼓鸣,男女遮列,六亡也;盗贼劫掠,取民财物,七亡也。”[3]这一概括在封建时代具有普遍意义。徽宗在位的二十五年,是北宋统治最为黑暗的时期。徽宗在政治上昏庸无能,又贪图享乐,曾派朱勔在苏州设“应奉局”,掠夺民间的奇花异石,用船运到开封,这船便称为“花石纲”。还在开封设“西城括田所”,强迫自耕农将土地充公,成为政府的佃户,按对分方式,向政府交租。小说中从手握重权的高俅、蔡京、童贯、杨戬,到称霸一方的江州知府蔡九、大名府留守梁世杰、青州知府慕容彦达、高唐知州高廉,直到横行乡里的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祝朝奉,乃至陆谦富安、董超、薛霸等爪牙走狗,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把整个社会弄得暗无天日,民不聊生,不反抗就没有别的出路。于是,一批忠义之士不得不“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4]

报国无门。“宋朝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执行重文轻武政策。”[5]在宋朝,士兵要像犯人一样在脸上刺字。除打仗外,还要做劳役。而武将即使建立功勋,也极少受重用。宋代武将狄青,因其屡建奇功,很受一般兵卒崇拜,但朝廷却提防他要做宋太祖第二,又要黄袍加身,于是立了大功也不重用。这些政策使有志报国并有才华的武人看不到自身出路,促成其变为社会边缘人,以体现自身价值。

(二)主观条件

无论当时社会如何黑暗,武官如何无出头之日,走上水泊梁山的也就一百单八将,并非应者云集。那么成为社会边缘人还应有其主观条件。

生活选择。我国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土地依然是大多数百姓赖以谋生的生活资料。但有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本就异于士农工商。如时迁,祖籍高唐州,流落江湖到蓟州,整天做些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张顺、张横曾在船上拉客宰客。母夜叉孙二娘则是在孟州道十字坡与张青开酒店卖人肉。这些社会边缘人他们的谋生手段就异于常人,当然便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了。

精神满足。有一部分人成为社会边缘人则是要满足其精神诉求。“作为一名社会人,除物质生活资料的需求外,还有着精神需求。一旦其精神需求在主流社会得不到满足,便很可能游离出主流社会,成为社会边缘人。”[6]《水浒传》的晁盖,本为保正,本乡富户。据《宋史食货志补正》,“淳化五年,始令诸县以第一等户为保正,第二等户为户长,勿冒名以给役。”[7]保正职责主要是“课督赋税”,晁盖可以算是统治阶级在乡村的代言人。但当刘唐探听得生辰纲信息,便投晁盖报信,后又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事发后投奔梁山泊入伙。此人并无温饱之忧,那为什么要主动成为边缘人呢?因为他要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生辰纲为不义之财,截之可成全自己好汉之名,此一;晁盖本人有一身好武艺,又好结交,且仗义疏财,在江湖上有较大影响。继续呆在东溪村也就是区区保正,不会做出大的成绩,但铤而走险后可能就会有大的作用,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此二。

在水泊梁山上,这些社会边缘人可以实现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又可杀富济贫,替天行道,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在梁山事业做大后,还有可能通过招安,回归主流社会,封官拜将,使主流社会承认自身的价值。既是如此,又何乐而不为呢?这些因素便使得这些人纷纷成为了社会边缘人。

三、社会边缘人的生活

看过武侠小说我们就会发现,这些社会边缘人所生活的环境叫做江湖。我们首先明确“江湖”的概念。”第一种解释为大自然中的江河湖海。“江湖”两字拆开各自可指地理上的三江五湖;第二种解释为“超脱隐逸”的江湖。如《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因为高人隐士不甘于受朝廷指挥控制,鄙弃仕途,以睥睨傲然之情,逍遥于适性之所,便是“超脱隐逸”的江湖;第三种解释为“快意恩仇”的江湖。社会边缘人脱离了主流社会,一无所有,凭个人心智、力量和勇气在此求生觅食,所以江湖也被英雄传奇、武侠小说,引为豪杰侠客所闯荡的社会。[8]

“快意恩仇”的江湖是被主流社会打压的隐性社会。主流社会为显性社会,人们按照统治者所规定的社会规则活动。江湖是不为主流社会的人们所熟知的隐性社会,它通行的是另外一种游戏规则。衡量其行为的标准为“江湖道义”。晁盖七人虽劫财,但那是不义之财,便符合江湖道义,得到江湖中人的认同。而杨志虽为配军,却不愿为梁中书押送生辰纲,也是怕有违“江湖道义”。那么“江湖道义”又指的是什么呢?由于江湖是隐藏于主流社会之下的隐性社会,江湖人又来自主流社会,因此我们还应回到主流社会去找答案。封建社会的道德体系不外儒家所主张的“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在《水浒传》中我们能看到各位好汉遵守的是孝,如宋江、李逵对父母的孝心;义是被举得很高的道德标准,梁山的大厅便叫做聚义厅,宋江、晁盖等也正是由于其“义”被众人奉为首领;而“忠”在社会边缘人中是被边缘化的道德标准。在主流社会无法实现个人追求时便抛弃“忠”,聚众造反,专杀官兵;在梁山事业面临抉择时,又高举“忠”,以期招安成功。要行走江湖,还应重视一个词——朋友。在江湖人中,朋友一般被呼为“兄弟”。所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样一群亡命天涯之人,可以说时时生活在危险中,而结成朋友便可相互救助,生活也变得容易很多。宋江便是“兄弟”之情的最大赢家。

江湖虽时时受主流社会打压,但其力量却不容小觑。这些社会边缘人聚在一起,可以爆发惊人的力量。小说中的梁山就形成了强大的战斗集体,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攻城拔寨,战无不胜。游民一旦结为群体组织,足以产生变乱天下,改朝换代的力量。翻开一部二十四史,不难发现,流民与叛乱就像一对孪生子,哪里有流民,哪里就会出现叛乱。统治者也懂得这一道理,元代对灾民有一条禁令:“禁聚至千人者杖一百。”在社会边缘人发挥力量的同时,也给社会和普通民众带来了灾难。梁山好汉一直标榜只杀贪官污吏,但在攻打完祝家庄后,宋江和吴用却商议要洗荡村坊。而黑旋风李逵在每次战役中动辄便要排头砍去。这些边缘人在追求“自由”的路途中,却也是如此“自私”。

四、社会边缘人的出路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后,这些社会边缘人需思考自身的出路。关注历史我们发现:社会边缘人成为主流社会统治者的竟不乏其人。刘邦原为沛县一小混混;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家;五代时朱温及至明末李自成都来自社会边缘人。但能有这样际遇的人毕竟少之又少。况且一旦起义便成为公开对抗朝廷,一旦失败,将死无葬身之地。由于成功指数太低,选这条路的人并不多。

我们再看看宋朝混得好的一位社会边缘人:高俅。《水浒传》中说他是“浮浪破落户”,“最是踢得脚好气球”,无正当职业,后因参与诈骗,被发配,后得赦免,因机缘巧合,被徽宗看重,得以发迹变泰。就其出身是典型的社会边缘人。但在《水浒传》中却得不到这一团体的认同。究其原因一是他做官多行不义,二是无实在才能。梁山好汉普遍认为只有靠一刀一枪搏出的功名才是正当的,就如科举考出的状元、进士才会受到尊重一样。要让这些好汉像高俅一样谋取生路,看来此路不通。

这样一来,招安便成为这些社会边缘人的一条较好的出路。统治者对像梁山这样的反抗团伙,一般有两种手段,一是武力镇压,一是招安,或者两者兼而用之。在封建社会招安手段常被采用,因其可以较好的使社会生产力免遭破坏,减少伤亡,缓和阶级矛盾。作为反抗者的梁山选择招安也有其必然性。"首先是梁山今后出路不明。小小水泊弹丸之地,土地有限,出产无几,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倚仗天险打家劫舍并非长久之计。其次,实现社会边缘人物质精神双丰收的美好蓝图的吸引。在梁山上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后,这些社会边缘人又时时感觉生活中的危机与空虚。而招安可使其既义又忠,既可衣食无忧又可实现个人价值,符合其物质、道德标准。何乐不为?最后,领袖人物宋江等力主招安。宋江力主招安有着或明或暗的很多原因,在此我们不论,但以他为首的招安派形成很大力量,才使招安得以实现。正是这三方面使梁山招安势在必行。[9]

但我们也应认识到招安失败也有其必然性。第一,宋朝统治者并无诚意。朝廷里的官员对梁山好汉的态度是不同的,一派以蔡京童贯高俅为首的奸权主张剿灭梁山起义军,另一派以宿太尉、御史大夫崔靖为首的开明绅士主张招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直接导致梁山众将士接受招安后,未被册封就奔向疆场,建立赫赫战功后,却不被朝廷所承认。究其原因,主要是封建制度的阶级根源造成的。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中没有政治权利平等的观念,统治者取得了天下,就认为天下是自己的,任何人不能染指,因此统治者本质上是要镇压人们对其统治地位构成威胁的武装抗争的。即使迫不得已要招安,也会心存疑虑,因此反悔起来也只是一夜之间。第二,梁山对朝廷的招安缺少理性认识与应有的防备,只是一味退让。“招安”在统治者看来是一种特殊的恩典。可悲的是,不仅统治者这样看,大多数老百姓包括梁山好汉也这样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思想就是统治思想。这是非常正确的。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招安只被看成是权宜之计,这种做法使被招安者天然地缺少可靠的保障。如果人们都把“招安”看成是统治者网开一面的恩典,那么最高统治者也可以随时把它收回,而且这样做也是完全合理的。当然,“信义”对封建时代的有一定地位的人们还是有一定约束力的;宗教上报应的说法(如杀降不祥)也有些作用,但这些“约束”实在是软弱无力的。如果统治者收回了“招安”政策,那些已经被招安的“盗贼”,此时也没有武器可以自卫了,自然陷入了任人宰割的状态之中。可叹这些梁山好汉仅凭朝廷的一纸诏书便浩浩荡荡开往东京受封,把主动权交给了昔日的敌人,把危险却留给了自己。如能明白保持力量的重要性,可能结果会有所不同。”[10]

《水浒传》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社会边缘人的百科全书,通过这本著作让我们关注到宋朝社会边缘人的生存状况,看到他们对自己人生的追求和与众不同的人生选择、人生经历,以及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对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社会,提供了较为独特的视角。

参考文献:

[1][2][6][8]王学泰.水浒与江湖 [M].北京:工人出版社,2004.

[3]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

[4]孙述宇.水浒传的来历、心态与艺术 [M].台湾: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实业有限公司,1983.

[5]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7]傅惠生.宋明之际的社会心理与小说 [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7.

[9]王齐洲.四大奇书与中国大众文化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10]张庆善.胡适、鲁迅解读《水浒传》 [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招安统治者梁山
“知心姐姐”孙二娘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上大梁山(外四首)
论蒙元统治者对“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梁山车展:最容易忽视的五款亮点产品
《水浒传》中武松性格发展变化分析
汉朝统治者的哲学观对汉代服饰的影响
明末招安误抚与金圣叹腰斩《水浒传》
追踪迈锡尼文明:拉科尼亚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