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颖
临床输液中的特殊用药情况较多,药物外渗时有发生。轻者局部肿胀引起疼痛,重者可引起不可逆的组织坏死,因此,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现将我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1例输注10%氯化钠外渗致小儿内踝皮肤瘀紫病例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患儿,女,3岁。以“间断发热伴咳嗽7 d,呼吸困难3 d,加重2 d”为主诉入PICU。诊断:右肺炎,右侧胸腔积液。患儿神志清楚,状态差,呼吸促,鼻扇及三凹征阳性,肝肋下及剑下6 cm,质Ⅱ°,余未见异常。血钠129 mmol/L。重新留置静脉留置针1枚,予以5%GS 70 mL+10%NaCl 30 mL静脉输注补钠,输注速度为100 mL/h。半小时后巡视时,发现患儿右足内踝处皮肤肿胀,面积5 cm×7 cm,基底为苍白色,表面为紫色,中心部位为青色。立即停止输液,再次更换穿刺部位。局部肢体抬高,50%硫酸镁湿敷30 min,肤色改善不明显。立即配制酚妥拉明1 mg+生理盐水9 mL,在皮肤变青色处行皮下注射做环形封闭。变色处立即发生反应,由青色、紫色变成白色。然后再次进行50%硫酸镁持续湿敷,分别观察1 h、2 h、3 h,肿胀面积变小,为3 cm×4 cm,肤色变微红色。再次环形封闭1次。观察3 h,肤色仍微红,继续50%硫酸镁持续湿敷。18 h后肿胀全部消退,5 d后肤色正常。
2.1 输注高渗液体前必须正确评估 本病例因血钠水平低,给予10%NaCl补钠。输注高渗液体前的正确评估非常重要。应评估穿刺处血管条件,选择粗直离心脏较近的大血管,避免远心端的血管穿刺,因为远心端静脉发生外渗的机会明显高于近心端[1]。可能是由于远端静脉瓣膜数较近端多,血液流经瓣膜时产生涡流,容易使血小板聚集于瓣窦内相互粘合成微血小板聚合体,随后纤维网状物堆积,引起更多血小板沉积,形成血栓。
2.2 正确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浓度、刺激性、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本例患儿输注高渗液体漏到血管外后,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血管收缩,局部血流减少,使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另外,患儿病情危重,各种反应降低,尤其对痛觉不敏感,对此类药物引起的刺激无正常的反应。因此,医务人员应正确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浓度、刺激性、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正确地处理。
2.3 正确处理受损处皮肤 高渗溶液外渗后,应立即停止输液,冷敷治疗,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同时,行酚妥拉明溶液环形封闭治疗。
2.4 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及输液安全职业教育
输注高渗性液体时,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输液部位皮肤的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表情变化。本例患儿输注高渗液体时,未引起护士的足够重视。因此,定期将以往发生输液外渗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警示护士避免发生此类事件。减少护患双方的痛苦,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本病例给予酚妥拉明疗效显著,酚妥拉明是短效的非选择性a受体阻滞剂[2],由于皮肤黏膜血管平滑肌以a受体为主,所以局部应用可解除皮肤血管痉挛,改善皮肤微循环,促使病变皮肤尽快恢复供血供氧,减少局部皮肤坏死的发生,是静脉输液外渗治疗的有效方法。本病例提示医护人员,输注高渗溶液应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发生外渗等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将损害程度降至最低。
[1] 蔡荔.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A):57.
[2] 王忠诚,李玉珉.酚妥拉明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3 例[J].医药导报,2003,22(12):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