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供应链环境下我国西部制造企业的发展机遇与运作管理策略

2011-04-12 21:47陈志祥
关键词:供应链绿色环境

陈志祥

(中山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经济与管理学研究§

多种供应链环境下我国西部制造企业的发展机遇与运作管理策略

陈志祥

(中山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在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对企业提出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环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探讨三种供应链环境下西部制造业的发展机遇与应变策略: (1)以西南边疆为例,探讨以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为纽带的跨国供应链环境下的西南地区制造业的机遇与应变策略;(2)在国内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与转移,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业如何与东部企业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供应链协作关系;(3)在低碳经济国家战略驱动的绿色供应链环境下,西部制造业如何转变赢利模式,采取新的绿色运作策略,以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环境。

西部地区;供应链;制造业;运作策略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作为基础,不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21世纪制造企业竞争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比如全球化竞争、绿色与环保的要求、顾客需求个性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等。由于这些竞争环境的变化,21世纪的企业竞争不再是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1]。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的企业制造战略让位于以合作为基础的合作制造战略,出现了各种新的网络化生产制造模式,比如基于虚拟企业的制造、业务外包与OEM协作网等[2],而未来的制造模式则可能是第三方制造3PM(third party manufacturers)[3]。这些新的制造战略都存在一个基本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全球化资源的整合,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企业的紧密协作作为平台,形成强有力的供应链生产网络,这种协作生产供应链网络能够

快速、灵活与高效地应变外部的需求变化,即能够在成本与时间这两个矛盾的绩效上得到平衡。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竞争策略,得到理论界与企业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成为过去十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国际上有名的大公司,如IBM、DELL、P&G、海尔等都是通过供应链管理取得成功的企业。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的供应链环境不同,运作策略也不同,如何适应企业供应链环境变化采取不同的运作策略是许多企业都必须关注的问题。我国西部是未来中国经济新的生长极,西部的制造业的发展对于西部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西部的经济环境正面临着一些新挑战,因此,笔者试图以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视角,审视这个新型的国家经济发展极,探讨制造业的运作战略。

一、以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为纽带的跨国供应链环境下的西南地区制造业的发展机遇与应变策略

在西部地区中,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是我国与东南亚有直接经贸往来的地区。近年来,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是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大西南地区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的平台、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中心。北部湾经济圈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为西部省区未来与东盟的合作打下了基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南地区制造业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就是以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为纽带的跨国供应链环境的形成。

国外学者杜勒斯·塔姆布南认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形成,有利于在东亚地区组成紧密联系的生产网络,形成区域供给链,这些供给链反过来又提高服务业的发展[4]。国内学者对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探讨也有不少,但多数是从经济学层面解读这种区域经济合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即探讨如何推动与利用这种合作机制的宏观政策,而缺乏从企业微观层面,特别是从制造企业的运作管理层面的应对策略的研究。那么,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中国-东盟合作机制的形成对西南各省区制造企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呢?首先,由于中国-东盟合作区域的形成,一些原先面向国内市场的制造企业,可以借助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为平台,以东盟为市场,甚至与东盟的企业结成合作联盟,形成跨国的供应链环境。在这样的新的供应链环境下,西南地区的制造企业可以获得进入东盟等国际市场的新的发展机遇,从而拓展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即供应链下游向东盟延伸。另一方面,西南地区的制造企业也可以把供应链的某些上游活动,比如原料基地或者产品加工基地向东盟有比较优势的地区扩展,如越南、泰国等,从而形成与东盟地区的供应链协作关系。

在这样的跨国供应链环境下,西南地区制造企业应抓住机遇,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便更好利用这种发展机遇。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笔者认为,西南地区制造企业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运作管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1)选择好供应链合作伙伴。供应链管理,特别是跨国供应链管理,合作伙伴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上游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还是下游的合作伙伴,管理文化的差异与经营战略的不同,都会导致供应链合作过程中出现行为不一致性,从而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进而危及供应链的长期性合作关系的巩固与发展。由于东盟地区一些国家的政治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企业的行为,因此选择跨国供应链合作伙伴就需要更加慎重。

(2)提高跨国物流系统的效率。物流是供应链的纽带,在跨国供应链中,物流系统的效率对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非常重要。西南地区正在大力发展与东盟地区的快速物流通道,包括海上与陆地的物流通道,制造企业要与有关物流企业紧密协作,提高跨国物流的效率,降低物流的成本。当前,供应链管理中敏捷供应链等基于时间的竞争即TBC(Time-based competition)新理念出现,更加要求物流系统具有高效性,为此,需要采用如点对点的物流服务、集成化物流服务等新策略。

(3)有效回避跨国供应链风险。供应链风险问题正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供应链风险越来越明显,包括供应链的资金流风险,供应链物流风险,供应链市场风险等。制造企业在拓展东盟市场,建立跨国供应链过程中,应该积极研究有效回避这种供应链风险。

二、承接国内东部产业转移的跨地区供应链环境下的西部制造业的发展机遇与应变策略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省市,如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正在进行经济转型,从制造业的发展来看,这些地区的制造企业正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制造资源缺乏、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有限、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高级化与服务化)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东部地区许多制造业纷纷考虑如何进行跨地区的产业转移,把在当地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基地转移到西部,或者去西部寻找供应商合作伙伴。这些发达地区的制造企业,把东部作为公司供应链的龙头,其在东部的经营活动主要是研究与开发、市场推广与品牌经营,而把生产制造活动通过外包给西部企业,或者与西部企业建立合作联盟的方式进行合作生产,构造新的东西部资源优势互补的跨地区供应链环境。面对这种东部产业转移,西部地区的省份都在积极应对,利用西部的资源比较优势,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发展西部经济。

关于西部地区如何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问题,一些学者进行了不同角度探讨。比如有学者探讨关于产业转移中各地方利益冲突、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等伦理问题[5],也有学者探讨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条件,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如何实施各种优惠政策等[6],这些都是从宏观经济层面对承接产业转移进行政策性探讨。诚然,这些政策性建议对政府决策高层指导与规划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有参考价值的,但是,对于西部的制造企业来讲,面对这种东西互动的产业转移下形成的跨地区供应链环境,更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竞争力的微观运作管理策略。然而,这种探讨目前理论界是缺乏的。

从运作管理角度,东部地区的产业西移的目的是通过东部与西部不同地区资源比较优势的合理分工,降低生产成本。而对于西部的制造企业来说,这种跨地区的供应链环境也能给企业带来一些新发展机遇:

首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形成的跨地区的供应链环境为西部制造企业借助东部企业的品牌优势,参与制造业全球化分工体系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近年来,国际上制造业的网络化与分散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通过不同地区的制造企业的分工与合作,由品牌企业与OEM合同制造企业组成的网络化制造体系,可以使企业更加有效地响应顾客需要的变化,比如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制造能力的柔性等,从而获得更大竞争优势[7]。因此,通过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使西部的制造企业能够与东部企业一起参与这种全球化制造网络体系,发挥自身的制造资源优势,从而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其次,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形成的跨地区供应链环境的形成,为西部制造企业学习东部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供了机会。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企业,比较早接触了日本、西方等国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加上二十多年的经验积累,有许多好的管理经验值得西部地区制造企业学习。

面对这种跨地区供应链环境提供的发展机遇,西部的制造企业应该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主动与东部的制造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开展以东部企业为龙头的东西互动的跨地区供应链协作体系,发挥西部劳动力与资源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此,西部制造企业应注意如下运作管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1)加强与东部企业的协作,提高供应链协调性。供应链系统是由四大“流”构成:信息流、工作流、资金流与实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使这四大流同步,减少不同步性,减少物流中的“牛鞭效应”。因此,在与东部地区制造企业构成跨地区的供应链的过程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企业,一方面要从管理效率上下功夫,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通过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如采用ERP、CRM、VMI等先进供应链管理技术,提高信息沟通能力,增加与供应链其他成员的信息分享能力,从而提高供应链协调性。

(2)学习东部企业的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生产管理技术与方法。制造生产管理的技术一直在发展变化中,不少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与方法在广东等东部制造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JIT生产方式、精细化管理、卓越绩效管理、六西格玛、大规模定制、敏捷制造等。西部制造企业在与东部制造企业形成跨地区的供应链中,要善于学习与引进这些先进生产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3)加强管理培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层与员工技能。管理水平的提高虽然可以通过经验积累获得,但是最有效、快速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是培训。广东等地的制造企业有各种各样管理培训活动,如内部培训、委托外部机构培训、到大学培训等,这些培训中有的是面向管理层的培训,也有的是面向基础工人的培训,这就是为什么广东等地制造企业的管理层与一线员工的管理水平要比内地企业高的原因。西部制造企业要敢于赶超这种先进水平,形成“学习型组织”,通过培训来使企业的管理层与一线工人快速接触与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能,从而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在与东部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协作中,能够有更多竞争优势,从而被东部企业所接受,成为其供应链的合作伙伴。

(4)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西部地区虽然有资料与劳动力的优势,但由于管理与技术的相对落后,在生产成本与资源利用率方面不如东部制造企业那么精细化,这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绩效与竞争力。因此,西部制造企业要想在与东部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协作中取得更好的合作效果,需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与效益水平。要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可以采取更多的先进制造技术,比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另一方面,可采用一些先进的成本控制技术,比如运用价值流分析技术 (VSM)减少流程中不增值与成本浪费的活动;在产品设计中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减少产品设计中的不必要成本;在原料采购与供应中利用供应商成本优化策略,比如TCO方法降低供应链成本;在生产作业中推行浪费减少的现场改善活动等。此外,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节约的良好氛围,力行节约,减少浪费。

(5)确立自己在OEM供应链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向价值链更高端位置发展。在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合作形成供应链中,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制造企业往往是以OEM代工厂或者业务包的承担者的身份进入这种合作生产体系中,因此一般处在价值链中低价值的位置上,也就是供应链的上游位置,由于远离市场,获得的利润不高,缺乏竞争优势;而处于研发与市场两端位置的企业则获得较高价值,这就是企业竞争策略的“微笑曲线”理论。许多著名的制造企业都是从“微笑曲线”的底部发展起来的。西部的制造企业也要注意这种企业价值的翻身过程与策略的运用,也就是说,东西互动的供应链形成,对于西部制造企业来说,初期可能会处于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底部,但是要注意积累自己的品牌优势,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

三、国家低碳经济战略驱动的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的我国西部制造业的发展机遇与应变策略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一种新的经济名词开始流行起来—— “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一高三低 (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8]。低碳经济既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一种技术运行体系[9]。我国政府已经把低碳经济上升为国家基本战略来实施。在这样的情况下,制造企业也纷纷关注环境问题,以低碳经济为目标的绿色制造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众多制造企业新的发展战略[10]。

绿色供应链将环境意识纳入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追求在原料供应、生产、分销直至用户使用整个供应链中对环境影响最小,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一般认为,绿色供应链系统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即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分销与物流、绿色回收等[11][12][13]。我国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管理,一方面是政府的法律性要求,更重要的是,它是推动新型工业化、解决企业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问题和消除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重要手段[14]。

在这样的绿色供应链环境下,西部制造企业有什么发展机遇呢?首先,西部制造企业可以借助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协作平台来发展新型的商业模式。我国西部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是发展绿色制造与绿色供应链非常好的条件。通过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生产绿色食品、绿色工业品等,把绿色制造与绿色供应链这个商业模式做好,形成国内甚至国际影响力的绿色企业品牌。其次,西部地区制造企业通过绿色供应链的新商业模式,可以避免东部地区面临的先污染后治理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下,研究西部制造企业如何在国家低碳经济驱动的绿色供应链环境下运作管理的问题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行了探讨[13][14][15][16][17],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只是探讨了制造企业实施绿色制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及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即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一般性与共性问题,缺乏针对西部这个独特地区的制造企业如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18]。笔者从西部制造企业的现状出发,提出几点有关西部制造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环境下应该注意的运作管理问题,探讨有关应对策略。

(1)推广与使用清洁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降低生产对环境与人类自身影响。清洁生产是一种环保的生产理念,它与绿色供应链与低碳经济紧密相连,是实现低碳经济与绿色制造与绿色供应链的一个重要手段。清洁生产概念最早是欧美国家提出的,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工艺与产品中运用环境预防措施减少人类与环境的风险[19]。清洁生产主要是关于废物与污染的综合治理,如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等[20],推行清洁生产的措施有:搞好材料与能源有关的生产现场的维护;改善员工培训与部门之间沟通;采用材料替代技术,减少危害性的材料使用,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修改产品设计,减少影响环境的生产工艺;改进工艺流程,减少浪费与排放,建立企业内外废物循环利用系统等[21][22]。许多企业担心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有研究表明,推行清洁生产对于企业绩效是正相关的,特别是低成本的清洁技术可以提高财务绩效[23]。因此,推行清洁生产关键是采用技术可行而成本低的清洁生产技术。

我国清洁生产相关活动的推广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早在1970年代,我国就有企业开展“无废工艺”、“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等措施,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理念,到1990年代,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清洁生产行动计划以后,我国积极响应,建立了有关法规[24][25],原国家环保局于2005年出台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根据不完全统计,2004-2008的五年间,我国有5018家重点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24]。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比如2008年广州本田增城工厂是我国第一家实现“废水零排放”汽车制造企业。

推行清洁生产对于西部的制造企业非常重要。西部制造企业要加大推广力度,应用清洁生产技术与管理,特别是如下制造企业需要重点开展清洁生产活动:化工、钢铁、印染、造纸、电子、食品、石油、药品、纺织、烟草、采矿业、塑料制品、汽车、陶瓷、有色金属、水泥等。

(2)发展绿色再制造技术,提高制造资源的可重用性与可循环利用性,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再制造 (remanufacturing)是最近国内外理论界与企业界都比较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制造等概念紧密联系,是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制造的手段。对再制造的含义,国外学者认为,再制造就是将损耗的耐用产品恢复到既能用又经济,经过拆卸分解、清洗检查、整修加工、重新装配、调整测试的全生产过程[26]。我国著名绿色再制造专家徐滨士院士认为,再制造就是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与产业化生产为手段进行修复、改造废旧设备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与工程活动的总称[27]。

再制造产品要求性能与质量不低于同类新制产品,而成本却要明显降低,因而可为顾客提供新的产品选择的同时,又可实现低碳与资源循环利用的良好经济效果。例如,再制造一个汽车发动机缸盖,它所释放的CO2比生产一个新产品少61%,减少用水93%,减少能耗86%,减少材料99%,填埋空间减少99%,而成本则是新生产缸盖的1/3到2/3[28]。国外不少著名企业都开展了再制造,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比如富士施乐尔公司在复印机产品中采用再制造技术取得很好的经济效果[29]。

目前已经有一些学者在研究绿色再制造技术与运作管理策略[30][31][32],其中比较多的研究主要是来自于制造工程/生产工程、工业工程等领域的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近年来资助了多个有关再制造的项目。笔者认为再制造研究重点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再制造技术与设备、再制造质量控制技术、再制造后勤系统 (即产品回收闭环物流系统)、在制造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标准、再制造产业分工与协作体系、国家对再制造的扶持政策等。这些问题显然不是简单的一个制造工程问题,涉及工程、经济、管理、法律等多学科。另外,再制造不能仅仅从制造过程来考虑,要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来考虑,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33]。

一般而言,生产耐用消费品的企业比较容易实施再制造,比如汽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有比较好的再制造基础与条件。国内其他的企业,如电子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家用电器(电视、洗衣机、冰箱)等相关的零组件与产品生产企业也都在开展以旧换新,回收旧产品进行再制造的活动。

(3)建立绿色闭环供应链物流体系,回收可利用生产资源,采用绿色包装、仓储与运输系统,实现供应链末端绿色化。绿色再制造技术与管理需要一个后勤支持系统,这个后勤支持系统就是闭环供应链物流系统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logistics)。该系统担负着把废弃的产品或者零件回收到有关制造企业或者承担再制造任务的企业中去的一系列仓储、包装与运输活动。这个闭环的供应链物流系统可以由产品制造企业来承担,也可以由社会第三方机构来承担。如广东的TCL等企业目前在建设自己的再制造物流体系。

西部地区可以建立有关产品回收的物流集散地,通过第三方的回收物流系统,解决回收物流系统的集中配送与运输问题。当然,这种集中回收物流系统的建立需要政府的规划与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

(4)在企业内建立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等,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从制度上保证绿色制造与绿色供应链的落实。

ISO14000(ISO14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规范企业在产品与服务环节中行为,减少环境污染、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制定的国际标准。ISO14000(ISO14001)除了确认供应商达到环境管理的资格这样的基本条件以外,它能够起到沟通供应商,解决供需双方关注的环境管理问题,推动供应商进行环境管理的持续改善的作用[34]。目前西方国家的一些大企业,比如沃尔玛等,在选择供应商时,都要求其供应商必须获得ISO14000的认证,因此西部的制造企业如果想成为像沃尔玛等这种跨国公司的供应商,与这些跨国企业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就应尽快通过这种环境管理认证。

四、结 论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变化,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一个从过去单一企业竞争发展到以合作为基础、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的合作竞争新时代;一个在追求企业、顾客、社会的多重价值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新时代;一个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全球化竞争新时代。面对这样的竞争新时代,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不同供应链环境要求制造企业采取不同的运作策略。供应链既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本文站在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综合探讨了面对复杂的供应链环境下西部制造企业的运作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与策略,以期对发展中的西部制造企业进一步提高制造运作管理水平,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参考,同时对于理论界运用供应链管理等现代企业的运作管理理论深入研究西部地区制造企业的管理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KARLSSON C,SKOLD M.The manufacturing extraprise:an emerging production network paradigm[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7,18(8):912-932.

[3]KUHN J.Evolution of a worldwide production network[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06,17(8):1099-1116.

[4]杜勒斯·塔姆布南.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J].创新,2008,(1).

[5]唐贤秋.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伦理冲突及其协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6]潘永,常庆.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09,(4).

[7]NOORI H,LEE W B.Fractal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exploring a new form of strategic alliance between OEMs and suppliers[J].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0,13(5):301-311.

[8]钱宇.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途径[J].中国水运,2010,(3).

[9]赵志凌,等.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0,(16).

[10]刘飞,张华,岳红辉.绿色制造——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J].中国机械工程,1998,(6).

[11]邓蕾,王旭.循环经济模式下新型集成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5).

[12]徐建,于惠川.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分析[J].物流技术,2010,(3).

[13]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

[14]王能民,孙林岩,汪应洛.绿色供应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5]张炎亮,等.现代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功能模型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 (社会科学版),2006,(5).

[16]葛晓梅,刘源,杨茉.我国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7).

[17]朱庆华.影响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2).

[18]魏峰,李艳萍.广西制造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必要性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7).

[19]KHAN Z.Cleaner production:an economical option for ISO certification in development countri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8,(16).

[20]VISVANTHAN C,KUMAR S.Issues for better implementa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in Asian small and medium industries[J].Journal of Production,1999,7:127-134.

[21]FRESNER J.Cleaner production as a means for effec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Journal of Production,1998,6:171-179.

[22]DUNN R,BUSH G E.Using process integration technology for cleaner production[J].Journal of Production,2001,9: 1-23.

[23]ZENG S X et al.Impact of cleaner production on business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roduction,2010,18:975-983.

[24]马妍,等.中国清洁生产发展历程回顾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1).

[25]于秀玲,马妍.我国推行清洁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保护,2010,(16).

[26]ROBERT L T.Remanufacturing:the experience of the USA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J].New York:World Bank Technical Papers,1984.

[27]徐滨士.再制造与循环经济[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8]金名.再制造:低碳经济践行者[J].生态经济,2010,(5).

[29]KERR W,RYAN C.Eco-efficiency gains from remanufacturing a case study of photocopier remanufacturing at Fuji Xerox Austrialia[J].Journal of Production,2001.9:75-81.

[30]徐建中,张金萍,那保国.循环经济视角下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4).

[31]胡剑波,梁工谦,路艳.基于绿色再制造的企业运营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8,(1).

[32]黄继.绿色再制造集成技术创新平台[J].科学管理研究,2008,(1).

[33]OSTIIN J,SUNDIN E,Bjorkman.Product life cycle implication for remanufacturing strategies[J].Journal of Production,2009,17:999-1009.

[34]NAWROCKA D,BRORSONT,LINDHQVIST T.ISO14001 in environmental supply chain practic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9,17:1435-1443.

Opportunities and Operation Strategies for West-China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a Multiple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

CHEN Zhixiang
(School of Business,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275)

The implementation of West China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vides manufacturers of the region good opportunities.In recent years,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en witnessing an increasing trend of globalization,and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requires of manufacturers a higher social responsibility.In this context,the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s changing dramatically,posing challenges as well as opportunities for West China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pportunities presented by such a multiple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and suggests a series of operation strategies for this new situation.

West China;supply chain;manufacturing industry;operation strategy

book=91,ebook=6

F272

A

1006-0766(2011)04-0091-07

(责任编辑:慧 宇)

2011-01-07

陈志祥 (1966—),男,广西陆川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供应链绿色环境
绿色低碳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