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颖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摇篮,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一直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的创新理论,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依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总体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有着强烈的成才愿望,他们富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在近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他们以青春、活力、奉献、责任赢得世人的称颂,让人们对新生代充满信任。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关键期、转型期,中西思想文化在相互碰撞,多元文化思潮及各种观念激荡着大学生的思想。不少大学生出现困惑、迷茫,部分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了极大的偏差,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缺乏创新和开拓精神、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高校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分化,也把高校作为最容易突破的防线。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就是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民的思想下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这面鲜明的旗帜就是昭示人们:不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如何多样和多变,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是不能动摇的。只有在高校中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大学生当中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划清界限,引导大学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模范践行者,自觉走在全社会的前列。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当代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这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关键所在。高校是高素质青年聚集的场所,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责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建设的未来。我国学校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想政治教育应摆在首要位置。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是正走向成熟而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代。我们必须用旗帜鲜明的主流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处理好一元与多元、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弘扬健康的道德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大学生深刻把握和认同自我的标尺,真正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主旋律,以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武装大学生,使之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共同理想则是社会大多数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共同目标追求。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正确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必然选择;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和国家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正确认识个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思想根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最紧密结合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深入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之中。要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精神,着力培养大学生理性求实的科学精神、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敢闯敢干的竞争意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做出道德选择的基本规范。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现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容易陷入迷惘。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小事情、从我做起,坚持知行统一,努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文明的行为规范,帮助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态势下,掌握和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高等教育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坚持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既要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又要增长创新精神,既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
2.2.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式,以解决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2.2 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应重视学生思想动态、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开展教育。努力构建学生自我展示平台,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要坚持以人为本,师生互动。根据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如辩论会、情景剧、学生自做PPT课件、社会热点播报与评论、优秀毕业生事迹宣讲等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得到正确的思想疏导,在轻松愉悦的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共同理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生力军;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大学生的斗志,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使大学生在是非善恶标准面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要求。
2.2.3 把网络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网络已成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如BBS、博客、贴吧等成为大学生自我抒发情感、困惑的平台。互联网广泛传播必然带来社会思潮和思想文化的挑战,我们要把网络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进行建设,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网络上,随时解决学生思想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正确的理论引导学生,唱响主旋律,把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网下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出发,多做暖人心的工作,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耳、入脑、入心。力争在两个课堂教学中既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在“教”与“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2.2.4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师资队伍保障
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特别是自“两课”全国统编教材以来,全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员培训,统一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各岗位的教师率先垂范,努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统一起来,更好地发挥对大学生的引领示范作用。
2.2.5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环境对一个人思想意识的形成极为重要,它的影响不是强制的、有形的,而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因此,应当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生态文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活动、良好的师德师风,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在参与过程中,青年学生必然会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从而深化对教育内容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之,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必须结合学生个体的思想实际和生理特点,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灵活性,采取多种途径、方式和手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贯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培养一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在全社会发挥好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6.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