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莉 毛 颖 王茹春 初秀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阐述明确了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贴近”原则为高校政治理论教学及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学评价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考核鉴定功能和教学信息反馈功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是进行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检验评估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规范化、标准化的基本途径。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师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标准性的手段,具有导向、反馈、诊断、预测、激励、鉴定和评估功能,反映着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不仅会影响到教师如何“教”,也会引导学生如何“学”[1]。对于不同性质与类型的课程,其教育教学目标不同,要求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也不同,从而对其评价的标准也应不同。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是进行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尤其是,如何针对课程性质与教育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指导原则是设计具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重中之重。
“三贴近”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讲求实效的具体体现,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实现途径。“三贴近”原则教学评价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考核鉴定功能和信息反馈功能,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多是对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的评价,而且课堂教学评价停留在教学常规要求的层次上,不能很好地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以“三贴近”为原则才能改变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差、针对性不强、感染力不浓,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为此,课题组的教师们探索尝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教师积极深入社会、深入学生生活、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备学生、备资料、备方法,教育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相应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评价也应同步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反映教学效果,引导教师贯彻“三贴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构建以“三贴近”为原则与指标内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实属必要。
“三贴近”教学评价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为指导思想,主要研究高等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实施“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评价项目及标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宗旨,尝试建立适合政治理论课特点的标准。
“三贴近”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贴近实际。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说明理论,最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教师要真实反映国际形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科学回答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的根本依据。要让广大学生深刻认识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实际,应用生动的历史资料、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有典型意义的事实材料来针对性地分析实际问题。二是贴近生活。“生活”可以分成宏观生活和微观生活两大方面。宏观生活指的是社会生活,构成教师、学生的国内外社会环境;微观生活指的是个人生活,构成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环境。贴近生活主要体现为是否符合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发展规律。三是贴近学生。主要是教学要深入到学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切实解决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制等观念与行为的养成问题。解决学生思想生活学习遇到的现实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思想和行为的现状,了解学生思维、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贴近学生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要求。
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学习主体。要做到“三贴近”,必须以贴近实际为出发点;以贴近生活为切入点;以贴近学生为落脚点。“三贴近”是一个由宏观到微观、逐级具体细化明确地指向学生内心思想深处以及行为的过程。“三贴近”教学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评价,它是为了教育并指向学生成才的方向,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三贴近”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指导原则,要纳入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制定体现“三贴近”的评价项目及具体指标,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使学生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发展。其基本要求,一是理论知识目标导向的正确性,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符合;二是教学内容与方式具体、灵活生动,富于感染力;三是教学效果的实效性,能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学生政治素养、品德觉悟、法制意识明显提高。
教学评价的项目,即课堂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以“三贴近”为指针,以育人目标为主线,教学要关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具有时代感,能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和重大理论问题,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能体现教改新成果和课程特色,能满足大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均衡发展。教学评价的项目包括:
(1)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及生活性,教学导向科学正确。
(3)教学方式的互动性与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互动交流,体现改革精神。
(4)教学态度贴近性,构建和谐、民主、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关爱每一个学生。
(5)实践教学具有触动性、感悟性、启发性。
(6)教学效果方面,通过学生客观行为表现验证教学效果的时效性。
评价主体包括机构主体与个人主体两个维度。机构主体有学校督导机构、教研室;个人主体包括同行教师、学生。根据评价主体,分别设计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和要点实现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性,比较各指标的情况先进行等级评价,然后按预定的权重赋值,计算出课堂评价总值,视所在的分数段进行价值判断和定性分析。突出体现政治理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避免面面俱到,以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
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将教师授课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及学生的主观满意程度、客观行为表现作为评价项目内容,并予以指标化。通过设计量表,采取听课打分以及学生打分为主,辅之以问卷座谈,以及检查教师教学文件资料等方式获取评价数据,依据权重,统计分值,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作出教学评价结论。问卷座谈主要验证指标打分的准确性、针对性。
(1)“三贴近”评价原则需要整合原有评价指标,规范评价内容,优化评价标准,以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针对性强的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具有不断生成性,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发展,评价标准经过一定阶段的实践应用后,需要继续完善。
(2)课堂教学牵涉要素多,“三贴近”为原则的政治理论课评价要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对于不易量化的指标,如师生情感的交流,学生间的互动,对学生进行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对课堂偶发事件处理恰当与否等情况,以定性评价为主,适当结合定量分析。
(3)在评价要素中应该强化人文关怀,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同时要考虑学生个性因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评价应有差异性,反对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机械评价。
基于“三贴近”原则构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指示精神。“三贴近”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引导教师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要求入手,关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在性,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全方位探索教学方式,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克服了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注重外在形式因素评价的弊端,具有较强的引导性。
课题组教师将“三贴近”教学评价体系应用到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学工作中,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授课教师进行了教学评价。结果显示,评价真正反映了教师实际授课质量与效果。同时,对于一些长期未得到关注的有关学生奖惩项目因素在“三贴近”教学评价体系检评中得到反映,促使了教师关注学生实际生活状况,切实加强了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理念的落实。可以说,“三贴近”教学评价体系应用取得了初步效果。
[1]卢宏业.高职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建设现状评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
[2]戴莉.高校政治理论课“学导式教学法”的实践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5).
[3]解双.基于“考核要素细目表”的理论题库开发策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6).
[4]冯光,陈明华.关于构建“思想道德修养”课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