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化素质教育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2011-04-12 20:23:35张晓英
关键词:兰州京剧政治

张晓英 梁 斌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730070)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2004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并把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列为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本身不是脱离大学生的生活,而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决定了它是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这个载体,由于文化本身的特点,蕴藏着潜移默化的重要育人功能。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应该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因此,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自1997年就一直致力于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京剧文化素质教育(选择了教育与京剧文化的结合作为办学的切入点),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的新形势。信息时代的网络条件下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潜在影响。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赋予社会和个体强大的活力与动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片面强调物质属性对于人的作用,忽视或否定人文的作用。在学生中也出现了注重功利、眼前、物质与工具的价值取向,淡化人文、长远、内在精神的价值取向的倾向。

1.3 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实存在诸多需要改进和发展的地方

教育方法只重形式、说教灌输的浓厚色彩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教育内容空洞陈旧,使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接受倦怠。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和崇高,脱离实际。学生毕业面临激烈的竞争,谋生、求职、人际交往、心理压力等新问题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帮助和引导。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吁求

2.1 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趋势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色化

随着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出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多样化就是特色化、个性化。学校教育的特色化,既需要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和有特色的学科支撑,也需要富有特色的教育思想和德育保证。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特色的灵魂,是教育发展的关键。

2.2 教育的创新发展趋势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创造性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站在执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结合教育的改革和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教学创新的实际,进行自身改革,克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一般化倾向,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才能在教育改革、创新过程中真正实现其价值。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京剧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支配着大多数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意识形态因素。世界各国都异常重视发挥本国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代价值显得更为突出。选择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艺术深入到课堂,深入到宿舍,深入到师生的基本素质培养过程,是一种很好的育人方式,将德育和美育融为一体。京剧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中经典性的代表,被誉为国粹。充分利用京剧艺术的教化功能,选择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唱段,学习并学会欣赏优美的唱腔和表演,寓教于乐,寓教于行,改变以往枯燥的说教,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

3.1 民族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史上,一直强调民族至上、国家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倡导“天下为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持节牧羊的苏武、替父从军的木兰、出塞和亲的昭君、精忠报国的岳飞等都体现了中华儿女爱国、忧国,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精神和对国家、民族、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挖掘这一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增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是抵御西方国家通过文化教育进行渗透和演变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3.2 崇尚伦理,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义为上,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

儒家创始人孔子最早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仁爱意识出发,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以“诚”“信”为做人做事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周仁献嫂》《铡美案》《赵氏孤儿》等传统名剧都生动表现了中华民族正义善良、舍己救人、不畏权势、扶贫济弱等高贵品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伦理教育,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道德在人格完善中的作用,从而积极参加道德实践,加强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3.3 崇高的革命信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它具体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体现为《红灯记》里的李铁梅、《沙家浜》里的阿庆嫂、《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等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政治信仰教育,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 京剧文化素质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成果

4.1 教育理念的创新

兰州职院提出以“国粹砺人”的办学特色,“文化立院”的办学理念,以“公、诚、勤、勇”为校训。“国粹砺人”是指通过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来磨砺师生的品行。“文化立院”是借助民族文化的精神财富,进行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工作,最终孕育出一所大学的精神和品格。通过京剧文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京剧文化活动中自觉自愿地受教育,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将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京剧文化活动之中。

4.2 教育内容体系的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中对显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认识与利用独占鳌头,而隐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却因为自身的特点而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开发。兰州职院将隐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实现相互衔接、功能互补,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延伸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的体验、感悟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4.3 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创新

兰州职院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使京剧文化进校园,开设京剧大讲堂。通过一个理念(文化立院的办学理念)、一门课(京剧文化课)、一本书(京剧文化大学读本)、一首歌(校园京歌《唱戏打拳不吸烟》)、一台戏(京剧教育纪实剧《国粹砺人》)的“五个一”系统工程实践活动,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等精华滋养师生的情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 京剧文化素质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成果

5.1 丰富了在校生的学习和生活

据跟踪调查表明,兰州职业技术学院90%以上的学生通过京剧素质教育,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习成绩和自信心,增强了理解、表达、应变、组织和社会活动能力。对学生而言,学校生活不只是学习过程的重要构成,更是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学校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场所,更是生命的沟通场所。京剧练功要求站直坐正,对学生的形象与健康都有帮助;京剧给师生带来了快乐健康的心态和与众不同的良好气质。全院形成自上而下学京剧、唱京剧,人人参与的局面,情景感人。师生近3年在国家和省级各种大赛中与全国著名高校相媲美,学生中有146人次获奖,其中16人次获得特等奖、32人次获得一等奖、42人次获二等奖。2001年和2003年,学院两度参加中国京剧艺术节,两次获“金菊奖”。2006年学院创作的京剧教育专题片在三千多所大学中脱颖而出,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一等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2008年学院集体创演的京剧教育纪实剧《国粹砺人》在教育部主办的“首届中国高校戏剧节”上,与解放军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一起,同获中国戏剧奖最高奖——“优秀剧目奖”。

5.2 促进了毕业生就业

凭借京剧搭起的校企合作桥梁,学院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他们围绕国家和本省的发展战略,构建和调整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也正是京剧让学生有了精气神——有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艺术修养,健康的体魄,为毕业生唱来就业的美好前景和创业勇气,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学院签约争抢毕业生,就业形势愈来愈好。

5.3 引起了政府关注

2009年甘肃省政府研究室《调研报告》刊出了《国粹砺人、文化立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京剧入校园”实现学生思想政治、专业技能双提高》和《“国粹”何以能“砺>人”?》的文章,高度评价学院京剧文化育人工作的成效。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也以《兰州职院探索以京剧为载体推进育人工作》为题,肯定和评价了学院“以京剧文化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2010年初,教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第784期),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京剧进校园”推广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题,介绍和推广了学院的经验。

5.4 推动了教育文化交流

从文化交流入手,探索国际化办学新路子。2006年6月和2007年1月学院教育文化交流团分两批访问了日本。2010年3月教育文化交流团又赴祖国的宝岛台湾进行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兰州职院与日本和台湾进行文化交流,签订合作办学项目,为学院的发展与崛起抢抓机遇。

6 结语

十三年京剧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证明,特色育人使兰州职院成为弘扬国粹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片”,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收效显著。这在甘肃省乃至全国高校也都是独树一帜。京剧文化素质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浓厚的生活气息、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民族特征的教育形式,它独特的育人功能是其他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兰州职院在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找到了创新和实效的途径,笔者个人认为值得大力推广。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2]刘恩良.京剧文化大学读本[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

[3]高宝立.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7-10-01.

[4]卓瑛.构建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7,(5).

[5]席彩云.隐性德育对高校德育改革的拓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

猜你喜欢
兰州京剧政治
我的兰州梦
黄河之声(2021年8期)2021-07-23 03:34:32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京剧表演开始了
童话世界(2020年14期)2020-12-18 05:04:38
我忆兰州好(四)
当代音乐(2020年10期)2020-10-26 18:34:52
兰州琐记
学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3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我的京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