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放置预防肺栓塞

2011-04-12 20:34俞志强顾永刚吕杰捷龚亦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17期
关键词:永久性滤器下腔

俞志强,顾永刚,罗 ,吕杰捷,龚亦群

(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336)

肺动脉栓塞(PE)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肺动脉主干或大支,或多支较大范围的血栓栓塞,未能进行有效治疗和预防,可以导致患者死亡。预防肺栓塞(PE)除了采取积极的抗凝、纤溶等治疗外,置放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在下腔静脉(IVC)内置入滤器防止脱落的血栓引起肺栓塞(PE),简单安全,近年来已被广泛采用。本院2001年5月~2010年11月为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在治疗前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中,男28例、女 20例,年龄 26~80岁,平均 57.4岁。左下肢(DVT)33例,右下肢(DVT)15例。发病时间2~30 d,平均12.7 d。主要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患肢肿胀、疼痛,站立和活动时胀痛加剧,Homans阳性,患肢周径比健侧粗2.0~13.5cm,平均5.4cm。同时患者发病前有外伤、手术、长期卧床、恶性肿瘤等病史。本组全部病例均行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混合型40例,中央型6例,周围型2例。术前均常规行胸片检查。

1.2 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的方法

本组248例均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B/BRAUN VENA TECHTM LP)。全组病例均经股静脉入路释放滤器,滤器的置入在下肢(DVT)治疗前,DSA下经健侧肢体采用Seldinger技术股静脉穿刺,插人5F血管鞘,送人5F Cobra导管造影,明确肾静脉开口位置以及下腔静脉无异常后,导人滤器释放器,使其尖端位于肾静脉开口水平以下1~2 cm处,释放滤器。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释放完毕后拔管,局部压迫10~15 min,摄片作为随访对照资料。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方法

本组48例均采用抗凝溶栓保守治疗,即患肢足背静脉穿刺,阻断大隐静脉,患肢足踝上方绑止血带,压闭下肢浅静脉而保持深静脉通畅。注入尿激酶25万U溶于500 mL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1次/d,药物经交通支到达深静脉,从而在局部起到溶栓的作用。连用14 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 U,1~2次/d,连用14 d,定期检查PT、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溶栓治疗完成后,口服华法令2.5~5.0 mg,1次/d,查凝血酶原时间,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药物剂量,使INR值维持在2~3之间,口服肠溶阿斯匹林75 mg,1次/d,至少3个月以上。

2 结 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结果

本组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中,均采用抗凝溶栓保守治疗,患肢疼痛缓解,肿胀消退,肌张力恢复正常。患肢周径逐渐缩小,由治疗前较健侧粗2.0~13.5 cm,平均5.4 cm,缩小至较健侧粗0.5~2.5 cm,平均1.5 cm,彩色Doppler证实静脉再通或部分再通。本组病例均未出现过敏反应,有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经治疗和调整用药量后缓解,其余均未发现脑部、泌尿和消化道等部位出血,治疗效果满意。

2.2 下腔静脉滤器放置后的效果

本组全部病例抗凝溶栓治疗中和治疗后均未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PE症状和体征。术前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出现频繁咳嗽、胸痛、呼吸困难,X线显示肺部阴影,结合病史诊断PE。置放滤器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症状未进一步加重并缓解。本组全部病例均放置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有1例因患直肠癌,放置滤器3个月后,手术过程中出现大出血后死亡。有1例患盆腔晚期肿瘤,放置滤器2个月后,再次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保守治疗后缓解,死于全身衰竭。本组全部病例均放置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成功,未见滤器释放不全、穿孔、脱落、移位、出血和滤器释放通路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现,对预防PE疗效确切。

3 讨 论

根据Clagett等[1]报道,外科大手术未采取预防措施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25%。在DVT起病2~3周的急性期内,可能并发肺栓塞(PE),重者可以致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梗塞(PE),而梗塞的栓子源自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脱落(DVT)。Bell和Simon[2]报道46%~60%PE与DVT形成有关。DVT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Kistner[3]等报道DVT患者中52%发生PE。但国内发病率较国外低,根据马涵英[4]综合文献报道,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肺梗塞(PE)的检出率逐年增加。

肺动脉栓塞的预防分主动预防,是预防DVT的形成。被动预防是对已形成的病例进行有效的腔静脉内栓子脱落的拦截。自1960年腔静脉滤器问世以来[5],肺栓塞(PE)的预防出现了重大进步。及至1980年,Greenfield腔静脉滤器问世,特别是经皮血管穿刺植入的Greenfield腔静脉滤器问世,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微创等特点被迅速推广使用[6]。下腔静脉滤器本身对DVT的治疗无任何作用,它的意义在于预防DVT治疗中血栓脱落并发症PE的发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安置滤器每年约3万~4万个[7],由于滤器的使用,下肢DVT的PE发生率由60%~70%下降至0.9%~5%[8]。Athanasoulis[9]报告了26年的临床经验,对腔静脉滤器预防PE的效果也给了充分肯定。本组48例下肢DVT患者治疗效果好,置滤器后无1例症状性PE发生。腔静脉滤器植入存在一定的并发症,近期主要有,穿刺部位血肿,穿刺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滤器位置植入不当,滤器植入时张开不全。远期主要有再发肺梗塞,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穿通,下腔静脉滤器移位等。本组病例均操作成功,无1例并发症发生。腔静脉滤器放置虽有一定并发症,但处置得当完全可以避免,远期效果虽不确定,但仍是一种积极、有效安全的预防PE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 Clagett G P,Reisch J S.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general surgical patients:results of meta-analysis[J].Ann Surg,1988,208(2):227.

[2] Bell W R,Simon T L.Current status of pulmonary thromboembolic disease:pathophysiology,diagnosi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Am Heart J,1982,103:239.

[3] Kistner R L,BaLl J J,Nordyke R A,et al.Incidence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the course of thrombophlebitis of the lower extreminties[J].Am J Surg,1972,124:169.

[4] 马涵英,房 芳,张维君,等.肺动脉血栓栓塞研究现状[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1,17(4):193.

[5] Greenfield L J,Michna B A.Twelve-year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the Greenfield vena cava filter[J].Surgery,1988,104:706.

[6] Greenfield L J.Caval interruption procedures.Vascular surgery[M].5th Ed.In Ruther ford RB.Philadelphia:W.B.Saunder Co,2000:1968.

[7] Magnant J G,Walsh D B,Jourav Sky L I,et al.Current use of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s[J].Vasc Surg,1992,16(5):701.

[8] Grassi C J.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s:Analysis of five currently available devices[J].AJR,1991,156(4):813.

[9] Athanasoulis C A,Kaufman J A,Halpern E F,et al.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s:review of a 26-years single-center clinical experience[J].Radiolgy,2000,216(1):54.

猜你喜欢
永久性滤器下腔
Denali和Celect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单中心经验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两种工况下8 种腔静脉滤器疲劳强度的对比研究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花粉过滤器
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远离悲观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