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实现个性化体育教育

2011-04-12 11:32陈志军
时代农机 2011年6期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模式体育

陈志军

(九江学院体育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1 个性化体育教育的本质内涵

作为个性化体育教育研究起点的个性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甸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呆一个人所以有别于他人的具有自己个人独特的体育行为、思想筹精神面貌的总的体现,它包括体育个体倾向性(如需要、兴趣等)和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能力等)。个性化体育教育是相对于划一性、模式化体育教育而言的。所谓个性化体育是人性化、个人化(考虑个人的身心特点、考虑个人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志向等)、特色化(有个性特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谐化(个性与共性的融洽)的教育。这种教育顺应了人的内在发展要求,顺应了体育教育的内在规律,顺应了时代对人、对体育教育的必然要求。提倡个性化体育教育,并不意味着高校体育必然脱离社会需要,而是指在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两者统合的基础上侧重选择。这种选择是在特定地区、特定时间、特定条件下,针对时弊做出的调整。

2 实施高校个性化体育的思路

社会主义教育是要使得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高校体育要努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中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其具体思路如下:

(1)设定 "合格”加“特色”的培养目标。促进大学生体育个性发展的首要因素,在于学校所设定的培养目标。它是大学生体育个性发展的指南针,导向如何,直接规定着学生的成长趋势。培养目标同时受社会发展水平及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功能特点的多重制约。据此,应把“合格加特色”作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培养目标构成中的主体思想。“合格”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高校体育层次所要求的体育文化素养;二是大学生应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特色”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体现个体与个体的差异,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优势;二是满足学生特殊需要,即考虑其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需要,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职业实用性运动技能与技巧,培养未来职业所需的一般运动素质和特殊运动素质。

(2)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课程结构。模式化体育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主要弊端是内容偏于狭窄,结构趋向单一,形式过于死板,很个性化的体育教育的思想要求建构新的课程体系。由于人是社会的产物,个人的拓展是在社会和集体中实现的,所以人的个性必须以社会为依托,并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之中。因此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内容和体育课程结构,不能偏离社会需要。体育课程结构应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体现多元化的结构特征。多元化课程结构体系是:集体教学与扎实基础的学科课程;分类指导与寻求个性、特长发展的活动课程;体育养成教育的隐性课程。学科课主要侧重于传授体育文化,即体育学科的系统知识、技术原理为目标,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的类型以基础课和选项课为主。基础课选用以全面发展身体练习为主的教材;选项课是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和基础而选项设置的,以提高学生某项目的运动技术与技能为目标。活动课程主要使学生在活动的主体意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课程内容主要是以学生的心理水平、学习兴趣,体育特长和个性社会生活为基础而设计的内容。隐性课程是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独立从事体育运动和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3)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课程结构的多元化,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校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性和灵活性。笔者认为多层次教学组织形式是较理想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充分考虑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最优发展。从操作角度表述,多层次教学是以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为主线,配合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分层推进和分类指导、分类推进的教学组织模式。

(4)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由于课程形式、内容的多样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以及教师的不同水平,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正如美国教育家乔依斯和威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为适应所有的学习类型和学习风格而设计的。遗憾的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缺乏表现。至今在教学中占统治地位的仍是教导式的教学模式,个性化的体育教育要求我们改变这种局面,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多样化要求,不仅应贯彻于不同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贯彻于统一课程、课堂、学生班级以至统一对象的教学过程,是因课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布卢姆指出:“对于较低级的心理过程而言,教导式教学可能十分有效;而对较高级的心理过程而言,可能必定需要辨证式教学。”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显然要取决于后者。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促进大学生体育个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5)优化体育教育环境,形成良好学风。由于大学体育教育本身是人们有意识地自觉进行的社会实践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探索活动,因而它的施教环境也是人们自觉制造和主动治理的结果。为实施个性化的体育教育,高校体育在观念上不可避免地还要进行一系列改革。就体育环境的创设而言,可着手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方面,重在将封闭式教育转化为开放式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空间、教学时间,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更灵活;在软环境方面,重在形成一种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的素养的氛围,注意隐性课程的潜在影响,建立、健全校内各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系统地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健身、竞赛等活动。

3 结语

高校体育近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卓著。然而我们必须冷静的看到,现行的机械培养模式已成为高校体育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根据社会发展、体育发展自身的需要,以及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高校体育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个性培养。高校体育在实施个性教育中,应以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改革为重点,以创造优良的体育教育环境为必要条件,才能加快个性化培养的进程。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