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贵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心理机制及激发
陈祥贵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社会化是个体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必经过程。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政治社会化是青年社会化的核心。青年政治社会化是在自身的内化机制和外在教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内在的心理机制是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关键。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心理机制由认知的三个层次和四个过程体现。激发青年政治社会化内在心理机制要重视“注意”心理因素、政治认知能力、政治实践的重要作用,同时,坚持外部教育因素传播的政治信息内容的前后一致性和刺激的持续性。
青年政治社会化;内在心理机制;激发
社会化是个体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与社会发生互动的过程,是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它是个体从“社会人”发展到“政治人”的必然途径。个体在进入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都要经历这个由“自然人”到“社会人”再到“政治人”的过程[1]。因为政治是政治社会中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一种社会关系。青年是社会的未来,青年的社会化程度,关系到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的持续与发展等,而政治社会化是青年社会化的核心,青年一代的政治认同与否以及认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以及社会政治的稳定。
个体自从离开母腹来到世界的第一天起,就置身于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个体要在社会中生活,成为社会的一员,就必须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的关系,必须进行长期而复杂的学习,这个学习过程就是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它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形成适应于该社会所期望行为的心理模式,从而获得该社会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由于人是社会中的人,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不能不受社会的制约与作用,社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个体的行为模式也不断地被社会塑造。同时,人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个体,不仅对社会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具有选择性、适应性,而且还在适应环境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和发展社会文化,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社会化涉及到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社会化、民族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法律社会化、职业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等。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中,政治的作用在整个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更加依赖于政治的稳定和发展,而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成员对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程度,即人们的政治社会化程度。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对社会成员利用一定的途径、方式传播主导政治文化,促使其成员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与自身实际需要相符的相关的主导政治文化,从而由一个“社会人”转变为“政治人”的过程。人的政治社会化是个人与社会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凭借各种手段传播主导政治文化,引起社会成员内心对主导政治文化的知、情、信、意、行等要素的变化,从而达到社会成员认同主导政治文化的过程;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在社会外部力量的影响下达到对主导政治文化的认同时,也是在自己以往的政治文化体系基础上理解、选择、接受当前社会的主导政治文化,通过这种机制对社会政治文化进行创新、发展。
青年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重要的过渡与发展阶段。青年既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也是未来社会的开创者。青年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政治社会化是青年社会化的核心[2]。青年政治社会化也是社会主导文化与青年群体或个人互动的过程。一是青年在社会外在教育力量的作用下,逐渐接受社会主导政治文化,形成特定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政治信念以及政治行为的过程。二是青年在接受社会的外在的教化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各种政治观点、政治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政治活动中去,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的过程。
青年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教化和青年个体内化的过程,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的各种因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影响和教化着青年,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社会政治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它们作为外部教化因素对青年的政治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青年自身的内化过程是他们完成政治社会化的关键因素。
(一)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构成机制
如前所述,青年的政治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青年自身的内化过程完成的,社会教化机制和青年的内化机制共同构成了青年完成政治社会化的完整机制。政治社会化教化是指社会运用一定的途径、手段,把社会主导政治文化给社会的成员,使其接受符合社会要求的政治思维和行为的过程。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教化机制,是在政治社会化教化的过程中,各教育因素如社会主流政治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以及大众媒介等与青年之间相互关系、作用和调节的方式。
青年的内化机制是其政治社会化的关键因素和环节。青年的政治社会化要取得实效,关键在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内化机制。政治社会化的内化是指在教育的影响下,青年将外部教育力量传播、体现的主导政治文化,经过一系列内心活动过程转化为自身特有的政治文化,并在政治活动中践行这种政治文化的复杂的发展过程。政治社会化内化机制就是在政治社会化内化的过程中,青年通过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意志、政治信念和政治行为等诸要素之间相互关系、作用和调节的方式。
尽管教化机制和内化机制是两种不同的过程,在青年政治社会化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它们都是为促进青年政治人格的形成这一共同目标服务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教化机制是进行内化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政治知识的学习、政治技能的掌握都不是自发产生的,它首先需要有政治知识、技能的存在,其次是政治知识、技能的传播与发展,只能是由少数人先认识并总结出来,然后向群众传授。内化机制是教化机制的目的,社会教育力量将政治知识、技能等传授给青年的目的是,期望他们能够真正地从内心接受并主动地在实际生活中关注政治发展,主动参与政治生活,亲身体验、思考和实践,从而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政治品质和政治人格。
(二)青年政治社会化内在心理机制探讨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心理机制即内化机制是青年成为“政治人”的关键因素,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心理机制由认知的三个层次和四个过程体现。
1.政治认知的三个层次
(1)顺从阶段。即表层的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青年在外在教育因素的压力和影响下表面上转变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态度,以便与他人或者社会期望的政治观一致,而内心深处并没有多大变化,政治态度没有真正改变,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均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一旦外在教育因素的压力消失,这种表面上的顺从行为也就随即消失。现实中不乏这种现象,譬如当前大学生入党的功利性色彩越来越浓,据2008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对1500名大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带有明显个人功利成分的入党动机的高达78%[3]。带着纯功利目的入党的大学生,为了通过党组织考验,就未免会在某些情况下言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去迎合党要求的政治思想。一旦顺利通过考验或者未通过考验,真实的言行就有可能重新展现。
(2)认同阶段。即中层的政治社会化。随着政治社会化心理过程的继续,社会教育因素运用适应青年发展需要的方式持续地影响青年,让青年能够逐渐理解他人或社会的政治态度和行为,认同主导政治文化的现实性、合理性,从而超越消极被动的顺从状态,进入主动、自愿地学习和接受主导政治文化的状态,使自己的政治态度、行为模式与社会期望的政治态度、行为模式保持基本一致。认同主导政治文化是青年政治社会化内化的驱动力。
(3)内化阶段。即深层的政治社会化。这是青年成为“政治人”,形成坚定的政治态度和自觉的政治行为即政治人格的最后阶段。青年在经历了顺从、认同阶段后已经对主导政治文化实现了从表面的顺同到观念的认同,从观望态度向理解态度的转变。内化阶段就是在顺从、认同阶段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这一阶段,青年从内心上已经相信和接受了主导政治文化,并将社会的主导政治文化与自身已有的政治文化相融合,使之成为自己独具特色的政治文化体系。青年完成内化的最后表现就是对社会主导的政治文化具有了较正确的政治认知、深厚的政治感情、顽强的政治意志、坚定的政治信念、理性的政治行为。青年的政治社会化就是在顺从、认同、内化这三个层次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级到高级进行的。[4]
2.政治认知的四个心理过程
(1)注意、感知阶段。政治社会化的外在教育因素用所传递的政治信息作用于青年,让他们产生对这些政治信息的指向与集中性的心理活动,也就是注意。同时还通过各种媒介刺激他们的感官,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表象的过程,这一过程即注意、感知阶段。在这一阶段,引起青年的注意是基础环节。从政治信息的本身来看,外部教育因素所传播的政治信息符合青年的需要,就比较容易让其对此信息产生注意,反之则很难产生注意。而从政治信息的表现形式来看,政治信息的呈现形式是新颖的、方法是恰当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引起青年对非我力量传播的政治信息的关注即注意。
(2)理解、思维阶段。青年在经过注意、感知阶段后,已经对政治信息有了一定了解,在理解、思维阶段,就是在前一阶段形成的表象的印象基础上,分析理解政治信息的准则及其社会价值,达到理性认识或者形成新的政治认识的过程。这一阶段是青年在注意、感知的基础上,在外部教育因素的刺激下对政治信息的继续认知,需要青年在自身原有的政治文化体系以及非我力量传播的政治信息和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维,如分析、综合、概括等,抽取出所感知的政治信息的价值含量、本质特征等,从而形成对原有的以及刚获得的政治信息的理性认识。在这一阶段,最主要的是培养青年的思维能力。
(3)选择、接受阶段。在经历了理解、思维阶段后,青年已经对政治信息进行了较理性的分析,形成了新的认识。选择、接受阶段就是青年在对政治信息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将政治信息反映的政治准则和自己原有的政治文化基础加以对照,通过判断、选择,对较符合原有政治文化体系的信息加以同化、吸收,形成新的政治文化体系,对不符合或违背原有的政治文化体系的信息则产生矛盾斗争,结果或者被主导政治文化的内容、形式的先进性吸引而接受,或者因自身原有政治文化的坚定性影响而拒斥,或者因无法在原有政治文化与主导政治文化之间做出选择而存疑的过程。在这一阶段需要着重培养的是青年的鉴别选择的能力。
(4)巩固、外显阶段。青年对政治信息经过了理性思考,同时通过比较鉴别、选择接受后对政治信息产生了新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模式。要使这些新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模式稳定下来,最终使青年完成的政治社会化就需要经过巩固、外显阶段。在这一阶段,青年需要参与社会政治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新认识,在实践过程中外显新的行为模式,同时通过在实践活动的反复检验中得到的肯定性评价,获得肯定性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坚定践行新的政治信息要求的意志,进而形成新的政治信念,新的政治信念作为内化的结果,又可使人们新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志在政治实践活动基础上发生合力效果。青年政治社会化内化机制就是通过这四个阶段实现将外在的政治要求转变为内在的政治信念,并产生新的政治行为的方式。
(一)重视“注意”心理因素在青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保障作用
注意是人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它是伴随心理过程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认知活动中具有选择、集中、搜寻、激活、定势、警觉等功能,是认知活动深入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保持和调控好青年对政治信息的注意,是青年顺利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环节。
1.重视激发青年对政治信息的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认识主体对客体没有或无明显预定目的的注意,它要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来引发。一是刺激物特点:如形状独特、色泽鲜艳、运动变化、形象生动的客体更易引起无意注意。一般而言,信息新颖、传播方式独特、表现方式新鲜等的政治信息,容易引起青年的无意注意;二是人的内部状态,即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等。相比较而言,内心越有强烈的了解政治信息、参与政治活动的愿望的青年,越容易对外在教育因素传播的政治信息产生无意注意。
2.有意识地培养对政治信息的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认识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识客体有一定预定目的的注意,它的产生动力主要来自于外在要求和压力、自我提升目的。青年需要完成政治社会化的动机主要来自于社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求两方面。因此,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不仅需要在自身的需要、情绪、兴趣等内心心理条件下产生的对政治信息的无意注意,还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对某些政治信息加以有意注意,这样才既能满足个人的内心发展需求,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达到个人顺利进行政治社会化和社会主导政治文化被认同的“双赢”目的。
(二)重视培养青年的政治认知能力,尤其是感知力和思维力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感知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1.重视培养青年的感知力
感知力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外表状态和个别属性以及对事物的整体及其关系的反映力,属于感性认识层面,它是人的其他认知能力产生的基础,能够提高记忆力、激发想象力等。要在青年政治社会化中帮助青年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必须遵循感知规律:其一,感知对于刺激物强度依存性的规律。即作用于感觉器官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被人们清楚地感知到。其二,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相关规律。即知觉对象和背景在颜色、形态和强度等方面的差别愈大,知觉的对象就愈容易被清晰地感知到。[5]
2.重视培养青年的思维力
思维是非常复杂的高级认识过程,属于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思维力是对人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能力,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6]。青年通过注意、感知阶段对政治信息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后,还要通过理解、思维阶段即思维活动过程将信息进行加工、再造,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掌握主导政治文化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青年在政治社会化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思维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因为思维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储存、传递、加工的过程,信息是发明创造之母。第二,根据不同的主、客体来训练不同的思维方式。第三,经常保持独立思考和思维的批判性。第四,有意识地改变原有的有缺陷的思维模式,如变封闭、单一、经验性的静态思维模式为开放、多向、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三)注重政治实践在青年政治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参与是青年政治社会化巩固、外显阶段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段,也是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青年通过参与政治实践提高政治认识,培养政治感情,锤炼政治意志,坚定政治信念。青年参与政治实践,首先,需要有参与政治实践活动的环境。政治参与环境是青年参与政治实践的前提,这种环境主要需要外部教育因素为青年提供,因此国家、学校等教育组织应该积极地为青年政治实践提供有利的条件。其次,需要明确参与政治实践的目标,目标是指引青年参与政治实践活动的方向,只有在采取政治行为之前清楚实践参与的目的,青年才能通过政治实践获得有意义的锻炼。最后,选择恰当的实践参与方式。青年选择政治实践的方式必须与当前社会的政治大环境和青年的特点以及发展需求相符合,这样才能保证政治实践的有效性。
激发青年政治社会化内在心理机制除了重视“注意”心理因素在青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保障作用,重视培养青年的政治认知能力,注重政治实践在青年政治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外,还要特别注意外部教育因素传播的主导政治文化和政治信息的前后一致性和刺激的持续性。只有主导政治文化以及政治信息内容前后一致,才有可能将更多的处于顺从层面的青年争取到认同层面,也才能使进入认同层面的青年信心坚定地跨入内化层面。另外,要利用主导政治文化和政治信息这些刺激物对青年进行持续的刺激。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无论是三个层次还是四个阶段,都是遵循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的,贯穿在这个发展规律中的主线就是青年自身的不断发展以及外界刺激物对青年的持续的刺激。诚然,这里持续的刺激不是简单重复的刺激,而是刺激信息的连贯性和刺激角度的多维性。
[1]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5.
[2]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158.
[3]董 娅.当代大学生诚信状态研究报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39.
[4]刘松阳,刘 峰.政治心理学[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236.
[5]胡 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25.
[6]罗洪铁.人才学原理[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219.
Analysis on Youth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herent Psychology Mechanism
Chen XiangGui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Socialization is a necessary process that the individual enter and adapt to society.Youth are the future of the society,and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s the core of the Youth.Youth own internalizes machine-made and the external enlightened factor common impetus their politics socialization,but their inherent mechanism is the key of their political socialization.Youth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herent mechanism is composed of three levels and four processes.Educator should be value“attention”psychological factor,politics cognitive capacity and practice to stimulate Youth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herent mechanism,and insist on the political information by exterior education factor spread political information is consistency and continuously
youth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inherent psychology mechanism;stimulate
G775
A
1672-7991(2011)02-0078-05
2011-04-06
陈祥贵(1984-)女,土家族,湖北省巴东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