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基于《客源国概况》课程的实践研究

2011-04-12 09:46:51郭海燕
关键词:客源国客源双语

郭海燕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旅游系,新疆石河子832003)

所谓 “双语教学”,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使课程与国际接轨,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具体课程教学资料将与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学校基本一致。而部分重要课程教学的规范化对于学校其它课程的教学将起十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因此,开展双语教学,对学生而言是通过英语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对教师而言则是通过英语教授专业知识,师生间要有互动和交流,共同用双语完成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为教学服务,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达到语言目标、专业知识目标以及双语思维目标。[1]

一、《客源国概况》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

(一)《客源国概况》课程的性质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旅游业持续增长,客源市场正逐步发生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角色。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2]作为目的地国家,我们应当加强对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深入研究,加强对客源国和地区的全面认识与了解,有的放矢地开展宣传促销活动,进一步开拓市场,从而推动我国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发展。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较全面地了解客源市场知识是以后从事旅游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为应对国内旅游人才市场的持续旺盛需求,政法学院旅游系针对国内人才需求特点和学院的特色,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由于旅游行业是窗口服务行业,针对旅游服务 “走出去、请进来”的行业特点,为做好服务,必须认识和掌握游客需求,了解其行为特点,以求在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接待、旅游服务等环节的工作更有针对性,特开设了 《客源国概况(双语)》作为专业基础课。

《客源国概况》是一门介绍、研究中国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内容的学科。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主要客源国家上述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熟悉、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游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了解客源国概况十分重要,对同学们今后的工作大有益处。

(二)《客源国概况》课程双语教学的优势

旅游管理是高校中的一门新兴专业,具有涉外性强的特点,英语作为全球公认的国际交际语言,用英语了解中国主要客源产出国家的人文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旅游业概况,包括与中国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能够帮助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师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因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根据中国的外国客源市场一体两翼的格局,把亚洲地区、欧洲旅游区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程选取了近几年中国入境客源保持稳定的九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我国入境旅游的主要外国客源市场,而这九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民在历史传统上都跟英语有着很深的联系,其中新加坡、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泰国的国民英语使用十分普遍,其余的国家例如日本、韩国也都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家,如果用中文讲述,由于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学生在对这些国家的一些重要的人口特征、文化因素等方面理解时就会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把英语直接作为教学语言,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

加之学生在中学阶段都学习过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对各国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所以本课程无论授课老师的资质水平、学生的英语水平、授课时间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用来看,本课程采用中英双语教学非常有优势。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理论讲授、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模拟情境、工作情境中掌握客源国家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分析中国入境客源市场的研究能力,包括市场现状、市场特征、存在问题与对策等方面的分析能力。同时,加强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利用语言优势查阅学科国际前沿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视野,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用英语开设的其它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业界培养所需要的既懂旅游专业知识又具有英语语言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三)《客源国概况》课程双语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把中国临近的亚洲地区的客源国家作为重点讲述的内容。(重点在韩国、日本、印度、新加坡、泰国;欧洲旅游区的俄罗斯)

如何较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旅游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进而更进一步地认识和分析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和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用国际旅游从业人员的思维并借助英语语言优势来深入思考中国主要的入境旅游市场,是本课程应着重解决的难点之一。

如何在英语语言技能和旅游知识的贮备之间实现平衡、如何真正实现旅游管理知识在国际旅游服务中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是该课程要解决的又一难点。

二、《客源国概况》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内容

1.教学教材问题。通常,双语教材分为国外引进教材、国内出版教材、学校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目前,我国旅游双语教材几乎是空白,需要双语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开发旅游双语教材。[3]开发本校双语教材本身就是一种特色,就是一种创新。在遵循英语语言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系统地讲解旅游专业知识是旅游双语教材的出发点。双语教材的开发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双语教学的初始环节。

2.双语教学师资问题。双语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师资。教师素质和使用 “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专业要精深,英语好,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原则上必须有外籍教师的参与和辅导。要求教师有相当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并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可见,双语教师承担着双重任务。但是,其教学重点首先是学科专业知识,其次才是英语。这需要专业教师队伍的共同努力和学校的大力配合,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先决条件。

3.双语教学的教学形式问题。双语教学是主要使用英语语言来讲授旅游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通常是学生看的教材是汉语编写的,教师授课则全部用外语,即学生在视觉上接触的是汉语,听觉上接受的则是外语。也就是说,全面地用英语讲课,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在英语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术语和单词,并且是专业知识在语言学习中不断完善深化,这是双语教学的标志。当然,在实施双语教学的初始阶段,也可以选用英汉对照或者全英文版的教材。

4.双语教学的环境创设问题。双语教学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具体环境。因为学生之间的外语水平差距很大。因此,学校在实施双语教学前应系统地对学生的英语听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以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此外,双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同时,也应对学生进行特殊的培训,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这在双语教学的试行中显得尤为重要。

5.双语教学的评价模式[4]

建立科学的双语教学评价和导向机制是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双语教学评价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针对学生双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作出评价。

(1)变单一知识性评价为综合能力评价。在评价中,扩大评价领域 (包括认知、技能、情感等领域),改单一笔试为笔试、口试、听试、实际操作等多方位的综合能力评价。

(2)变单向性评价为多向性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单一的教师评定学生的评价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建立一种新型的多向性评价机制,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3)变终结性评价为全程性评价。“变一考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监控,并随时进行各种形式的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导向和激励功能。

(4)变一维评价为多维评价。改变过去学生一味地接受学校的单维性评价,让学生接受学校以外诸如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多渠道、多维性的评价。

三、《客源国概况》课程双语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1.中英两种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的使用占20%以上。但英语语言只是作为一门交际工具,尽量采用学生容易理解、能听懂的词汇、简单句,做到语言发音标准,控制语速,达到理解本教学内容的目的。对于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则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如对于某个国家的风俗礼仪,英语词汇一般比较生僻,上课时则用示范动作帮助学生理解。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国际旅游服务与管理中不仅知道“How to say”,还要知道“What to say”的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视、听、说相结合的交际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通过网站链接了解某个客源国家的概况;通过观看某个国家的人文风俗、禁忌方面 (中英双语)的碟片,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通过论坛的方式对某个客源国的市场前景与市场开拓进行讨论与思考等。做到了不唯书,只唯教学大纲,部分调整教材的体系,严格按教学大纲进行备课,作业的布置也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5]尽量把书中的内容问题化,以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思考、分析目前中国的主要客源市场,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以科研促教学,教学带动科研,不断探索双语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提出针对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方法。本课题组成员积极申报双语的科研项目,如《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对策探索》。

4.加强与旅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6]旅游系逐渐形成了地理优势、科研优势、实践优势和师资优势。不断加强与社会、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横向联系,如到当地拓展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1]郑晴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118-120.

[2]王清蓉.旅游高等教育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9(2):46-48.

[3]孙琦.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8):65-66.

[4]王敏.旅游高等教育的双语教学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30(5):75-78.

[5]黄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初探[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3):44-46.

[6]王莉,陆林.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研究述评 [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487-490.

猜你喜欢
客源国客源双语
客源外移,农村站咋卖油
浅析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对策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张家界入境旅游的影响——基于主要客源国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
沙家浜风景区客流时空特性
吉林省入境旅游市场亲景度分析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客源国概况》教学改革探讨
卷宗(2015年11期)2015-12-19 04:02:43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时空分布对比研究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5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7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10期)2014-09-29 02: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