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探讨

2011-04-12 09:46:51霍飞牛彦明王文昌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职业

霍飞,牛彦明,王文昌

(1.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所谓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具体的说,就是通过就业服务机构等相应机构的专业人员动用科学的理论手段,对求职择业者进行启发、教育及咨询,帮助其确认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职业能力和社会职业特点及其所需要的劳动者素质等,并使求职择业者按照职业特点培养开发自身素质,选择到既符合求职择业者自身特点和需求,又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岗位的过程。职业指导不仅是对求职者进行职业教育分析、职业心理分析鉴定的过程,同时也是提供职业信息,进行职业素质培训的过程。因此,职业指导工作是市场导向就业机制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充分认识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致使高校毕业生急剧增加,其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每年有30%左右的学生不能及时落实工作岗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个人和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严重威胁着国家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因此,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开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通过开展职业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端正思想观点,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标准,增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大量的社会需要信息,帮助他们提高求职技巧,并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使其及早为自己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

第二,开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有利于高校自身的生存发展和改革创新。开展职业指导,高校则可以及时与社会需求联系,并对高校的专业调整和课程设置做出适当的更新,以适应社会需要,使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及时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三,开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二、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无论是机构设置、职业发展,还是专业队伍建设,都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与实际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存在误区

首先,对职业指导工作的理解不全面。据调查高校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职业指导只是一种狭义上的就业指导,认识上的不明确致使其服务内容和范围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如某些高校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专门机构,该机构的就业指导对象范围仅仅局限于毕业生,而忽视了高校中其他的群体,对大多数学生的就业指导呈现空白。指导对象的狭窄,必然导致很多本该开展的内容没有开展,指导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对职业指导的队伍建设不重视。有些高校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等同于职业指导人员。但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指导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职业指导工作一般都由专家进行。而我国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等同于职业指导人员,将职业指导工作作为兼职工作,由于这些人员多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不具备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因此,其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再次,对职业指导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由于职业指导的相关理念和知识在社会范围的普及率还不高,加上高额的教育支出,部分学生和家长又有急功近利的思想,通常使职业指导工作被理解为简单的找工作或落实具体单位,其教育功能往往被忽略。学生及家长认为开展职业指导是一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却无效果的形式教育,因此在思想上不予重视。

(二)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完善

目前,多数高校还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咨询机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还不是很明确,职业指导工作若有若无。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职业指导人员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院 (系)总支书记 (副书记)、辅导员 (班主任)和少数专家,学者等组成,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全面掌握职业指导人员所需的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学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在占有信息方面和知识储备方向均难以满足专业职业指导工作的需要。此外,由于没有专门机构,支持、扶助经费严重不足,相关人员的职称长期在高校得不到认可,待遇也得不到落实,使得高校专职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配备选聘和培养发展问题得不到较好地解决,直接影响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运作。

(三)职业指导工作多数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校,根本就没有为在校大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有些高校即使开了也是出于应付上级检查的目的,通过短期教育或召开简短会议的形式应付差事,内容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致使大多数学生在临近毕业前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情况都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相应的职业发展能力。即使是对那些目前已经尝试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高校,职业指导的形式也仅仅是局限于为大学生开设职业规划课、讲座及个别辅导等,缺乏科学的职业技能,实践环节的辅导。另外专门针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方面的立项研究课题也非常少,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与社会接触较少,实践经验积累贫乏,还没有形成对职业指导的系统认识。

三、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本人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职业指导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加强高校相关部门对职业指导的认识。从职业指导的内容、性质及意义上进行宣传,使高校领导、教师、学生全方位的了解职业指导,并将其作为高校教育工作和发展的一重大环节来看待。具体实施方案为:以校领导为首,开展几次比较大的职业指导会议或讨论,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益教育性的宣传;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和专门的管理人员并制定相应的规范要求,使其形成一体系;对一些具有职业指导经验或兴趣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形成一支具有专业职业指导知识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此外在初期机构建立上,校领导应给予及时的经济和人力支持,以保证学校教师对职业指导的高度重视。

其次,要对学生和家长大力宣传职业指导的意义。学生是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主要对象,对他们进行职业指导教育,对其今后职业选择,定位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具体方案为:让高校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认识到开展职业指导的必要性,如对刚入学的学生,在入学教育的同时,灌输进行职业指导教育的必要性,使其从入学开始就认识到职业指导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接受职业指导教育。同时对学生家长要认真解释、宣传为高校学生开展职业指导的意义和必要性,在学生接受的同时也要得到家长的认可。

(二)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实现职业指导工作有章可循

首先,通过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实现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规范化。具体包括国家应明确指示各高校应设立专门的职业领导机构,建立有效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该机构应整合现有的学校德育研究部和就业指导部的力量,调动职业指导的各个环节,从宏观上调控内外专家、学生、家庭、企业以实现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其次,组织编写正规的系统化的职业指导教材。是否具有成型、合适的教材标志着该项课程是否达到正规,因此在高校职业指导教育中,迫切需要一套成型的符合高校学生不同阶段使用的指导教材。这些教材需要国家职业指导中心或有关部门立即召集高级专门职业指导人员编写,并且立即出版马上投入使用。这也是职业指导工作得以推动的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再次,鼓励职业指导工作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要求各高校主动与劳动部门联合,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就业说明会等。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访问、召开座谈会和电视录像等方式,让学生尽可能了解社会的就业状况及各种职业的性质,对人才素质的规格要求等,从而有针对的开展工作。

最后,实行政策倾斜,激发广大职业指导工作者的积极性。职业指导的理论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其原因除它是一门新型学科,相关研究教师还很少外,本人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政策激励不够。无论从待遇上还是职称上对从事专门职业指导的教师来言,都没有任何相关政策,如果采用政策激励的话会带动一些从事专门职业指导的教师对其所从事的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申请相关课题,通过进修或自学等方式,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改善教学风格,以达到丰富和完善职业指导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分层次开设相关课程,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对高校学生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针对毕业学生,要保证职业指导教育的全程化,具体做法为:

对一年级的学生开展相应的职业指导课程,如成才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等,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职业状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个人成长目标,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定位和规划。同时高校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将其确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自己大学生活的奋斗目标,这样的话就可以消除以往大一学生入学后迷茫,不知所从,迷失方向的现象,及早将那些沉迷于网吧、游戏等误区的学生唤醒,投入到学习中。

对二年级的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让高校学生认识到任何一门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并提示他们对其将来的职业应遵循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同时还应在此方面,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合力制胜的信念以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以适应今后的职业圈。

对三年级的学生开展就业与创业方面的课程,并在其中贯穿一些必要的法规政策。让高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如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深入钻研,同时教师应在此时正确引导,培养其在相关领域的创业精神,同时还应使其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不能盲目行事,要依据政策法规脚踏实地的办事。在培养其创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其竞争能力。

对四年级的学生举办就业指导专题讲座,主要是在毕业生洽谈会之前开展一系列的就业讲座,如就业时应注意的礼仪讲座,面试时应注意的问题,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自信心等方面的讲座。

此外,当前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当前择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就业竞争问题带来的压力,会波及其心理,从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有的表现为不敢面对,具有逃避心理,有的过于高估自己,眼高手低。对于这种状况作为专业职业指导机构要将择业心理辅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方法为:专业职业指导教师应认真分析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介绍一下常用的心里调试方法,对其进行心里健康教育,采取一些心里测试方法,如对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通过测验分析,使其明确自己的个性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减少由于择业的盲目性带来的不必要的心里挫折。

[1]花军,何咸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11(3):53-55.

[2]王坚,李璐.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 [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12(6):38-41.

[3]沈秀清,周孝怀,崔昌华.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13(3):71-74.

[4]段志强.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发展[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学报,2007,15(3):96-98.

[5]胡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12(6):45-46.

[6]赵丽艳.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4):181-183.

[7]李志,张慧.高校大学生择业标准调查及就业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4):121-125.

[8]赵志伟.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初探[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4):108-109.

[9]邓秀成.浅析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J].消费导刊,2007(9):155-156.

[10]邓朝晖.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J].教育管理,2008(3):60-62.

[11]童丽.建立完善的职业指导机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6(2):11-15.

[12]张伟.国外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实践经验及启示——以日本为例[J].教育纵横,2007(10):71-73.

[13]愈来德.论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就业指导,2007,9(26):111-112.

[14]张建辉,魏志玲.试论学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 [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3):34-35.

[15]王平.浅论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J].大视野,2008(11):11.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我爱的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