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8 例临床分析

2011-04-12 08:48白治军王志扬
食管疾病 2011年2期
关键词:硬膜外伤性分型

白治军,王志扬,张 倩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E)又名外伤性硬膜下水瘤,发生率大约为颅脑损伤的1%,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0%[1]。2003 年6 月~2010 年12 月本院共收治TSE 患者38 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 例中,男30 例,女8 例,年龄3 个月~79 岁,平均46.2 岁。38 例均有头部外伤史,其中车祸伤17 例,摔伤9 例,打击伤7 例,坠落伤5 例。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36 例,呕吐15 例,意识障碍8 例,偏瘫5 例,语言障碍3 例,癫痫发作2 例,不同程度精神症状5 例。

1.2 影像学检查 均行CT 检查,CT 扫描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颅内骨板侧低密度影,呈弧形或新月形,CT值7 Hu 左右,积液的密度比脑组织低,与脑脊液相似。17 例表现为微高于脑室密度的低密度影,CT 值为7 ~28 Hu。有4 例发展为硬膜下血肿,可能系再出血所致,其CT 值升高。外伤距发现积液时间:<3 d 7 例,3 d ~3 周26 例,>3 周5 例。积液均位于幕上,其中单侧28 例,双侧10 例,以额、颞部多见,额顶区及颞顶区次之。积液量20 ~200 mL,其中<60 mL 18 例,60 ~100 mL 14 例,>100 mL 6 例。

1.3 治疗方法 在外伤急性期均应用脱水、对症治疗,行CT 动态观察,一旦出现TSE 积液特征,立即停用脱水剂,加强神经营养及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微循环的药物,配合高压氧治疗。当症状加重,CT 示积液量增多时行手术治疗。本组行钻孔外引流12 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TSE 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持续外引流并加压包扎3 例,前囟穿刺硬膜下置管持续外引流3 例,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4 例。

2 结果

本组16 例经保守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复查CT示积液消失11 例,明显减少5 例。22 例症状加重,其中4 例伤后1 ~3 个月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均经手术及穿刺治疗痊愈。随访6 ~12 个月,CT 检查积液均未增加或复发。

3 讨论

TSE 的形成机理众说不一,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2]:①目前多认为系颅脑损伤时,脑表面的蛛网膜破裂,形成一个单向活瓣,使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而不能回流,逐渐形成张力性液体滞留;②颅脑损伤破坏血脑屏障,血浆成分渗出形成积液聚集于硬膜下腔;同时使积液内蛋白含量增高,渗透压亦升高,将周围脑组织和蛛网膜下腔的水分渗入积液内,积液不断增大;③颅脑损伤时因外伤瞬间产生的颅内各腔的压力平衡失调,导致蛛网膜破裂,脑脊液向低压区聚集,形成硬膜下积液。

国内学者对TSE 进行了分型,刘玉光等将TSE分为4 种类型[3]:消退型、稳定型、进展型、演变型,以上分型对是否采取手术治疗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于CT 动态观察积液不断减少,临床症状好转,属于消退型TSE 者,无需手术治疗;对于CT 动态观察积液不增加,属于稳定型TSE 者,若脑受压或临床症状明显者应手术治疗,否则非手术治疗;对于CT 动态观察发现积液增加或TSE 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且有脑受压和相应的临床症状,属于进展型或演变型TSE 者,需手术治疗。本组38 例中消退型13 例,稳定型9 例,进展型12 例,演变型4 例。根据分型我们对16 例TSE 病人进行了保守治疗,22 例TSE 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TSE 分型对指导治疗非常实用和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TSE 的手术方式选择:大多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对于体外引流后虽然临床症状改善,但积液未减少或拔引流管后积液又增加或临床症状又加重者,可考虑积液腔-腹腔分流术,本组4 例先后两次钻孔引流均不能解决积液,最后采取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治愈;对于多房性积液的病人,需要开颅切除包膜;对于前囟未闭的患儿采用普通静脉留置针,经皮前囟侧角穿刺持续引流;对于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TSE 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持续外引流。本组手术治疗的22 例中行颅骨钻孔引流12 例,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4 例,静脉留置针穿刺持续外引流6 例,效果满意。静脉留置针穿刺持续外引流具有以下优点:①无创面,拔管后恢复快,无瘢痕。②密闭性好,易于固定。③留置针进入硬膜下腔时即可退针芯,不易伤及脑组织;专用透明敷贴可覆盖整个留置针,不易脱管、不易感染、方便观察穿刺部位。④操作简便易行,免去局麻,直接穿刺,不必更换针头。⑤留置针可保留5 ~7 d ,可避免反复穿刺抽液,减少了颅内感染机会。

部分TSE 可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4,5],考虑其形成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硬膜下长期积液形成包膜并且积液逐渐增多,导致桥静脉断裂或包膜壁出血,并且积液中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使出血不止形成血肿;头部的再次受伤,在TSE 附近的桥静脉撕裂出血形成血肿;颅骨缺损合并TSE 若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头部轻微受伤可引起脑表面血管出血形成血肿。本组38 例有4 例伤后1~3 个月出现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治愈。保守治疗者自发病起1 个月内每周复查CT,1 个月后每2 ~3 周复查CT;对积液未完全消退的出院患者,应告知其仍有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每月复查CT,既能及时了解积液的发展情况,又能及早发现TSE 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者,及时手术干预。

[1]王忠诚.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48-450.

[2]李谷,陈景森,徐锦芳,等.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6(6):370-371.

[3]刘玉光,贾涛,刘猛,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分型与临床特点[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0):763-765.

[4]邓锋华,曾波,曾晓华,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19 例分析[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245-246.

[5]艾文兵,陶胜忠,陈坚,等.演变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5,7(3):356-358.

猜你喜欢
硬膜外伤性分型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外伤性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诊治分析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