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

2011-04-12 07:41徐世平
关键词:甘肃甘肃省三农

徐世平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法学教研部,甘肃 兰州730070)

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

徐世平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法学教研部,甘肃 兰州730070)

甘肃省在中国贫困地区中较有代表性,中共甘肃省委解决 “三农”问题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丰功伟绩在甘肃省的鲜活例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动实践。这些经验是:坚持发展的观点,准确把握省情特征,充分认识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用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依靠政策法律二元模式调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解决 “三农”问题,坚持党对 “三农”问题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三农”问题;经验研究

回顾中国共产党解决 “三农”问题的历程,从建党到建国,在土地革命、解放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从建国到文革结束,强调农业为工业、农村为城市提供积累,农民就地发展,主要依靠农业致富,提出了农业合作化、农民集体化、农村公社化等理论,后来发展为农业工业化、社会化,此后升华为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形成一系列思想理论、政策措施和法律制度。

以甘肃省为例,总结中国共产党解决 “三农”问题的经验,其意义在于样本的典型性。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是传统农业省份,地貌复杂多样,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气象灾害频繁,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教育相对落后,社会发展滞后,多民族聚居。甘肃省在中国贫困地区中较有代表性。从 “三农”基本情况看,甘肃土地辽阔,但可利用面积少,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气候类型差异较大。淡水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发,其中甘肃南部八县 (区)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初见成效,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效果显著。甘肃省 “三农”基本情况是中国“三农”基本情况的生动写照,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丰功伟绩在甘肃省的鲜活例证。中国共产党解决甘肃省 “三农”问题的经验是全国经验的典型反映和中观缩影。

以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为时代背景,以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省的实践为现实基础,回顾其解决问题的基本做法,寻求其开展工作的重点重心,明确其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提炼其理论创新的思想轨迹,总结其实践创新的发展路径,具有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强烈的现实意义。甘肃省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省解决 “三农”问题经验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是:

(一)始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解决 “三农”问题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来抓,坚持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和实施科教兴农不动摇,实行分类指导,初步找到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路子,全省农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省内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起步;优势特色产业和产品的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初见成效;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成效显著。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01元增加到2008年的2 329元。[1]

(二)准确把握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阶段性特征

甘肃省的农村改革发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具体表现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初步形成,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水资源匮乏的趋势难以逆转,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但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但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支持保护体系初步建立,但对农业的投入主要依赖于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但农民素质同劳务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但基层组织建设相对薄弱,农村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滞后,扶贫开发的任务仍很艰巨。总体上,甘肃省处在一个加大统筹力度、夯实发展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转移就业、逐步减少农民,立足改革创新、加快农村转型的重要发展阶段。

(三)充分认识甘肃省 “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从全国情况看,中共中央充分认识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提炼为“三个最需要”,即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2]这一重要论断在甘肃省解决 “三农”问题的实践中有着极端重要性,之所以强调 “极端重要”,是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甘肃农村改革发展自身的内在需要。农村改革仍然是甘肃省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甘肃省发展的战略基础。如果抓住机遇,就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否则,将会进一步拉大甘肃省与全国的差距。

二是甘肃扶贫实践的迫切需要。甘肃省是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8%左右。农村贫困人口总量较大,扶贫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三是甘肃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共同需要。甘肃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24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26%,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17.6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9.6%。[3]少数民族地区与其它地区相比,发展差距在继续拉大。

四是甘肃宗教事务依法管理有序发展的需要。甘肃是一个多宗教、多教派的省份。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信奉上述五个宗教的信徒遍布全省各地,甘肃宗教信徒多,分布广。全省有信教群众34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15%。甘肃宗教教种齐,历史久。宗教教派杂,影响深。甘肃省的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科学发展与 “三农”问题看似不同,但却彼此重叠,实质上是一个问题不同认识维度。

五是当代中国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维护稳定的战略需要。甘肃地处西北要冲,是对外开放的陆路通道,是各民族大融合的前沿地带,是西北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4]甘肃省的 “三农”问题与扶贫开发、民族发展、宗教信仰、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维护稳定相互交织,情况复杂,成为目前社会焦点、民生难题。

只有解决了上述综合难题,才能实现甘肃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坚持不渝用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 “三农”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全国范围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甘肃省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实践成果,这一实践成果已经证明、正在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区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甘肃省在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方面有着血的教训,“通渭问题”就是其中最为惨烈的一幕。1965年7月5日,中共通渭县委就此事件写出报告 《通渭的历史经验教训》,这个报告称: “全县人口死亡60 210人,死绝了2 168户,1 221个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外流11 940人……”[6]经历了 “通渭问题”的甘肃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悲惨教训,也将永远珍视用科学的理论成果和科学的发展思路来指导 “三农”问题。

(五)依靠政策法律二元模式调控 “三农”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领域经历了革命战争时期主要依靠党的政策办事逐步向和平建设时期既依靠政策、又依靠法律办事的转变过程。我国 “三农”领域的调控,从建国以后到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政策调整为主、法律调整为辅。改革开放以来,既依靠政策调整、又依靠法律规范。与全国情况相适应,甘肃省各级人大和政府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各种政策,保护农民权益,提高农业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这种政策与法律并存的调整机制,充分发挥了二者的优势和特点。政策的灵活性和直接针对性较强,以其广泛宣传、领导主导、群体发动、效果明显而家喻户晓。法律是国家调整“三农”问题的规范性文件,以其内容稳定、刚性保护、固化权利、明确义务而发挥着自身作用。[7]

(六)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在解决 “三农”问题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基础是以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8]从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看,中国共产党将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和城镇化作为改造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因素。在三十多年来甘肃省农村改革中,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微观经营主体,培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促进了农产品和农村其它生产要素的流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一直是贯穿中国农村改革的一条主线,[9]农村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七)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解决 “三农”问题

针对甘肃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区域差别巨大、发展程度不同的省情,中共甘肃省委解决“三农”问题时,始终保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方针。在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科学规律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中共甘肃省委根据因地制宜和区域化布局的原则,制定不同区域产业发展的指导性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引导农业发展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片和产业带。

(八)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 “三农”问题的领导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根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既是解决 “三农”问题正确政治方向的核心,也是进一步解决 “三农”问题的根本保证。[10]

反思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省解决 “三农”问题的经验,阐述其价值理念、基本历程、现实基础、理论依据、制度保障、改革取向、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和主导力量,有助于在理论上尝试科学化和系统化。始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解决“三农”问题,是历史发展的简要回顾,说明我们解决了甘肃省哪些 “三农”问题。准确把握甘肃省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阶段性特征,是对当前甘肃现实状况的基本分析,是研究经验的现实基础,说明甘肃省 “三农”问题的基本情况是什么。甘肃 “三农”问题与扶贫开发、民族发展、宗教信仰、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维护稳定相互交织,充分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有助于厘清 “三农”问题的基本定位,说明为什么要解决 “三农”问题。坚定不渝用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 “三农”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是提炼经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靠政策法律二元模式调控 “三农”问题,这是形成决策的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经济改革,这是农村发展的改革取向,是描绘农村改革的一条主线。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解决“三农”问题,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发展道路,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甘肃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 “三农”问题的领导,这是甘肃 “三农”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

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总结中国共产党在甘肃解决 “三农”问题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困难和成绩面前如何应对的经验在甘肃 “三农”领域的具体化,提炼这些经验有利于增强理论的针对性、具体性,为全国的理论创新增加西部实践和鲜活素材,也为中国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借鉴。

[1]甘肃年鉴编委会.甘肃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8):89.

[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

[3]沈言实.扶贫开发任重道远 [N].甘肃日报,2010-06-30 (5).

[4]沈言实.支持甘肃发展是维护全国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 [N].甘肃日报,2010-06-01(5).

[5]王伟光.3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十条重要历史经验 [J].人民论坛,2008-11-01(11).

[6]杨继绳.通渭问题—— “大跃进”五十周年祭 [J].炎黄春秋,2008(10):41.

[7]徐世平,李晓棠.农业立法国际比较与中国路径选择 [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7):146.

[8]武力.论中国共产党对 “三农”问题的探索 [N].光明日报,2004-11-30(5).

[9]李明,郭宇.中国共产党解决 “三农”问题的基本经验 [J].科学社会主义,2006(1):33.

[10]张新华.新中国探索 “三农”问题的历史经验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356-426.

Study on CPC's Experience in Addressing the Issues of Agriculture,Farmers and Rural Areas——Take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XU Shi-ping
(LawTeachingandResearchDepartment,PartySchooloftheGansuProvincialCommitteeofCPC,LanzhouGansu730070,China)

Gansu Province is a typical poverty-stricken region in China.The experience of Gansu Province Committee of CCP in addressing issues of agriculture,farmers and rural areas proves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of CCP,and represents sou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Theories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uch experience includes insisting on the outlook of development,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province,fully recognizing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e,farmers and rural areas,following scientific theories in practices,employing both policy and law tools,adhering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reform,addressing the issues of agriculture,farmers and rural areas progressively,and following the leadership of CCP.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Lssues of agriculture;Farmers and rural areas;Experience study

D24

A

1671-816X(2011)01-0001-04

(编辑:程俐萍)

2010-12-04

徐世平 (1975-),男 (汉),甘肃会宁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行政法学和农业法学方面的研究。

2009年度全国党校系统课题 《中国共产党解决 “三农”问题的经验研究》最终成果 (200917)

猜你喜欢
甘肃甘肃省三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