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莲, 张国华, 于佩琴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县城家庭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王春莲, 张国华, 于佩琴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作者通过对2136份县城村镇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学习家教观念较差、不良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等原因,影响了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其主要因素是家庭教育水平低、家庭教育环境差,政府有关部门又缺乏对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工作。为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搞好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大教育网络,做学习型家长的途径,以尽快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促使县城的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县城家庭;儿童;教育;观念
教育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样是这个工程中的三大支柱之一,而家庭教育又是这个工程中的基石,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我国县城有2000多个,人口总比例较大。自1983年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在“石浦小学”成立以来,在全国有很多县城出现了县级、市级和省级示范家长学校,也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机构。但是在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我们对承德市县城家庭教育现状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综合调查结果显示,县城家庭的教育观念还存在一些问题,需亟待解决。为了提高县城家庭科学教育的水平,促进县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本文试图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及归因探索出一些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
1.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学习家教观念较差
在调查问卷中农村父母是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1.2%,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占44.1%,小学或小学以下占13.1%,这说明我国农村基本扫除了文盲,但文化水平依然较低。问卷和访谈显示,县城只有11.4%的家长是通过报刊杂志进行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其余主要是通过邻里交流或前辈交流获得的家庭教育知识。很多家长缺乏学习观念,认为教育孩子不需要专门学习。针对县城家庭教育的新情况:双生或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小康环境、信息社会的影响,激烈竞争的大环境熏染等史无前例的新特点,再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方法教育今天的孩子,就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
2.家长存在不良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方式
(1)对孩子学习水平的高期望和高压力。问卷和访谈显示很多家长对孩子存在的过度期望和高压力及教育方法不当。在这种心态下,使孩子感到望尘莫及,产生学习挫折感,缺乏成功感而丧失自信心,使学习缺乏动力。
(2)认为好孩子是“训斥”出来的。访谈显示有些家长认为好孩子是“训斥”出来的,表现为每天批评孩子的次数过多。调查问卷中 “家长批评孩子的情况”这一项有60.5%的父母很少批评,“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批评孩子过多,容易伤害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不利。如问卷中批评孩子每天2-3次以上占5.1%,每天3次以上、时时批评敲打是13.9%,就显得批评过多。教育对于成长中的学生需要运用批评这种方式,批评要适当,如果过之或不及,教育均不能收到理想效果。应以表扬为主,多鼓励孩子。
(3)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较普遍。问卷中“你认为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这一项有2.8%父母是打骂压服,22.8%的父母训导,6.2%的父母顺其自然(不管),65.8%的父母采用正面教育,即运用赏识、鼓励、说服树立榜样的方法。但是在访谈中了解到,有些家长虽然在观念上认识到教育孩子应该赏识、鼓励、说服,但恰当的对孩子运用鼓励赏识教育较少。受传统的“棍棒出孝子”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行动上教育孩子仍然简单粗暴。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容易使孩子具有对抗性或攻击性行为,这种趋向的儿童容易出现品行障碍,或出现胆小、退缩、懦弱、强迫、恐惧等心理障碍。
(4)有些父母双方教育孩子不一致,使孩子心理无所适从,对孩子成长不利。问卷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情况是”选择先商量后统一意见后再受教育、父亲或母亲出面教育的选择分别是49.4%、24.5%,而这一项中各持己见但不当孩子面争执的、当孩子面各持己见的、父母相互推脱的分别是13.1%、10.1%、2.1%,即25.3%的父母教育孩子不一致,这种表现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心理产生矛盾和困惑。父母双方应该在背后通过商讨达成一致的教育态度,然后对孩子施加影响。
(5)父母对孩子过分保护和溺爱。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因为现在孩子少了,家长怕孩子出问题,总是包办代替孩子做事。如为孩子整理床铺或收拾书包,把孩子当“皇帝”,自己充当“奴隶”的角色。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很少从事家务劳动。因此使一些孩子出现自我为中心严重、责任感缺乏、道德感低、能力差的现象,严重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目前县城家庭教育观念中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第一,由于家长综合文化素质较低,容易缺乏学习意识,很难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第二,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而使家庭缺乏图书资料等,使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儿童发展主要有四大要素:先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其中,环境和教育因素对人的发展又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当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显示了问题,必然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美国一项关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的调查结果,孩子的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经济地位高、家中有很多书等因素,与孩子考试成绩有很强的正相关,也说明了父母文化素质和家庭环境情况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第三,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缺乏对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工作。
1.搞好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大教育网络
(1)继续加大学校进行家庭教育宣传的力度,通过学校举办家长培训,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家校合一,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共同进行教育。
(2)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家长学校。为了解决教育师资不足,妇联、教育行政部门、各大媒体要鼓励、扶持教育专家、学者们等社会力量兴办家长学校,举办专家讲座,科教下乡活动,唤起农村广大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为广大家长排忧解难,及时解决家长们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
2.做学习型家长,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观念
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广大家长不断学习当代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对此,建议县城广大家长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家长要有一个学习观。了解一些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按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如关于婴幼儿(0-6、7岁)阶段教育,0-3岁是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日本教育家松原达哉说:“婴幼儿时期,是孩子一生当中身心发育最显著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期间不抓紧教育和指导,掉以轻心,放任自流,孩子的一生就毁掉了”。又如小学时期要善于运用表扬、鼓励等各种心理学方法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等习惯。
(2)家长要有一个健康心理观。研究表明,家长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本身为孩子树立一种良好的榜样。研究表明幸福、心理健康的家庭孩子比不幸家庭的孩子将来家庭幸福和心理健康的比率高的多。
(3)家长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观。大量的家庭教育经验表明:如果父母在家里摆麻将桌、大吃大喝、来来往往的朋友不断,抽烟,不运动,不吃早饭,生活作息无规律,在家里不读书、不看报,家里没有读书的气氛,孩子在这样不良的生活方式下,就不能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有个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增进全家的身心健康。
(4)家长要有一个平等和谐的亲子观。“亲其师,信其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才能让孩子听父母的教诲,那就需要创建一个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即父母对孩子要“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采用“民主集中制”的家庭教育方式。把孩子当朋友一样尊重,不采用封建家长制的打骂、强制等简单粗暴的作风。给予孩子发展兴趣爱好的自由和空间,经常和孩子交流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对孩子表示信任,给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包括家务劳动的机会,善待孩子的考试失利,注意鼓励孩子等。
搞好县城的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才能够促使县城的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1]张彦云.心理学教程[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2]高月梅.幼儿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G78
A
1005-1554(2011)01-0092-02
2010-12-06
王春莲(1966-),女,河北滦平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公共课部教授。
本文为2010年度承德市教育规划课题重点研究项目,编号1010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