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阁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承德 067000)
学校教育是国家的一只“鼎”
胡秀阁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承德 067000)
学校教育就是国家的一只“鼎”,作为国家之“鼎”的教育若要稳固兴盛少不了三条腿的支撑,即技术、制度和愿景。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愿景”。只有有了“愿景”,“技术”和“制度”才会被赋予灵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的被激发出来,从而目标一致、同心同德,去完成教育自身价值的最终实现。
教育;愿景;价值实现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关乎一个国家民族的进步与成长,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一个国家的强盛,从表面上看是经济的、军事的、科技的,其实透过表象,骨子里却是文化教育上的强盛。
当下,对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讨论可谓如火如荼。不管是来自学界的还是来自民间的,不管是在主流媒体上还是在网络的博客论坛上,对中国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质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建国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我国的教育从总体上看是失败的。主要表现在把学校当成了一部生产加工的机器,新生是原材料,毕业生是产品,标准统一、模式刻板、急功近利,丢了西瓜捡芝麻,与教育培养人的个性,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性的本质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全盘否定,固不可取,断言失败,也言之过早。但毋庸置疑,我国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有些甚至是本质问题确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并加以解决的。对学校教育进行重新审视、检讨和建构迫在眉睫。
学校教育是什么?我以为,学校教育就是国家的一只“鼎”。
“鼎”乃立国重器,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而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强盛兴旺的标志,恰是国家之“鼎”。
“鼎”之稳固,须有三条粗壮的腿,作为国家之“鼎”的教育若要稳固兴盛同样也少不了三条腿的支撑,即技术、制度和愿景。
它是学校各种教育技术的总称。它包括学校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大类。
硬件技术指的是一个学校做好你这个层次的教育必须具备的各种硬件设施,包括: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操场等工具和设备。
软件技术则是指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师素质、教育技巧以及运用硬件技术的能力水平等,这是搞好学校教育的关键。一个学校的教育归根到底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所以说教育的成败在教师。
“技术”是支撑学校教育发展进步的基础和前提,是进行现代化教育所必须具备的。
“制度”是一个学校的体制结构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所遵循的各种规定和章程的总称。学校不能没有“制度”,它是教育教学开展的“规矩”,有了这些“规矩”,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才能从容不迫、有序进行。科学的、合理的、严密的“制度”是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保证。毋庸讳言,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存在着诸多弊端,如以应试教育为核心、考核标准统一刻板、上边统得过死、行政衙门式管理等,这些弊端不破除,中国教育就不可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这些不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支撑中国教育的第三条腿。
“愿景”有三个层次:
(一)“学生愿景”。即学生心中老师的样子、学校的样子和自己的样子。一个好的学校要善于通过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结合自身实际、兴趣爱好树立起一个自身成长进步的愿景目标,即“我要做怎样的一个学生?”“我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二)“教师愿景”。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但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优质的学校教育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所谓教师的高素质,指的不仅仅是教学技术的高明,更重要的是这只教师队伍要有一个共同的教育的愿景目标,即“我们要办什么样的教育?”“我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我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不仅要有这样一个愿景目标,而且还要具有一种为这个愿景目标动心忍性、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毅力。
优秀的教育管理者要善于通过引导、鼓励、选拔及制度约束等方式建立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从而给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鲜活的动力。
(三)“学校愿景”。即“办成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一个学校一定要结合本校实际(教育专业、层次、对象等)、本地实际(经济发展、区位特点、人才需求等)构建起一个学校发展的愿景目标。只有有了这样一个“愿景”,一个学校的发展才会有方向、有动力、有奔头。
优秀的学校教育就是要使自己的学生有 “成长愿景”,使自己的教师有“工作愿景”,使自己的学校有“发展愿景”,并善于将这三重“愿景”高度统一在一起,以学生的“愿景”为核心,以教师的“愿景”为动力,以学校的“愿景”为方向,构建起一个能体现本地实际本校实际的“教育愿景”,以其作为一面旗帜,将学生和广大教职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目标一致,向着学校教育的这样一个“愿景”努力奋进。
毋庸置疑,在当下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管理者们更重视的是“技术”和“制度”这两条腿,认为有这两条腿了,一个学校就能立起来了,就能向前走了,教育也就完成了。其实这是对学校教育认识的误解和扭曲。这种观念将教育简单化了,忽视或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学校教育这只大“鼎”的第三条腿“愿景目标”的存在价值和重要意义。于是我们看到,一说办学校搞教育,则是大兴土木盖大楼,大把花钱进设备,煞费苦心订制度,好像是有了“技术”和“制度”这两把刷子,学校教育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是十分错误的。“技术”固然重要,“制度”也必不可少,但它们不是万能的。须知教育是开发、改造、完善人的灵魂的工作,其复杂性绝非一般工作可比。“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或手段,如果没有目标,拿着它不知道干什么的话,很可能拿着它不是去“栽树”而是去“砍树”了;“制度”更是如此。学校教育不能没有制度,但又不能过分依赖制度。教育中的制度要有一定的弹性,过分依赖制度的结果就是把学校当成了一部机器,把教师当成了工人,把学生看成了产品,把教育当成了生产加工的流水线,其结果必然是生产出的“产品(学生)”标准统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学校教育绝不能只靠“技术”和“制度”这两条腿来走路,那是站不起来的,即使站起来了也会摇摇晃晃随时都会摔倒的。学校教育要想站稳还必须依赖第三条腿——“愿景”。有了这个“愿景”,“技术”和“制度”才会被赋予灵性,而不再是死的东西,就能充分发挥它们的“才能”,推动学校教育向正确的目标前进;有了这个“愿景”,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的被激发出来,目标一致、同心同德,去完成教育自身价值的最终实现;有了这个“愿景”,教育这只国家之“鼎”,才能坚实稳固,为国家经济、军事和科技的发展提供雄厚的底蕴和支撑。
[1]孟繁华.构建现代学校的学习型组织[J].比较教育研究,2002(01).
[2]包祥.愿景管理:学校发展的长久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5-07-26(6).
G521
A
1005-1554(2011)03-0098-02
2011-05-06
胡秀阁(1965-),男,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