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宣传思想的鲜明特色

2011-04-11 20:39李本义
关键词:孙中山主义舆论

李本义

(湖北大学 党委宣传部,湖北 武汉 430062)

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时常奔走海内外,所到之到,皆把传播革命思想放在革命工作的首位,或演讲、接见记者,或撰文、著书立说,或创办报刊,旨在大力宣传革命思想,推动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向前发展。他还通过不断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与时俱进的提出了一系列加强革命宣传的精辟见解,营造了有利于中国革命的正确舆论导向和国际舆论环境,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宣传思想,成为指导近代中国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

(一)以主义感化军队,使之为主义而奋斗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宣传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武装斗争与革命宣传并重,提出“感化就是宣传”的思想。1923年12月,孙中山在广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中指出:“武昌之役,虽属军队奋斗之大胜利,然此次成功,乃由党员以党义奋斗之结果,感动军队而来”,是革命党人深入清朝新军进行革命宣传的结果。然自辛亥首义12年来,党员却停止了奋斗,“吾党用军队奋斗多,用党员奋斗少”。因此,“吾党此次改组,乃以苏俄为模范,企图根本的革命成功,改用党员协同军队来奋斗”,党员为主义而奋斗。他在肯定从前党员“出外宣传,发挥主义,非常踊跃”的同时,也批评了只靠军队奋斗、“以利结合,鲜有以主义感化其部下”的错误言行,要求军队必须革除“将士升官发财、自私自利的思想”, 党员必须用“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内容”进行感化宣传[1]501-502。“我们要人明白民国的好处,必须要用普遍的宣传去感化人,万不可专用兵力去压制人。如果专用兵力,就是一时成功,还不能根本改革人的思想,变更人的习惯”,改变的根本办法就是感化[1]574。可见,要取得革命成功,军队的力量固然不可缺少,但主义的力量十分强大,必须宣传党的主义,必须发挥宣传的重要作用,把宣传工作放在革命工作的首要位置。

(二)舆论之力较武力为大

孙中山毕生注重思想宣传和武装斗争,把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放在比军队奋斗更重要的地位加以强调。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对宣传工作的认识上升到革命成功的关键这个高度,提出思想宣传工作比军事斗争更重要的思想,强调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使人民明白救国的真理。1923年1月,他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改进大会上强调:“党的进行,当以宣传为重。宣传的结果,便是要招致许多好人来和本党做事。宣传的效力,大抵比军队还大。古人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宣传便是攻心。”孙中山阐述了从前推翻帝制,取得革命成功的原因,除了武装起义外,就是“宣传得力”,批评了国民党在掌握军队和政权后不注重宣传的错误倾向,并用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论证了“宣传这种武器比军队还强”的道理[1]6-7。他号召全党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宣传工作,努力争取民心,争取四万万中国人民心向革命党,投身中国革命事业。同年12月,孙中山在广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中再次重申,宣传的效力远大于军事之力,全党同志务必加强党的宣传工作,要通过努力宣传,“使人心悦诚服”,要把党的主义,“潜移默化,深入人心”,“要合群策群力,大家去奋斗”,才能“造成一个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国家”[1]568-571,这样才算收到宣传的功效,才能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

(三)报刊是党的喉舌

孙中山是继康有为之后,热衷于创办党报、鼓吹党报喉舌的政治人物。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不仅重视创办革命机关报,而且坚持以报刊为阵地,传播党的主义,宣传革命思想,视报刊宣传为“党之喉舌”,报刊“大声疾呼,发聋振瞆”,能“尽宣传之巨责,收文字之奇功”[2]257。认为宣传工作是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是党的极其重要的工作,新闻记者是“纠正人心”的宣传者,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言人。他说:“政治之发动,足以导其机;学术之进境,足以救其偏;风俗之隳败,足以匡其失;即社会之改革,人心之纠正,亦惟记者是赖。”[3]653孙中山还在改组国民党的同时,加强了对党报党刊的整顿,一批党报党刊相继成为国民党各级的机关报,党报的喉舌作用日益凸显。

(四)必须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领导

孙中山指出:宣传就是“以主义征服”,让“人民心悦诚服”[1]432。只有通过努力宣传,才能感化全国人民,使人民群众自觉认可和支持党的革命和建国事业,才能实现建国理想;因此,宣传工作者必须担当改造国家、建设国家的重任。他告诫全党,军事的奋斗是要推翻封建帝制,消灭封建军阀;宣传的奋斗是改造社会,感化人群。军事斗争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改造国家,首先要从根本上改造人民的心理,所以“感化人群的奋斗更是重要”[1]286。他强调,宣传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必须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领导;要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就要有一个最便利的机关、最巩固的机关。这机关是什么呢?就是党。”[4]7只有建立党的宣传机关,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领导,才能实现党的主义和建国大业。他批评了过去缺乏组织、系统的“人自为战”的个人宣传格局,强调努力于党的有组织、有系统、有纪律的奋斗,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注重政治工作特别是宣传工作,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领导。

(五)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宣传革命思想、唤起群众方面,孙中山对新闻媒体和记者寄予殷切期望。他强调:“报界宜造成健全政论”[3]611,“健全一致之言论”[5]356。孙中山在总结民国成功的经验时,肯定了新闻界“鼓吹宣导”的功效,指出民国之建设,新闻记者必须继续“指引维持于后,俾我国民得所指南”[5]336;必须“抱定真理,一往不渝,并牺牲一切精神、地位、财产、名誉,使吾所抱之真理屹不为动,作中流之砥柱”[5]337;新闻媒介应“毋激而过,毋党而偏,以国民利福为前提”[5]558。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孙中山十分关心学生的爱国运动,对时任《民国日报》总编辑的邵力子大力报道北京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壮举“嘉许不已”,并专门指示:“《民国日报》要大力宣传报道北京学生开展的反帝,立即组织发动上海学生起来响应”[6]231。上海《民国日报》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成为关注中华民族命运,声援人民的爱国斗争的舆论阵地。孙中山认为,宣传工作应坚持宣传理想,捍卫真理,用理想和真理引导国民,这体现了孙中山作为一名伟大政治家在舆论宣传方面的远见卓识。

(六)维护人民新闻自由权利

孙中山重视言论自由,并从资产阶级民权观点出发,主张人民享有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他一再痛斥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压制言论自由。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主持南京政府参议院仿效欧美为新生的共和国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明文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5]220。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立法形式确立人民的新闻自由权利,在新闻史上有重要意义。当然,言论自由并非任何人的放任自流,“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7]120。孙中山的新闻思想和新闻自由观念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典型代表,也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生动体现。

(七)不断创新宣传方法

孙中山要求,舆论宣传应讲究技巧,使党的主义深入民众大脑,引导民众接受革命思想,唤起民众为党的主义而奋斗。首先,媒体及其记者必须用事实说话,言论一致,取信于民。其次,必须至诚有恒,即有“至诚感神”的品质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权利与荣华,“专心为党的事业奋斗[8]351。至诚有恒不仅是宣传工作者应有的品质,更是宣传工作的重要技巧。第三,必须因人而异,通俗易懂。要针对不同的受众,循序渐进的进行宣传引导,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宣传民众,民众才会感到亲切有味,才容易理解党的主义和革命道理,才能自觉投身革命,这样才能提高宣传对象的针对性,才能达到迅速传播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革命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式共和国的目的。

(八)加强对传媒的统一管理

自五四运动以来,随着革新思想的掀起,各种新的出版物应运而生。孙中山认识到:要加紧“宣传吾党之宗旨、主义”抢占思想文化阵地,引领社会思潮和前进方向,就必须“创办最大最新式之印刷机关”[9]211。发展印刷工业既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工程,又是舆论宣传的重要载体。他把发展印刷工业列入《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之中,指出将来中国实业发达,“则四万万人所需印刷物必其多”,因此须在“一切大城乡中设立大印刷所,印刷一切自报纸以至百科全书”,并由中央设一公共机关加强统一管理[2]388。随着印刷事业和媒体的发展,中央要设置管理机构,加强统一管理。1922年,孙中山在国民党中央设立宣传局,次年又在上海成立国民党宣传部,并成立各种宣传机构,初步形成国民党报刊宣传网。

(九)为国家建设和改善民生服务

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把宣传工作与国家建设和谋民生福祉紧密相连,提出了宣传工作必须服务于国家建设、宣传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建设国家和谋民生幸福重任的思想。孙中山认为媒体具有监督社会和政府、引导人民的重要功能,能为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建设服务。他说:“报纸代表舆论,监督社会”[5]288;“上而监督政府,下而开导人民,为全国文明进化之导引线”[5]432;“宣传主义,启牖文明”[2]51。他强调,宣传工作必须为国家建设和改善民生服务,必须重视宣传建设思潮,重视宣传“吾党建设之主义,使之成为国民的常识,使人人知建设为今日之需要,使人人知建设为易行之事功”;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全力以赴,就能建设一个“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的世界最富强最快乐的中国[9]89。

(十)营造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国际舆论环境

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足迹遍布国内外,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海外寻求力量支援国内革命。1896年,他用英文著《伦敦被难记》,揭露满清腐朽,大力宣传革命,产生广泛国际影响。他经常奔赴世界各地,所到之处,一方面拜见各国政界要人,争取外国政府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一方面会见记者,并向报界发表谈话,宣传中国革命。他以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发现营造有利于中国革命的“世界舆论”的重要性,并号召海外国民党人设立英文报刊,把党的政治主张、建设方略宣传于世界。他说,当时“舆论喉舌,端在报章,试观各国之各大政党,无不一言既出,耸动全球,夫岂不借报章鼓吹之力?而我党独以缺乏外国文报纸机关之故,遂令虽有绝大之计划,亦无由披露于世界”。因此,吾党必须尽快创办英文机关,一是可以“直接参加于世界舆论,将吾党之精神义蕴,宣达于外,以邀世界对于吾党之信仰”;二是能产生积极的外交作用,营造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国际氛围[5]208。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卓越先驱,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和宣传家。孙中山的宣传思想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产生,并在新闻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亲自领导或担任报刊社社长,指导舆论宣传工作,经常撰写文章,著书立说,传播革命思想,推动革命运动向前发展。孙中山的宣传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他的宣传思想十分丰富和深刻,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便是其中之要义。

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之时,正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萌芽与发展之时,他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紧紧抓住新闻事业发展的契机,把宣传工作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紧密相联,并把它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利器之一。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有纪律的宣传实践,他的宣传思想及其宣传实践不仅使革命理论深入人心,三民主义学说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而且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唤醒民众、推翻帝制、建立和维护民主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孙中山把唤起民众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为宣传工作的目标和毕生奋斗的事业。他认为,革命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最重要的是立党、宣传、起义三要者,把舆论宣传作为革命运动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在总结中国革命的历程时对舆论宣传在革命运动中的地位作了明确阐述:“余之从事革命,建主义以为标的,定方略以为历程,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求天下之仁人志士,同趋于一主义之下,以同致力,于是有立党;求举国之人民,共喻此主义,以身体而力行之,于是有宣传;求此主义之实现,必先破坏而后有建设,于是有起义”[4]63。他认为要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必须把革命宣传与武装斗争并举,宣传工作与组织工作并重,强调宣传工作是引导人民进行革命的锐利思想武器,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在宣传上下切实的工夫。

孙中山视党报党刊为党的喉舌,坚持宣传党的主义、方针、政策,宣传革命思想。他认为宣传工作是党的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始终不渝的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大众传媒特别是报刊是反映民众舆论的工具,是先进分子制造革命舆论的载体,必须牢牢把握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必须切实发挥报刊传媒的指导、教育、宣传和鼓动作用,同时应该为国家建设和改善民生服务,并努力践行。

孙中山作为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宣传家,其宣传思想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及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贡献,是任何同一时期的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无与伦比的。孙中山宣传思想及其宣传实践,不仅营造了有利于当时中国革命的良好氛围,而且对于唤醒民众、鼓励民众积极投身中国革命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当时革命党内同志所重视,而且为后来的革命继承者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孙中山毕生重视宣传工作,视报刊为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并把舆论宣传等新闻实践活动与革命建设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身体力行,通过不断总结新闻实践经验和新闻规律,最终形成独具时代特色的新闻思想,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而且对当时及其后来中国新闻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影响至今,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8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6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孙中山.孙中山集外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7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 孙中山.孙中山集外集补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7]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9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

[8]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10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

[9]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5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 贾孔会.试论职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猜你喜欢
孙中山主义舆论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新写意主义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近光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冬日 新碰撞主义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