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的信息包装
——后置

2011-04-11 15:18
关键词:补语后置焦点

谭 萍

(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一、信息包装的内涵

信息包装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在汉语语法中,比较合理的提法是张今在《英汉语信息结构与对比研究》中提出的“信息结构”这一概念。他指出,为了传输信息,就必须把新信息和一定数量的旧信息(包括相关信息)揉合在一起,组织成一定的结构,一块传出去。在这一信息传输过程中新旧信息的组织模式就是信息结构(张今、张克定,1998)。在结构转换语法的框架下,我们认为,同一信息内容用不同的形式传达出来,就是信息包装(information packaging)。信息包装大都有相对应的基础句子结构,它们的句子的真值和字面潜在意义相同,不同的是信息内容的传播方式。

二、与信息包装相关的述语

(一)主题(theme)和述题(rhyme)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是布拉格学派的马泰休斯(Mathesius,1926)首先提出“Theme”(国内学者普遍译为“主位”)和”Rhyme”(国内学者普遍译为“述位”)的概念。他指出,theme是话语的出发点,是所谈论的对象,通常是已知的,起码在给定环境下是明显的;rhyme是说话人对主位要讲的话,或与主位有关的话,常常表示的是新信息。

张今认为,凡承载旧信息而又居于句首的词语一概为主位;凡承载新信息而又居于句首的词语,一概为焦点,而非主位。其中,承载未知信息的词语称为焦点,焦点的功能是指示新信息的所在。焦点居于句首时,与焦点处于对立一方的词语为主位。主位以外的部分为述位,述位中可以只包含新信息(焦点),也可以既包含新信息,又包含部分旧信息(张今、张克定,1998)。他举出了以下两个例子:

(1) 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2) An utter of fool she made me feel.

他说,例(1)中,Beijing是焦点,the capital of China是主位。然而,仔细分析一下,此话中,新信息显然不是Beijing,而是the capital of China。这显然与他的论点是自相矛盾的。例(2)中,如果按照他的说法,An utter of fool居于句首承载了新信息,只是焦点,而不是主位;那么这个句子还有主位吗?

在结构转换语法中,我们认为theme更贴切的译法为“主题”,句子的主题是指这句话的出发点,一般都是已知信息。述题是指一句话中要强调的部分,是句子要提供的新信息。

(二)话题(topic)和评说(comment)

话题(topic)是指话语谈论的对象,一般是已知信息。评说(comment)是指话语要谈论的内容,一般是新信息。

(三)关注点(focus)

张今指出,信息焦点标示了信息单位中最重要的信息。调核是语言中用以把语调组成语句中的某一部分提示为焦点的一种手段。调核在语句中的不同位置往往会形成不同类型的焦点,如常规焦点,有标记焦点、对比焦点等。由于句子的信息编排往往是遵循从旧到新的原则,越靠近句子末尾的信息内容就越新。处于句子末尾的内容通常被称作末尾焦点(End-focus)—常规焦点 (或无标记焦点)。出现在语句其他位置上的焦点成分成为有标记焦点。把说话人出于对比目的才着意强调的焦点成分叫做对比焦点(张今、张克定,1998)。但是,对于什么是“焦点”,他没有给出很准确的定义。

结构转换语法认为,句子中的核心部分和受强调部分为句子的关注点(focus),是句子的新信息所在。其中,句子中最长最复杂的部分,也是信息量最多的部分为句重(weight),是影响句子成分结构顺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汉语中,内容复杂,信息量多的成分一般出现在句子末尾,我们称之为尾重(end- weight)。尾重传递信息的核心部分为尾焦点(end-focus)。

三、移位(movement)

句子是语句在具体的使用环境中受到命题制约、人际关系、话语的信息包装、语篇的连贯和衔接等因素制约的。其中信息包装有很多实现形式。在结构转换语法体系下,信息包装包括前移(fronting)、后移(backward movement)、失位(displacement,移位后,空位被占)、省略(omission)、添加(addition)、插入(insertion)、合并(merging)、重复(repetition)等实现形式。本文主要论述移位中的后置(back-shifting)。

四、结构转换语法体系下的后置(backward movement)

(一)后置的相关理论

以前的语法学家都提到过后置这一概念,但都是在论及倒装的时候提及的。吕叔湘(1985)在《汉语句法的灵活性》一文中提到,为了表示强调某一成分,把它挪到句末。例如:

(1) 这样怕老婆的只有他。

但是在上面这个句子中,“只有他”若放在句首,后面的“的”字就必须去掉,否则不合乎汉语表达习惯。所以,笔者认为,这个句子不能算是后移,因为其中有成分的删减。

他同时提到,一个成分同时是两个结构的组成部分,也常提前或后移,以免重复。例如:

(2) 看书写文章他都在晚上。(=他在晚上看书,在晚上写文章)。

在这个句子中,“都”字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复位,所以不是后移,而是附加语“看书写文章”的前移。

董绍克、阎俊杰在论及倒装时也谈到过“后置”这一概念。他们指出,倒装是一种修辞手段,故意颠倒句子成分或分句的次序,以达到加强语势,协调音节,句法错综复杂等修辞效果。其中包括定语后置倒装和状语后置倒装,如:

(1)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2)我们经常去公园散步,或者在红日初升的早晨,或者在夕阳将下的黄昏。

结构转换语法认为,汉语只有五种基本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和附加语。

例(1)中的“蓊蓊郁郁的”是补语,不是定语,而补语在后属正常语序,不是倒装,更不是后移。例(2)属附加语后移,不是倒装。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2004编著的《现代汉语》一书里也有过相应论述。倒装是句子里各种成分次序的颠倒。其中包括主语后置倒装,其作用是为了补充说明,或修辞强调。例如:

(1)怎么了,你?

(2)出来呀,你!

但是,这两个句子我们既可以说是主语后置,也可以说是谓语前置;在无法区分是主语后置还是谓语前置的情况下,我们认为这只是简单的倒装,只是主语和谓语成分的位置互换。

杨德封在论述有关口语中述语和补语之间的易位现象时,指出汉语中的补述结构、程度补语、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与述语之间都不能发生易位。只有状态补语与述语之间才发生易位,但必须是在主语和述语有语义关系的前提下。例如:

太快了,讲得。

首先,他并没有界定什么是述语和状态补语。其次,上面的例句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书面语中没有这种说法,如果把这个句子恢复到常规说法,应该是:你(他)讲得太快了。根据结构转换语法,“太快了”才是这个句子的谓语成分,“讲得”只是附加语,起补充说明作用,是“讲得快”而不是“跑得快”。

杨德封还从语义上说明了后移的三种情况:

第一,后移成分一般是可有可无的,不负载任何信息,语义强度较弱。例如:

(1)—你找过他吗?

—找过,我。

(2)干嘛呀,这是?

但是,例(1)是不自然的例子,因为前面问话问的是“你”,回答时加上“我”是极不自然的,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这样回答。例(2)的完整说法是“你这是干嘛呀”,例句将主语“你”省略,再将补语“干嘛呀”前移,跟后移没有关系。

第二,有时候后移成分也负载移动的信息,语义上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语义强度比较强,副词是其中一个代表。后移时是语义的补充。例如:

(1)快起床吧,八点了,都。

(2)他什么都会,简直!

以上例子中,句尾的成分从形式上看,属于附加语后移,但都不是说话人有意计划的说法,是口语中说话者说话时没计划好,忽然想起需要补充说明,属于自我纠正(self correction)。

第三,有时候后移成分是句子表达的重点,即语义重心,语义强度很强。语义重心在后置成分上,强调重点不同。例如:

(1)电影开演了,快。(电影快开演了。)

(2)商店关门了,大概。(商店大概关门了。)

(3)走了,可能。(可能走了。)

但是,以上三个例句跟第二种情况中的一样,也属于自我纠正。

刘丹青(2006)提出过“移位”这一概念。他说, 将焦点移动到特定的句法位置就叫移位。句尾是焦点所处的常见之位。汉语中的常规焦点都是倾向于句末。但是为了信息表达将最具有新闻性成分的放在句首。他举了如下的例子:

—现在几点了?

—三点了,已经。

但是,此句和以上的情况一样,是自我纠正,说话者并没有计划好要这样说。

温锁林、 雒自清在《定语的移位》一文中指出,定语的移位是语言使用者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而将定语移出了原来的位置,

其中包括后移。他们提出了以下四种情况:

(1)我们一共打死敌人二十多名。

这个厂生产了汽车五千多辆。

以上两个例句中,出现在宾语之后的数量短语都能无条件地复位到宾语之前作定语,所以属于后移。

(2)小姑娘睁大了眼睛,黑溜溜的。

家里有年过七十的老父亲,孤孤单单的。

温锁林、 雒自清认为,对前句中主语或宾语位置上的某一名词进行再表述 ,可以以分句的身分出现在句末,以上两个例句属于此种情况。然而,上例句尾的附加语成分均具有独立表述的谓语功能,即可以说“眼睛黑溜溜的”、“父亲孤孤单单的”,相当于省略主语的又一个语句。因而这两句都不属于后移的情况。

(3)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

她提着个篮子,空的。

温锁林、 雒自清认为,以上两个句子的定语具有独立的表述功能,因此可以后移。笔者认为,“男的”和“空的”并不具有独立的表述功能,因为我们不能说“孩子男的”或“篮子空的”。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两个句子:

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孩子是)男的。

她提着个篮子,(篮子是)空的。

显而易见,后面的成分是补语,而补语在句尾是正常的语序。

(4) 我们曾经和党内的机会主义作斗争,左的和右的。

我还期待着新的东西的到来,无名的,意外的。

他们对这两个句子的分析是:后附成分离开前边的结构体就不能存在,不具有表述的功能,即不能作谓语,具有“唯定性”;而且能无条件地复位到前边的中心语前。但笔者认为,这属于附语后移。

祁峰专门对状语成分的后移有过论述。其中提到过易位式状语后移,即状语后移后句式没有变换。例如:

(1)老范 ,我认为你就应该评二级—至少!

(2)我也看见了你,在望远镜里。

这两个句子中都是典型的口语式表达。在正式和书面语中,如果说话者计划了要说的语言,就不会这样表达。去掉后面的成分,前面的句子是完整的;而且,句尾的成分已经出句,只是为了补充说明,故不属于后置。

(二)区分后置与倒装

倒装是指有意颠倒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一般涉及谓语)的位置,以突出或强调其中的一个部分或取得某种效果。倒装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可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倒装运用得当,可以使平板的言词变得生动,增加情趣。例如: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郭沫若《屈原》)

后置是将句子的某一成分后移,后置成分不能脱离句子而存在。后置一定是说话人为了表达某种特殊效果而有意为之,是信息包装的需要。例如:

(1)你觉得这电影怎么样?

(2)这电影怎么样,你觉得?

(3)你觉得怎么样,这电影?

例(1)属于正常语序;例(2)将主语“你”和谓语“觉得”一起放到了后面,与宾语从句互换了位置,属于倒装;而例(3)将从句的主语“这电影”放在了句尾,属于后移。可以看出,倒装纯粹是句子两部分的互换,而后移仅仅是把句子成分提到后面。

(三)后置的功能

后置基本上有以下三大功能:

第一,为了强调,以突出句尾关注点。例如:

(1)他经常去西湖边散步,在细雨蒙蒙的傍晚。

第二,最重要的放最后—末端信息中心原则。例如:

(2)雨下了一整天,淅淅沥沥。

第三,有时候起补充说明作用。例如:

(3)隔壁有音乐声,断断续续的。

(四)后置的分类

根据结构转换语法,汉语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和附加语。前面的论述说明没有谓语后移或宾语后移的情况,而补语在句尾属于基本语序,所以,只有主语后置和附加语后置的情况。

1.主语后置。

只有从句的主语才有后置的情况, 例如:

(1) 你觉得怎么样,这电影?

(2) 我认为非常生动,这本书。

例(1)的基本语序应该是:“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其中,主语是“你”,谓语是“觉得”,“这本书怎么样”是句子作谓语的宾语,即宾语从句;其中“这本书”是宾语从句的主语,置于句尾,故属于宾语从句的主语后置。

2.附加语后置。

(1)目的附加语后置。例如:

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此句中,为了表达作者的感情,将目的附加语放在句尾,强调是为了“子君”和自己而奋笔疾书。

(2)修饰语后置。例如:

十几年来,他经历了几十次战役,大大小小。

此句中,如果直接说“他经历了几十次大大小小的战役”,则显得太平铺直叙。后移之后,表达效果更强烈了。

(3)状态附加语后置。例如:

春天去了大半,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鲁迅《白莽〈孩儿塔〉序》)

(4)附加语太长或太复杂时,常常后置。例如:

我们经常去公园散步,或者在红日初升的早晨,或者在夕阳将下的黄昏。

(五)后置的特点

1.可以复位(不需要添加或删减成分)。

2.后置成分与前面的部分有明显的语音停顿(无论中间是否有标点符号)。

3.后置的句子和基本语序下的句子在命题意义上没有差别。

4.语句的关注点到了句子的末尾。

5.后置一定是说话人有意为之。

五、结论

从后置的特点、功能等方面,可以将后置总结如下:

第一,汉语中的句法成分的移位现象比较普遍,后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第二,汉语句子成分中,只有主语和附加语可以后置。

第三,后置是信息包装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四,后置一定是说话人有意为之的,后置之后意思没有变化,只不过关注点转移了位置。

参考文献:

[1]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陈高春.实用汉语语法词典[M].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

[3] 董绍克,阎俊杰.汉语知识词典[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

[4] 刘丹青.语法调查研究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5] 吕叔湘.汉语句法的灵活性[M]//吕叔湘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6] 祁峰.试论状语后移及相关的句式变换[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

[7] 温锁林,雒自清.定语的移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4).

[8] 杨德封.汉语的结构和句子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 张今,张克定.英汉语信息结构与对比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10] 张克定.倒装句的语用理据[J].外语学刊,2002(1).

[11] 支永碧.主位与主题—界定与分歧[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6).

猜你喜欢
补语后置焦点
焦点
非正交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算法开发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沉淀后置生物处理组合工艺的工程应用
焦点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Prevention of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