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劣势及其途径

2011-04-11 14:28:53
湖北社会科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煤炭企业煤炭资源

徐 君

(河南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劣势及其途径

徐 君

(河南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对转变煤炭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分析和探讨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劣势并找出劣势的原因就非常重要,这也是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当前比较紧迫的课题。从内部来看,煤炭企业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自身认识不足、缺少发展规划、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有限,这都限制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从外部来看,煤炭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的关系不协调,区域政策不到位以及我国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的法律体系不健全造成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软环境的缺失。为此,应从发展循环经济思想、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信息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资金支持等方面着手促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优势;劣势

煤炭企业属于以煤炭采掘和洗选加工为主的行业,长期以来重开采轻加工、重生产轻利用、重经营轻环保,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和资源的浪费问题。因此,煤炭企业必须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搞好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延续煤炭资源开发的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1.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外部优势。

(1)政治法律环境方面。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这些法律法规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2)科技文化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有利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推广,使得在煤炭产业实施循环经济更容易在决策者和群众中形成共识,同时也要求煤炭企业在大型高效选煤、煤炭直接和间接液化、地下煤层气开发以及煤炭气化等洁净煤技术、煤炭深加工技术必须有新突破。然而目前,煤矸石、粉煤灰、煤气、煤焦油等综合利用技术日趋成熟,煤炭回采率大幅度提高,对延伸煤炭产品链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3)资源和资金的支持。煤炭企业同时拥有相对自主的矿产资源、煤炭的多种共伴生矿物以及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权,使得煤炭企业具有综合资源优势。这种优势是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它为煤炭企业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资源条件。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煤炭企业可以结合资源优势合理延长产业链,在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1](p578-579)另外,国家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人力、场地、基础设施等优势。

2.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部优势。

(1)煤炭资源丰富。从储量上来说,截至2007年底全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为11804.45亿吨,其中山西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为2664.35亿吨,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22.57%;内蒙古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为2981.53亿吨,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25.26%;新疆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为1726.58亿吨,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14.63%。在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下,我国煤炭产量高速增长,2005年全国的煤炭产量为22.05亿吨,比2000年增长了69.7%,年均增加1.81亿吨,增速达到11.2%,是历史上增速最快的时期。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煤炭产量继续快速增长。2006年全国的煤炭产量为23.8亿吨,比2005年增加了1.8亿吨,增速达到8%,到了2008年,我国的煤炭产量达到了27.16亿吨,增速达到了7.56%。2009年全年累计产原煤29.6亿吨,同比增长12.7%,2010年原煤产量达到了33亿吨以上。[2]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和每年递增的煤炭产量为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2)煤炭的深加工。煤炭的深加工是从生产、加工、销售到副产品等相关的产业延伸链。进行煤炭深加工首先要进行煤炭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煤炭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把循环经济产业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建立坑口电厂。建立坑口电厂,实现煤炭的就地转化,变输煤为输电,不仅会降低发电成本,而且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煤炭工业的发展。二是煤炭气化。煤炭气化是将煤转化为洁净的气态产品,包括民用煤气,工业燃烧气。煤炭气化能够较好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煤炭的硫、氨化物等杂质基本脱除。三是煤炭液化。煤炭液化技术为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提供了长远生机。煤液化后转化为汽柴油,不仅有较大的周转空间,而且可以缓解我国液体燃料的短缺。因而大力发展煤变油工程将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又一个新思路。煤炭副产品综合利用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煤炭行业单一产煤结构的有效途径,也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路子。

(3)煤炭企业现有产业链。一是“煤炭—电力—建材”产业链。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电力项目为龙头,煤炭企业投资建设的综合利用火电厂,围绕这个项目建设矿井水综合处理厂、水泥熟料、煤矸石烧结砖和粉煤灰建材制品等项目,这些项目可以说是环环相扣,互为资源,共同形成一个循环的产业链。大大降低了煤炭企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煤炭—煤层气—电力”产业链。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煤炭企业要依托矿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一方面,加强煤、气共采,积极引进国内先进适用的瓦斯发电技术及设备;另一方面,积极地开展对外合作,内引外联,拓展“煤炭—煤层气—电力”产业链。三是“煤炭—煤化工”产业链。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3]煤炭企业产业链的设计和发展,就是对企业内部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以增加资源的生态效率,提高环境效益的行为。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劣势

1.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外部劣势。

(1)煤炭行业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并且盲目投资问题严重。目前,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分散,缺乏协调,形成了国家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分层次、分级管理的局面,造成了各个部门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另外,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片面地把煤炭资源开发作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经济增长点,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冒险组织生产等一系列不合理的生产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状况都不利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2)煤炭企业超强度开采,开采区环境问题的危害日益严重。受需求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双重利益驱使,不少地方的煤炭企业以超能力生产、超强度开采的方式提高产量,增加效益。超能力和超强度开采,降低了矿井服务年限,加快了矿井衰老报废速度。更为严重的是采空区沉降、塌陷面积迅速增加;地面设施毁坏严重;农田破坏,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加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破环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引发开采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二是开采区进行的疏干排水和对煤系含水层的自然疏干污染了地下水资源。三是开发煤炭资源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了大气,损害开采区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从而影响了煤炭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4]

(3)信息不对称,造成产业链的脱节。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是一个大系统,涉及到上游和下游多个企业。目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协作条件还不是很完备,这就造成了煤炭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对煤炭伴生物和废弃物的特征、品种数量、真实价格、生产技术的可行性等方面的信息缺乏及时全面的了解,致使企业在资产专用性风险评估、经济效益分析、环境评价等方面失去真实的依据,从而产生错误的判断。在煤炭伴生物、废弃物作为循环物质需要进行生产,其资源转化成本若高于使用其他自然资源成本时,就失去了再利用的经济价值。企业对物质使用成本的选择将导致废弃物资源循环停止,也会造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脱节。

2.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部劣势。

(1)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尽管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而与此同时,由于非法的开采,造成了煤炭资源严重浪费、环境破坏,给煤炭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又形成了煤炭企业原材料产品多,深加工的产品少,造成整个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低下和竞争力落后的局面。

(2)煤炭企业技术人员匮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据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煤炭企业职工队伍和劳动报酬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3],在被调查的55个企业中,调入大专以上学历员工3800人,而同期调出2500人,占调入人数的65%。而《中国煤炭报》的问卷调查显示,96%和88%的煤炭企业缺少机电和采矿专业人才。另外,通风、安全、洗煤、煤化工等专业人才也非常的紧缺。据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调查统计:全国大专以上煤矿专业毕业生每年只有10000名,真正进煤矿工作的只有800人。也就是说,全国290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煤炭企业每年只能招到3个专业人才。到2010年,煤炭行业共需各类人才约12万人,而当前人才补充数量不足需求的40%,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缺口巨大。

(3)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矿井投资不足,安全装备少,安全设施欠账多。大多数矿井无探水设备和测风仪表等,尤其是“一通三防”设施和设备,瓦斯监测监控设施和检测设施无力及时配备和更换,容易造成水患和瓦斯事故,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产量实现51%的增长。煤矿事故逐年下降,由3306起,减少到了1403起,下降率达57.6%,年均减少381起。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也在逐年减少,由5938人减少到2433人,减少死亡人数达3505人,年均减少死亡人数达701人[6]。尽管如此,中国的煤炭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的事故死亡率仍然高于其他煤炭生产国家。

(4)煤炭资源回采率低,损失浪费严重。煤炭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但是目前煤炭回采率低,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在2005年,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全国煤矿资源回采率做了一次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64%,平均矿井回采率为46%。按矿井规模划分,大型煤矿矿井回采率48%,中型煤矿43%,小型煤矿41%。而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资源回采率能达到80%左右,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回采率还有一定的差距。[5](p1247-1260);[6](p45-47)另外,有资料显示:中国在 1980—2000年的20年间,煤炭资源就浪费了280亿吨。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将造成煤炭资源的开采年限的缩短,使煤炭资源受到极大的浪费。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劣势成因分析

1.从企业内部来看存在劣势的成因。

(1)煤炭企业思想认识不足。煤炭企业对循环经济的理念、内涵认识不足,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理解不深刻,缺乏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仅仅为了加快循环经济上马速度,响应上级号召,盲目效仿其他企业的做法,却极少考虑到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其结果循环经济的发展成效只能是收效甚微。[7](p33-34)

(2)在实施循环经济前,煤炭企业缺少对自身的规划,也未能结合自身的现实技术能力展开有效应用。在循环经济的实施过程中,有些煤炭企业甚至不能全方位地考虑到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相关问题,加之对循环经济本身的认识不足,使得很多尝试都归于失败。又由于企业往往疏忽或放弃其中某个重要环节,导致运转中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而且愈积愈多,最后只能是濒于瘫痪。[8]

(3)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还不够。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技术上的支持是关键,要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延长产业链、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煤炭清洁和加工利用技术等,努力突破发展的循环经济的技术限制。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效益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2.从企业外部来看存在劣势的成因。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的各种关系未能有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链条的衔接缺失比较严重,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牵涉到很多外部企业或个人的利益,如果企业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就不能营造出一个友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导致煤炭企业在实施循环经济过程中,就不可或缺地会面对产业链延伸、祸合等问题。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煤炭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协作水平比较低,一体化程度比较差,出现了能量梯级应用能力下降,影响到循环经济的实施效果。

(2)地方政府政策导向不到位,影响企业自身定位。就地区而言,地方政府的地区政策导向也必将会影响到本地区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以及企业的行为表现。而在当前,地方政府对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提供的支持非常有限,而仅仅靠企业自身去协调各种关系,这个过程无疑是艰难和漫长的。因此,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到地方政府在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着力地发挥好地方政府在解决宏观环境问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3)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体系不健全。从总体上看,国家还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已有的相关立法质量有待提高,可操作性不强;相关法律之间存在着不够协调、有关的配套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缺乏必要的强制性标准等技术法规。[9](p3-4)所以,应该研究制定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加快制定煤炭企业的设备能效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用标识和煤炭废弃物再利用品标识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政府应当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清洁生产的标准化审计体制体系,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逐步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纳入法制化轨道。

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1.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发展循环经济思想。

煤炭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煤炭企业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要立足煤炭企业现有的产业链条,不断地增加产品,扩展企业的生存空间,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坚持科学发展观,不仅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还要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刻领会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认清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根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整体要求,认真研究如何规避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诸如管理滞后、文化冲撞、人才匮乏、激励固化等有可能带来的风险,解决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认真研究和分析企业已有的发展规划,并进行补充和完善。确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自觉地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对企业发展进行规划和定位,切实把企业发展纳入到循环经济的运行轨道。

2.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示范工程。

煤炭企业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必须正确处理产量、速度和质量、环境、效益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的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和人与自然的统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快矿井基础建设,优化煤炭产业结构,为保证电力和煤化工项目对煤炭的需求,煤炭企业可以对自身的矿井进行改造,根据市场要求,优化煤炭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品种煤。其次,拉长煤炭产业链条。煤化工是加工链条长,增值空间大、关联度高的重化工产业,发展煤化工有利于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深度附加值。再次,综合利用煤炭电力产业伴生物,减少煤炭产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3.完善信息体系,搞好规划编制。

要完善信息体系,搞好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就必须做好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积极推进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进行总体设计,构造完善的公司电子商务平台,从而使公司管理网络化、信息化,为实现公司现代化管理水平打好基础。二是加强有关循环经济发展信息的收集处理工作,收集、整理《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充分理解、研究、掌握国家不断实施的相关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技术开发和推广政策。三是搞好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指导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要搞好循环经济规划的编制,把循环经济理念体现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和中长期规划中,争取资源的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的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另外,煤炭企业要在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之上,加快研究建立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关的统计制度,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科学的依据,又能调动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4.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完善管理制度,就是要煤炭企业首先要积极地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特别是要加强与自身发展循环经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联系,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确保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顺利实施。其次,要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大力实施绿色管理,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另外,煤炭企业还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第三,煤炭企业还要根据科学发展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资源与环境的协调,要定期地向社会发布环境公报和社会责任公报,接受公众的监督。第四,还要加强节能、减排责任目标落实和考核,进一步增强节能降耗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健全和完善节能、减排管理激励机制,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5.强化资金支持,加快技术研发。

为了循环经济项目的正常实施,企业需要强化循环经济项目的资金支持,通过各种融资方式,畅通融资渠道,积极地开展煤炭企业与其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合作,优化资产,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机制,降低融资风险。另外,在确保资金保障的同时,要加强循环经济领域内的技术研发工作。企业要重点强化循环经济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尽可能地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排除在生产过程中。为此,企业必须要不断地加大有关技术研发投入,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大环保投入,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技攻关队伍。

[1]李飞.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

[2]中国煤炭资源网[EB/OL].http://www.sxcoal.com/coal/893769/articlenew.html.

[3]国有企业留住人才的战略性思考[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531/12/

[4]安监总局.五年内煤炭生产死亡率下降28%以上[N].经济观察报,2011-1-18.

[5]smani,Skender.Considerations on strategy,policy and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J].Proceedings of the 2008 Global Symposium on Recycling,2008.

[6]黄盛初.2008中国煤炭发展报告[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7]宋长生.关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6,(19).

[8]张玉军.煤矿矿区循环经济模式及其建设方法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5).

[9]C.A.Tsiliyannis.A flexible environmental reuse/recycle policy based on economic strength[J].WasteManagement, 2007,(27)1.

F416.21

A

1003-8477(2011)09-0089-04

徐君(1975—),女,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战略规划与系统设计”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CJY040

责任编辑 姜凤玲

猜你喜欢
煤炭企业煤炭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英语文摘(2021年3期)2021-07-22 06:30:12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4:50
煤炭
资源回收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能源(2018年4期)2018-01-15 22:25:25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兰台内外(2017年5期)2017-06-06 02:24:18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煤炭的“未来”
能源(2015年8期)2015-05-26 09: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