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礼仪之蛋文化剖析

2011-04-11 13:06吴声军古贤明
关键词:礼仪鸡蛋人类

吴声军,古贤明

(贺州学院 广西东部族群文化研究基地,广西 贺州 542800)

人生礼仪是人在其生命过程中,从一种社会地位和角色转向另一种社会地位和角色时所举行的礼仪,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的人生礼仪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但鸡蛋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它几乎在各民族人生礼仪中都有所体现。剖析这些文化事象,鸡蛋在人生礼仪中主要起到了一种符号象征和媒介作用,它沟通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的关系,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使人的心理达到一种稳态的平衡。

一、人与自然的沟通

人类不仅是自然生命体系的产物,同时还必须寄生于自然生态系统之中。这种寄生性要求人类像其他生物一样,需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摄取生命物质和生物能。这样一来,人类在自然界生存,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获取自然资源,使自身能够生存下来,并繁衍人类,创造文化和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得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1]

民族文化的生成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与所处的自然环境相沟通,与该民族的一些物质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能够生存,繁衍人类,他们必须向自然生存空间索取生命物质。由于当时人口稀少,地广物博,野生的生物众多,采集狩猎成为了他们主要的生计活动。但由于狩猎工具简陋,再加上变幻无常的天气和凶猛的禽兽,先民们只好运用心智,思考如何能够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于是经过长年的不胜劳苦,他们就把捕获而来的牛、羊、猪、马、鸡等禽兽在家中进行驯服,在家中养起来,每遇到狩猎不足时,取而食之。这样一来,人类就增加了食物来源的稳定性。但被驯服了的家禽家兽并也并不是很保险,一旦遇到瘟疫,它们经常会几天之内就全死光。对于以当时的人来说,这是他们生命攸关的大事,其价值和人的生命一样重要。因此先民们就对这些禽兽加以细心的饲养和保护,祈祀它们能够茁壮成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以动物来命名就是这个原因。

在十二生肖中,鸡在古代是自然环境中最常见的禽类,不仅容易捕获,易于驯养,而且还能大量生产营养价值较高的鸡蛋,除了给人类食用外,还能快速了繁衍自己。于是鸡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密切的关系,人既要吃它,又要对它顶礼膜拜,因此在十二生肖中,鸡自然排列其中就不足为怪了。在我国民间,人们还有把大年初一作为“鸡生日”的习俗,宋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梁代时民间就把一年中最新、最好的日子让给一些熟悉的动物:大年初一为鸡生日;初二为狗生日;初三为猪生日;初四为羊生日;初五为牛生日;初六为马生日,而人生日则在初七。汉代东方朔在《占书》中也记载:“岁有八曰:一曰鸡,二曰犬,三曰豕(猪),四曰羊,五曰牛,六曰马,七曰人,八曰谷。”可见,鸡在我们祖先的眼里,它是大自然赐于人类的最珍贵的动物,被尊为人类之上的生灵。

在我国,古代人对自己的出生来源不是很清楚,因此把鸡蛋认为是繁衍人类的宝物,鸡蛋被尊为图腾而来崇拜,从而形成了鸡蛋繁衍生命的观念和习俗,如《三五纪历》就云:“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八万于岁,天地并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阳清即蛋白,阴浊即蛋黄。古人相信妇女是吃了图腾而怀孕、生子,于是就创造了“卵生人”的神话。《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山海经》也记载:“有卵民之国,其民皆生卵”、“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流传伏羲女蜗兄妹二人创造人类的神话中,兄妹二人结婚后生下的肉团,被视一个肉卵,也和鸡蛋一样繁衍了人类。这样一来,鸡蛋通过人格化,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元素。这种文化在我国民族传统的人生礼仪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从一个人的生到死亡的过程中,鸡蛋一直起着重要的媒介和符号作用。

二、人与人的沟通

任何一种文化的生成,除了有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外,还有其特定的社会功能。古人受“卵生人”观念的支配或潜移默化,鸡蛋成了种族繁衍的象征。因此,在出生礼、成年礼、结婚礼等人生礼仪中,鸡蛋被人们作为礼物而相互赠送,通过这个媒介,表达了赠送者的美好心愿,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育是人生、家庭和家族的一件大事。不少民族生子增丁,添人进口,人人为喜。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哪家妇女要生育,家中必定准备了大量的鸡蛋,用以报喜和祝福,沟通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在婴儿出生前的催生礼中,各地习俗虽有不同,但娘家都会给孕妇送来鸡蛋。一旦婴儿出世,婴儿父亲都会迫不及待地带着红鸡蛋向婴儿的外婆家“报喜”,送红蛋数量各地有异。如在开封一带,报喜时常带的红鸡蛋是双数,如果是生了男孩,还要在鸡蛋的一头点一黑点,表示“大喜”。在南方客家人报喜时一般只送三个红鸡蛋,三与“生”谐音,意为“生小孩”之意。亲朋好友知道信息后,几乎无一例外地以鸡蛋作为礼品相送,以犒劳产妇,祝福母子平安,同时主人也以煮熟的红鸡蛋给客人回礼,以示感谢。

成年礼是一个人出生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成年礼仪也是人生礼仪中最为重要、并且具有多重特性的礼仪,是我国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事实。在旧时,客家人男子到了20岁,女子到了15岁,家人便选择一个黄道吉日,筹办酒席,宴请亲朋到来,给孩子举行成年礼。仪式举行时,每人吃一碗鸡蛋面条,以示庆祝。孩子高中科举后,亲戚、族人、邻里都会以鸡蛋相送,祝贺其高中。而且孩子临行时,家人也往往会煮鸡蛋相送[2]。在我国南方,一些地方有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在进校上课的前一天,父母会煮两只鸡蛋,先让儿女把蛋放在书本上滚上几滚,直到鸡蛋滚破再吃,以图孩子读书“滚瓜烂熟”的吉利。并鼓励其努力读书,长大做一个有出息的人,给家庭、家族争光。

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大多数地区青年男女从恋爱到结婚都离不开鸡蛋。广西壮族青年男子在歌圩节时,他们事先在家中把鸡蛋煮熟,并染红,然后带到歌圩。通过对歌、抛绣球等一系列活动,当遇到自己的意中人时,便拿鸡蛋去碰对方的鸡蛋。对方若有情则主动让蛋碰破,若不中意则护住不让碰。蛋破后女方吃蛋白,表示心像蛋白那么纯洁,男方吃蛋黄,表示一心不变,然后双方再到偏僻的地方谈情说爱。结婚时,男方要给女方送去五十至一百只红蛋。女方将这些红蛋分级前来参加婚礼的小妹和女友们吃。一方面表示出嫁者结束了姑娘阶段进入婚后生活,另一方面表示出嫁者对妹妹和女友们的关心与爱护,预祝他们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广西南丹一带的瑶族姑娘成年后,若求婚男子不止一人,则采取埋蛋择婿的办法。让父母事先煮好十个鸡蛋,每个都作上记号,悄悄地埋在山上,要求婚男子去寻找,找到最多者则被选中为女婿。湖南湘东一带的婚姻,从请媒人上女方说亲,到女方男方家看门,最后到结婚都离不开蛋,如果任何一环节没有鸡蛋则说明这门亲事无望。而结婚时,鸡蛋更是意义重大,如土家族新娘“上头”、“开脸”时男方送两个红蛋给新娘滚脸,以示新娘变成了媳妇。而且上轿前,新娘母亲要放红蛋放进新娘荷包,到男方家,新娘下轿步人洞房时故意跌倒,将蛋掉出来,以示自己能生“蛋”[3]。客家人结婚时的“打蛋”习俗,则是把红鸡蛋打破,然后塞进新郎新娘口中,蛋壳则涂在他们脸上,祝福新人夫妻恩爱,早生贵子。

鸡蛋在人生礼仪中,虽然各地形式五花八门,各呈千秋,但它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媒介,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交流,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基本契机是围绕个人、家庭、亲友三个方面的社会关系而展开:在个人关系方面,在人生礼仪中,只有一定关系的个人才参与到与鸡蛋相关的这种行为之中。通过鸡蛋这一文化事实,个人内心得了很好的宣泄和满足,从而使个人之间增加了解、增加了友谊,甚至相爱到结婚。如在婚姻仪式中,壮族未婚青年男女的碰鸡蛋;南丹瑶族男子的寻蛋定亲,不仅是一种物的交流,更是男女情感的交流,双方关系的确定;在家庭关系方面,通过鸡蛋的媒介,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以及个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家中儿童老人过生日,吃鸡蛋面,就是表达了一种尊老爱幼,构建和谐家庭关系的愿望。家中孕妇生产准备的鸡蛋,不仅是体现对孕妇身体上的关怀,更是体现了家庭成员关系的认同,调适了家庭人员合作的关系;在亲友关系方面,人生礼仪中鸡蛋的馈赠,体现了家庭与个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一种关系。如在生育礼仪中,产妇父母家所送的鸡蛋,即沟通了两个家庭的感情,又加深了产妇与出生家庭之间的关系,更体现了产妇在两个家庭中的地位和人缘,使其心理上得到了一种最好的慰藉和鼓舞。其他亲朋好友所送鸡蛋,除了表示关怀和祝贺之外,是人际关系的一种肯定,更是加强了产妇的父母和婆家之外家庭关系的和谐,即社区家庭和家族之间关系的和谐。

“一件礼物显示了送礼者和受礼者之间的关系,礼物表达、联结和创造了社会关系,具有超出礼物的物质价值以外的价值。”[4]总之,在人生礼仪中,通过鸡蛋这种普通礼物的媒介作用,个人、家庭、亲友之间的社会关系,在无形中得到整合与凝聚。

三、人与神的沟通

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文化知识贫乏、物质生活极端简陋,我们的先祖在与自然界进行严峻的生存斗争中,深感自然力量的伟大和无法抗拒,但不能对自然界各种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作出正解的解释,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森林土地和动物植物等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本身的生老病死无法理解,因而产生了恐惧、惊惶和猜测。他们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主宰着人们的生活,因而把自然物加以人格化的神灵来崇拜,形成了“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

鸡蛋作为人类崇拜对象以来,它以独特的形式,在人生礼仪中也充当了“万物有灵”的媒介,沟通人与神的媒介作用。在我国民间,婚后不孕,经常会请道师来作法,祈祷生育。布努瑶族地区的就有一个这样的传说:在遥远的古代,洪荒遍野,人烟稀少。有一座不断移动的“密洛陀”大山,经过九百九十五年,突然发生一声巨响,山肚里爆出了一位密洛陀女神,她造了天又造地。一天,密洛陀在山上时,突然吹来一阵大风,使她怀了孕,生下九个儿子。密洛陀被布努瑶民崇敬为人类的女始祖、创世之母,是一位创造万物的女神,她神通广大,热爱劳动,创天地、创森林、造房子、射太阳、杀老虎,开拓土地,是一个开天辟地的万能创世主。因此,在布努瑶地区,如果新娘来到家中一两年没有怀孕,公公婆婆就急不可待,认为这是鬼神在作祟。因此会准备猪、鸡、鸭、羊等祭品,请来师公面向祖宗神台卜卦,并口念经文,祈求密洛陀施法,给主人家增添子孙。这种仪式进行两个多小时。之后,师公还将一对玉米棒、一把木制弓鸳、几只红鸡蛋、糯米三角粑和象征儿孙的纸剪花束悬挂到媳妇的房门和洞房墙壁上,以示儿孙将降临此房。

布努瑶男女双方定情后,女方在适当时候要邀请男方探望准岳父母。女方的父母必须准备十五个粽子和十五个煮熟染红的鸡蛋,并装在自编织蛋网上。男方返家时,女友邀上一个歌伴送到半路,将这份盛满情爱的厚礼敬赠给男友。男方拿回家后交给母亲,母亲将礼物摆放在祖宗台祭神一番,祈求祖宗认可,并保佑儿子将来能幸福美满。然后将其中若干个粽子和鸡蛋用刀切成两节,分别赠送给左邻右舍的亲朋好友。亲朋们接到这份情物后,便来祝愿他俩的爱情象粽子一样有粘性,象鸡蛋一样皮白心红,爱情诚心诚意。[5]

在我国的传统思想里,人们相信灵魂不灭,即死人和活人一样,只是两者在不同世界里生活而已,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我们有自己的生活。因此在客家地区,老人去世时要举行隆重的丧礼仪式,以表示后人的孝道。丧礼通常要经过浴尸、招魂、吊丧、入殓、送葬等程序。老人去世之后要对其洗尸,然后才放入棺材,并在棺材另一头设香坛和祭桌,摆上一碗酒,一碗饭,一双筷子,一个熟鸡蛋,一只煮熟的鸡供奉给逝者。他们认为老人虽然去逝了,但灵魂还在。如果逝者有传染病,在他断气之后,家人会在他嘴上放一个炸熟的鸡蛋,防止病菌的传播和扩散,同时也告慰逝者安息。

在我国西南的苗、仡佬、水等民族地区,婚姻、丧葬、节庆、农事等活动都要事先经过巫师占卜去趋吉避凶。 占卜分为鞋卜、米卜、草卜、手卜和蛋卜,其中蛋卜是最高级别的占卜。蛋卜时,巫师口念巫词,通过割蛋、烧蛋、滚蛋、打蛋、压蛋等方法,往往从蛋壳的颜色、纹理、图案、以及蛋黄、蛋白等情况占卜鬼神,预测凶吉,并确定是哪路鬼神作崇。如苗族巫师蛋卜时,先盛一碗水,口念巫词,再用筷子按顺时方向快速搅动,然后将筷子横于碗口中间,投入病人的布筋,再把生鸡蛋敲破,将蛋清和蛋黄一起放入水里。待水静止后,巫师从布筋的沉浮状况和方位,以及蛋清和蛋黄上的迹象,来判知是何方鬼神在作崇,然后巫师作法,驱神禳灾。在水族地区,给男女进行婚配是通过割蛋的方法,求卜者首先要向巫师报告男女生辰八字,然后通过画蛋、煮蛋、割蛋、吹蛋、看蛋一系列程序,判断双方的吉凶。仡佬族的丧葬礼仪中,家属往往通过蛋卜来给逝者选择墓地。他们的做法是:做一木球,木球上掏一个小洞,洞内放一枚鸡蛋,长孝子一手握木球,一手持木棍,用木棍敲棺材七下,再自左至右绕棺走三圈,其余孝男孝女各捏草一把,孝女还盘坐地上恸哭。绕棺完毕后,长孝子把木球带到山上,然后往山坡上抛木球,并任其滚动,以鸡蛋摔破之处定为墓地。

在国外,西方国家每年春天纪念“耶稣复活”的复活节,人们要互相交换彩蛋,不仅实现人与人的沟通。彩蛋是复活节的象征,寓意新的生命,期待幸福生活。同时,复活节还是一些民族扫墓的日子。如俄罗斯民族就认为,死去的亲人会在复活节这一天复生,来参加家庭的团聚,一起吃喝。所以,他们在这一天去扫墓时会在坟墓上摆上煮熟的红鸡蛋等食物,让亲人食用,希望逝去的亲人早日复生。

四、结语

人类寄生于自然生态系统,其每一种文化的建构都有其特定的环境,而且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蓝本[6]。文化有其特定的功能,它维系了各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是经过世代积累和约定成俗而建立。人类凭借文化,在生境中处理与自然、超自然,以及自身之间的和谐关系,以便使人类能相对稳定地自我延续。本文对人生礼仪中蛋文化的剖析,正好证明了这一点:蛋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恩赐,特别是在远古时代,它给人类的生存,种族的延续提供了营养,被视为人类繁衍后代的象征,并以神灵化、人格化而崇拜。因而在服务于现实社会关系的人生礼仪中,尽管表现形式有区别,但蛋作为一种媒介,一种象征,它全面性地涉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神之间超自然的相互关系,而且是一种三层次均衡和谐的关系。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

[2] 蓝希瑜.鸡蛋在客家人生命中的文化透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6):106.

[3] 朱世学.土家族蛋俗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76.

[4] 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105.

[5] 蓝正祥.布努瑶的人生礼仪[J].广西民族研究,1992(1):90.

[6] 罗康隆.文化适应与文化制衡[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29.

猜你喜欢
礼仪鸡蛋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神奇的鸡蛋画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