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大
(中共佛山市委党校,广东佛山 528300)
·党建园地·
改革开放条件下反腐倡廉建设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曹 大
(中共佛山市委党校,广东佛山 528300)
不断推进反腐倡廉思想理论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是永葆党先进性的政治保障。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廉政监督机制创新问题,是党的理论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反腐倡廉;思想理论;创新;发展
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正确的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伟大的实践可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一直与腐败作坚决斗争,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党风廉政建设之路,党的反腐倡廉思想得到了创新发展,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清除道路障碍,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为建设一个永葆先进性的执政党提供政治保障。
1.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转变要求反腐倡廉建设思想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极其复杂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的环境到全方位开放,从集中发展经济到推进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新变化,那就是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样的定位,使我们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在现阶段必须解决好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保持长期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执好政;二是执政党在全面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领导好国家建设。要解决好这两个基本问题,必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腐倡廉建设出现了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期所不曾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过去靠搞政治运动式的斗争来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已经不再适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了。我们党要有效地防腐拒变,必须进行反腐倡廉思想创新。
2.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反腐倡廉建设思想创新。我们党反腐败斗争是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展开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一方面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没有改变。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党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需要进一步严格规范和有效制约,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党要解决诱发腐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必须努力推进反腐倡廉思想理论创新。
3.腐败新动向要求反腐倡廉建设思想创新。在与腐败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腐败分子也在不断变更策略、改换手段。当前腐败现象具有新的动向:一是腐败越来越隐蔽,腐败期权化。随着领导干部制度的改革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过去那种赤裸裸权钱交易、权权交易和权色交易等现象带有极大的风险性,于是为规避风险,腐败分子的腐败手段越来越隐蔽,腐败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二是腐败官员高层化、严重化,腐败的官员人数越来越多,官职越来越高,程度越来越重,危害越来越大,高层化和严重化成为腐败的新动向和突出特点。三是腐败主体向基层渗透,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呈上升趋势。四是腐败主体群体化,集体联动就成了少数不法分子的“理性选择”,许多腐败分子不再是独来独往,团伙性违法乱纪的“集体腐败”现象悄然蔓延,一些腐败分子正从个体腐败向“抱团”腐败发展,甚至与某些黑恶势力勾结,形成腐败团伙“窝案”。只有创新反腐倡廉思想理论,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遏制腐败的新动向。
1.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新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反腐倡廉的新思路,这一新思路萌发于上世纪80年代,完善于新世纪。党的十三大提出“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并且指出“必须把反腐败寓于建设和改革之中”[1]。这是我们党在治党理念上的重大转变。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对腐败产生与滥用权力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2]胡锦涛总书记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权力制约的重要性,揭示了权力腐败的根源,为完善权力的反腐倡廉思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建立起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把从源头上预防工作摆到更为重要的位置和高度,党的反腐倡廉新思路得到完善。新思路的确立,是我们党反腐倡廉思想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反腐倡廉规律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战略上的重大调整和方式上的根本转变。
2.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3]1992年8月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做到两手都要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的各项决定和措施,扎扎实实地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克服党内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报告中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只手都要硬,不可只重视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坚决把反腐败斗争作为大事来抓,重点查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以及经济管理、执法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问题。反腐败斗争要立足于加强法制,同建立健全各方面的制度结合起来,要把勤政廉政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指明了方向。
3.重在制度建设的思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重在制度建设。邓小平同志是党内最早强调制度防腐的领导人,在反思“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深刻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4]333,必须“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4]336。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泽民同志重视制度建设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强调“要依靠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来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这是我们的一贯要求,也是最可靠的措施。反腐倡廉工作要逐步实现制度化、法制化”[5]。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发展了制度防腐的思想,提出了制度体系防腐的新思想。他强调指出:“必须进一步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要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6]这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权力制约和监督的规律性认识,标志着我党的制度防腐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在重在制度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各级党委、纪委,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从实际出发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制度的创新,比如实行“三个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做到“四个规范”(规范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产权交易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推进“六项改革”(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财政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投资体制、金融体制、司法体制),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等,逐步形成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是基础的思想。坚持教育与制度相结合、德治和法治相结合,这是我们党反腐倡廉的重要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教育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基础工程,并不断创新教育的形式。在世纪之交,党中央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创造了在新时期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党性党风教育的一些有效形式和经验。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地把教育和制度、监督相并列,纳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和六项工作格局之首,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新观点新思想,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为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5.“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和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思想。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的条件基本具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防止和减少以权谋私、暗箱操作等消极腐败行为创造了有利的经济环境;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为加强和完善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为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为建立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积累了重要经验;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们党审时度势,提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和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思想,在这一方针和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工作领域,把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始终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全过程,更好地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这充分表明我们党预防腐败的力度明显加大,预防腐败的措施更加有力,权力制约和监督思想创新达到新的高度。
6.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2005年,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这是第一次在中央颁布的文件中正式提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必须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我国的廉政文化建设,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其重要目标就是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廉洁理念、提倡廉洁精神、营造廉洁环境,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逐步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为达到这一目标,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坚持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重点的同时,不断拓展领域,更加注重面向全体党员,面向全体社会公民,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将廉政文化延伸到经济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体系。
1.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思想的创新与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和指导性。建立完善的权力与监督机制,推进廉政建设,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必须牢固树立重在建设的理念,坚持以建设性思路、方法和举措加强反腐倡廉各项工作,通过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遏制各种腐败现象,取得反腐倡廉工作的胜利。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片面做法,根据形势发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当前要着重围绕部门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要权力行使问题,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预防腐败的决策机制、管理体制,切实防止重要权力失范和滥用。
2.深化改革,大胆探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思想的创新与发展。改革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本质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敢于克服习惯思维的束缚,敢于冲破体制制度的瓶颈,敢于打破因循守旧的做法,积极探索用发展的思想和改革的办法加强党的权力制约和监督。当前出现腐败渗透指向高层化、腐败的社会基础生态化、腐败行为方式隐匿化等新动向和新特点,腐败行为早已突破了机关与非机关、公有与非公有、公职人员与非公职人员等范畴和界限,必须深化改革,大胆探索,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党的权力制约和监督理论和实践创新,认真总结基层和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跳出过去那种重党内轻党外,重党政机关轻社会领域的思维定式,摆脱过去那种过分偏重由内到外、自上而下的路径依赖,克服过去那种过度依赖专门机构单打独斗的体制性缺陷,建立健全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有效预防腐败。
3.学习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思想的创新与发展。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反腐倡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创新,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比如,北京市建立后备干部资格准入制度;深圳市建立行政首长问责制;杭州市积极探索开发网上政务实时监督管理系统,围绕有关权力运行中的关键点,设置“预警监督”,及时捕捉和发现“非常态”信息,以加强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实时监控;佛山市推行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将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一律纳入电子监察系统监控范围,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进行行政审批管理,这些新经验新做法,为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理论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反腐败斗争也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很多国家如美国、欧洲、新加坡、日本等在这方面有着成功的做法:一是反腐败立法,主要有预防性的廉政规范立法与惩治性的反腐立法,如美国的“从政道德法”、“1977年涉外贿赂法”,英国的“荣誉法典”、“防腐败法”,德国的“利益法”、“回扣法”,新加坡的“防止贪污法”、“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财产申报法”等,这些法律规定,公务员禁止经商,禁止接受礼品,限制兼职,实行回避制度等;二是新闻监督,通过自主的新闻报道、转播、调查、评论等,各级官员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三是弹劾制度,它是西方国家议会对犯罪或严重失职的高级官员进行指控和制裁的法律规范,通过落实弹劾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即使像贵为总统的尼克松、克林顿,也免不了尴尬甚至下台的命运;四是实名存款,规定存取款必须使用真实姓名;五是审计监督,审计部门独立于行政、立法、司法之外,或者隶属于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赋予他们公正地、独立地、不受干扰地进行审计的权力。这些经验和做法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54.
[2]胡锦涛.认真学习贯彻党章,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G]//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8.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14.
[6]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2.
D630.9
A
1008-8520(2011)05-0052-04
2011-07-08
曹大(1969-),男,广东湛江人,副教授。
[责任编辑:孙 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