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乐乐
(武汉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对外汉语教学
论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的教材编写与使用
程乐乐
(武汉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外汉语教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甚至成为制约汉语国际推广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在分析对外汉语教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教材编写应遵循“适度针对性”原则,编写出“区域性”教材以适应目前汉语国际推广形势的需要。另外,本文认为,解决目前“教材瓶颈”问题不能仅仅依靠编写“精品”教材,更应该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有机地整合,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教材整合包括三种情况:教材内整合、教材外整合与多介质整合。无论哪种形式的整合都必须服务于整个教学的目的。
汉语国际推广 教材编写 教材整合
从《汉语教科书》[1]出版到现在,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经历了一个种类不断增多、数量迅猛增长、教材编写经验逐步丰富的过程。而其中,教材数量的迅猛增长则是最为突出的特点。1994年刘珣统计当时的对外汉语教材数量不下二三百种[2],“20世纪的最后10年,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出现了一种空前繁荣的景象,平均每个月都有十几种教材面世”[3]。到21世纪初,李泉认为对外汉语教材至少有400—500种[4]。2006年,赵金铭认为对外汉语教材上千种[5]。最近,据周小兵教授统计,目前已公开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已经上万种。可以说,对外汉语教材“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可以基本满足多种需求的教材体系”[6]。
虽然对外汉语教材建设取得了以上成就,但是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开展,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多个层面。从宏观上看,问题主要有:教材缺乏针对性,“内容太‘中国化’,‘太地方化’”,“不适合成年学习者需要”[7]。缺乏趣味性,“充斥着枯燥无味的对话,生拉硬扯地将一些毫不相干的,或是极不自然的句子拼凑在一块儿”[8]。缺乏研究,导致大量的教材面目重复,水平不高[9]。“与日渐升温的汉语热相比,目前汉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现状不容乐观,无论是质量、品牌还是规模,都亟待进一步提升,在编写、出版和市场推广各个环节也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甚至有人提出缺乏合格的汉语教材已经成为影响汉语国际推广的瓶颈”[10]。从微观上看,对外汉语教材在具体的编写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在语音标注、词语注解与释义、语法讲解、文化因素的处理以及课后练习的安排上均存在一些问题。“语音标注”问题主要体现为“标注不统一”与“标注错误”。例如有部初级教材把“去不去”标成qùbuqù,“一个”标成yígè;而另一部教材则分别标作qùbúqù、yīgè。这样不统一的语音标注会使学生无所适从。语音标注错误,如有部教材把“结婚”读音标为jiēhūn,而正确的读音应该是jiéhūn。这可能是受编写者方言的影响所致。“词语”问题主要包括词语释义和词语的英译两个方面。前者如有部教材给副词“不料”注释为动词“没想到”,不用主语,意念主语就是说话人。根据注释,学生造出了很多不成立的句子:
(1)我早就希望来中国学习,不料这个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
(2)我原来打算坐飞机来中国,不料我坐火车来了。
(3)我在路上走,不料拾到了一百元钱。
(4)大家都以为他是日本人,不料他是中国人。[11]
翻译的问题更多,此处不赘。“语法”问题主要包括“堆砌术语,枯燥乏味”与“解释不准,缺乏对比”两个方面。“文化”问题则主要体现为“文学作品过多”与“语言幼稚化”两个方面。此外,练习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给出相应的语境,如有部初级教材练习中有个“改错句”的题,其中一个句子是:
(5)我的照片已经被寄走了。
教师用书中参考答案认为是错句。实际上,只要给予一定的语境,这句话就很正常了。例如:
(6)这本会话手册很快被寄往莫斯科。(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
(7)她的照片也被寄来了,大家先用眼睛看,后用放大镜瞧。(同上)
(8)一封一封的提案被寄出去了,但也一封一封地被退回来。(同上)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目的语交际技能,而交际技能则是与语境紧密相联的。单独给出这么个句子,让学生把它“折腾”成一个所谓的正确句子,不利于学生汉语交际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总之,教材中练习设计不周全也是学生产生偏误的一个原因。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对外汉语教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教材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并成为制约汉语国际推广“三大瓶颈”之一,这也是客观事实。关键问题是,仅仅停留在批评上肯定不行。“‘教训’要汲取和避免,‘经验’更需总结和借鉴”[12],特别是在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我们觉得,对外汉语教材不仅仅要研究编写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总结经验并找出实用的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
由对外汉语教学走向汉语国际推广,我们的教学对象、范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本来就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汉语教材如何应付这种变化?教材编写那些原则是否应该继续遵守呢?从目前汉语国际推广的需求来看,我们认为有些关于教材编写的提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的国家越来越多,这意味着汉语学习者的国别越来越多,学习者的背景越来越复杂。针对这种现状,很多专家学者指出目前的汉语教材通用性太强,不具有针对性,强烈呼吁应该根据学习者母语背景编写国别教材,于是短短几年,各种国别性教材蜂拥而出。根据学习者背景编写适合学习者特点的教材是教材编写科学化的重要保证之一,这已是大家的共识,而且“针对性”已经成为教材编写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但是,我们发现很多人对“针对性”的理解并非完全相同。是不是国别不同就应该编写、使用不同的教材,母语、民族不同就应该编写、使用不同的教材呢?我们认为,并非完全如此。在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我们的教学对象非常复杂,如果国别、母语、民族不同就编写不同的教材,那么编写出来的教材之间的区别度就很可能不大,甚至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那么这种“针对性”就没有多大价值。因此,盲目追求所谓的“针对性”,编写无数的国别性教材,实际上也是一种重复劳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13]。
我们并不是反对在编写教材时遵循“针对性”原则,而是反对过度追求针对性从而导致教材适用面狭窄。我们提倡在编写教材时应遵守“适度针对性”原则。“适度针对性”是指根据某类学习者的特点(可能是具有大致相同文化背景的几个国家或具有相同母语的几个国家)编写适合某一区域汉语学习者需要的教材。相对于“国别性教材”,我们可以称之为“区域性教材”。“区域性教材”涉及的因素可以是地域,例如,用于北美的汉语教材(主要是美国、加拿大),用于欧洲的汉语教材,用于日韩的汉语教材,用于东南亚、南亚的汉语教材,用于南美的汉语教材(当然可以根据学习者母语再作适度的区分)等;也可以是学习者的母语,例如,西语区汉语教材,阿拉伯地区汉语教材,英语区汉语教材,法语区汉语教材,德语区汉语教材等;或者根据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如汉字文化圈汉语教材,非汉字文化圈汉语教材等。“区域性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材的编写适合一定范围人群的需求与特点,适用性具有一定的覆盖面。
2.配有多语翻译,适合一定范围内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需要。例如,用于欧洲的汉语教材,其中可以配有法语、德语的翻译。词语、语法点解释可以根据“汉—法”、“汉—德”对比而呈现出不同。
3.练习册等辅助教材根据学习者母语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
以上特点就是“适度针对性”在“区域性教材”中的体现。从“通用型教材”到“国别性教材”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转变,是“对外汉语教学走向汉语国际推广”形势的需要;而从“国别性教材”到“区域性教材”则是另一个重要转变,是“汉语国际推广”深入发展的需要。此外,“适度针对性”不仅仅应该体现在教材的编写上,还应该体现在我们具体的教学上,也就是说,在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我们的教学也应该具有“适度针对性”[14]。
为了在我们的教学中贯彻“针对性”,我们认为,在目前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最为重要的是教材的使用问题,也就是说,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对目前的汉语教材进行整合,而不仅仅是研究如何编写出精品教材。
“教材整合”是指以选定的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相关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因为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不同于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在很多情况下,其学员背景复杂、年龄跨度大,职业也多种多样,甚至还有很多退休人员。学员的背景如此复杂,不可能有哪种教材百分之百符合他们的要求。因此,选择符合大部分学生特点与要求的教材,再整合相关教学资源。通过“教材整合”,可以使我们的海外汉语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同时效率也会大大提高。此外,前文已经谈到,目前很多教材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教材整合”修正教材中的错误、弥补教材中的不足。例如《跟我学汉语》[15]的教师用书中第6页,出现“纸风转”一词,通行词典均查不到,在教材整合中可以改为“风车”或“纸风车”,课本第134页sing a song中《嘀哩嘀哩》的歌词与CD中的歌词不一致,教材整合时告诉学生应以CD为准[16]。再如《当代中文》[17]第一册与第二册之间坡度稍大,因此,在学完第一册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增加一些内容或者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第二册开始几课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降低难度,以适应学生的汉语水平,保证学生顺利过渡到第二册。
“教材整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教材内整合
教材内整合,意味着课堂教学顺序、教学内容并不一定完全照搬教材。我们以《新实用汉语课本(1)》第八课“你们家有几口人”为例。该课的内容依次为:生词、课文、注释、语法、练习。教师上课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整合,比如教学步骤可以安排为:
←复习检查(旧课/新课)
1.词语教学
←练习(连词“和”、“两”和“二”、副词“太”)
2.句型(语法教学)
←练习(“有”字句、“几”与“多少”)
3.讲练课文
←文化知识(汉民族家庭亲属称谓)
4.汉字教学
←练习(汉字:几、禾、个、两……;部首:豕、灬、犭、乍……)
5.语音教学
←练习(叠字名词的读音、数量词的读音)
实际上,这种教材内整合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用过。教材内整合的好处在于,能够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讲—练”之中,学生不容易过分疲劳,同时也有利于巩固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教材外整合
教材外整合,主要指各单项技能教材之间的整合。我们认为,任何一种课型的课堂教学都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以该课型训练的技能为主,综合训练其他的技能。例如,听力课并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而是以训练学生听力技能为主,培养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口语课也不仅仅是培养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应该是以训练口语能力为主,培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其他课型亦是如此。也就是说,每种分技能课型内部都是一个小综合[18]。
基于此,我们在使用单项技能教材时应该参考配套教材,即使没有配套教材,我们也应该将相关技能训练的内容整合进去。我们以短期培训教材《体验汉语(留学篇)》第3课为例。该教材属于短期综合性教材。第3课的内容顺序为:词语、句子、情景(情景对话)、活动(练习)。我们可以将相关技能训练整合进去,如:
←复习检查(听、写:听写词语与句子)
1.词语
←读:图片识读
2.句子
←说:看图说句子
3.情景
←回答问题
4.活动
←听、说:情景表演
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材料有多种来源:(1)直接来源于本书,(2)将本书已学过的内容进行综合,(3)其他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不管材料来源于何处,都必须服务于本课的教学目的。教材外整合的优点在于,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同时又能达到培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多介质整合
教材整合不仅仅体现在教材内外整合上,还体现在多介质整合上。目前汉语教学需要的教材应适应以下几种要求:(1)适应新的教学对象的需求,教学对象由国内扩展到海内外;(2)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需求,新的教学形势包括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海外汉语教学、华人子弟汉语教学、海内外网络教学;(3)适应新的教学内容的需求,新的教学内容是适应海内外教学的内容[19]。
根据上述需求,我们应该利用网络快捷,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优势,构建以计算机为媒介与载体,配合纸质、音像等多介质的立体的教材体系。这种多介质教材整合的结果,可称为资源型教材。资源型教材具有很多优点:(1)教材要素具有“基元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行组装,形成自己的教案;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要求,利用这些“基元性”要素训练自己的语言能力。(2)可以满足各个教学环节的需要,如组织课堂教学、展示教学内容、技能操练等。(3)世界各地都可以现时使用。正是因为这些优点,资源型教材将是教材发展的一个方向。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对不多介质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不过这种教材整合虽然对我们的教学有用,但太耗费时间,所以可以建立教学团队,共同来做。另外,对于不同介质的教学资源我们还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作出取舍,或进行区别对待。如有些内容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使用;有些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下自学,即作为拓展知识;有些可作为教学的目的;有些则可以作为教学的辅助等。
汉语教材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应该加强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础性研究,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审视既有的教材编写理论,不断总结教材编写的经验,推广发扬成功经验。在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我们提倡“适度针对性”的教材编写原则,根据一定区域内学习者的特点编写“区域性教材”。“通用型”教材发展到“区域性”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向汉语国际推广过渡的必然要求。
解决教材“瓶颈”问题不能仅仅依靠编写出精品教材,在短期内,我们更应该重视对汉语教材的整合。教材整合包括三种具体情况:(一)教材内整合,(二)教材外整合,(三)多介质整合。“教材整合”能够弥补短时间内缺乏所谓“精品教材”的不足。从本质上看,教材的整合也是“教材编写”的一种新的形式。
(注:本文为武汉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项目[WDJD0019]“汉语和中国文化短期培训教材”研究成果)
注释:
[1] 邓懿等主编:《汉语教科书》,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
[2] 刘珣:《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展望——再探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1期。
[3] 程相文:《对外汉语教材的创新》,《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第4期。
[4] 参见李泉:《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
[5]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6] 参见李泉:《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
[7] 徐家祯:《从海外使用者的角度评论大陆编写的初级汉语教材》,《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8] 李晓亮:《对外汉语教材的几个问题》,《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4期。
[9] 陆俭明,《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3月25日。
[10] 叶子:《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教材建设与出版》,《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3期。
[11] 刘平、陈海波:《说“不料”》,湖北省对外汉语教师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2007.1 湖北 襄樊)提交论文。
[12] 李泉:《20世纪50—70年代的教材编写概况》,《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13]教材编写的“针对性”原则包括多个方面,不仅包含“学习者的母语、国别”,还包括“学习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学习时限”等。本文主要讨论前者,暂不涉及后者。
[14]关于“教学的适度针对性”,我们将在另一篇文章中进行论述。
[15]陈绂、朱志平主编:《跟我学汉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16]参见张延成等:《汉办规划教材〈跟我学汉语〉应用评析——美国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与推广研究之一》,《长江学术》2009年第1期。
[17]吴中伟主编:《当代中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8] 关于分技能课之间的关系请参见黄均凤、程乐乐:《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留白》,《海外华文教育》2006年第3期。
[19] 参见翟汛:《汉语教学资源体系所要求的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长江学术》2010年第1期。
【主持人语】本栏目三篇论文都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提升,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论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的教材编写与使用》指出教材编写应遵循“适度针对性”原则,编写出“区域性”教材以适应目前汉语国际推广形势的需要;认为解决目前“教材瓶颈”问题不能仅仅依靠编写“精品”教材,更应该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包括教材内整合、教材外整合与多介质整合。《越南留学生转折类复句习得研究》通过中介语语料库和实验调查的形式,总结出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转折类复句的主要句式,并阐述了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转折类复句的主要特点、偏误分类。《网络汉语学习中个性化学习系统的研究》在汉语学习网站中导入个性化学习系统,包括得分反馈和课程安排两个模块。得分反馈模块的作用是生成一个包含得分和错题解析的网页反馈给学习者,课程安排模块则运用一维的模糊控制器,根据学习者的得分判断其知识水平并为其安排相应难度的教育内容。这一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实现可提高网络汉语学习系统的智能性,有效地促进汉语学习。(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