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现状

2011-04-10 04:53杨琳红张淑红王凤臣陈凤云王维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肥大细胞变应原组胺

杨琳红,张淑红,周 漫,王凤臣,陈凤云,王维峰

(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154003;2.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154007)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AR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有时和支气管哮喘同时存在,即“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是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顽疾。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在西方约为10%至40%,据估计我国也接近10%,且逐年上升。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以炎性介质释放为开端的、有免疫活性细胞和促炎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以鼻塞、鼻痒、频繁发作的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为主要特征,长期慢性的患者还会引起头痛、嗅觉减退的症状。A R病因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相关。依照患者发病有无季节性特点可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在治疗方面主要包括避免接触致敏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手术及物理治疗、其它等。

1 避免与变应原接触

首先要找出致病的变应原,尽量避免接触,过一段时间病人可能对该变应原的敏感性降低或者消失。例如:对花粉过敏者在春秋花粉散播的季节宜避免去园林或野外。但由于变应原的多种多样,好多与生活息息相关,此法常常难以奏效。

2 药物治疗

由于应用简便,效果明显,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措施。

2.1 抗组胺药物

多选用H1受体拮抗剂,使用方便,奏效迅速,为治疗本病的一线药物。常用的有第一代抗组胺药扑尔敏、赛更啶、溴苯那敏;第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他们有不同程度的中枢抑制作用,使用时需谨慎,它们对缓解鼻塞作用较弱,对治疗鼻痒、喷嚏和分泌物增多有效。近年已有鼻内局部应用的抗组胺药氮 斯汀应用于临床。

2.2 肥大细胞稳定剂

包括色甘酸钠、奈多罗米钠、四唑色酮等。有阻断肥大细胞表面磷酸酯酶A的激活作用,防止肥大细胞脱颗粒和释放介质。临床上应用2%溶液滴鼻或喷鼻,近有可以口服的尼多可罗,效用明显强于色甘酸钠。

2.3 减充血剂

多采用鼻内局部应用,最常用的为1%麻黄素或羟甲唑啉,在发作时鼻腔内应用可以减轻鼻黏膜肿胀与鼻腔阻塞症状。

2.4 白三烯受体阻滞剂

临床常用孟鲁司特钠、扎鲁司特等。Pullerits等[1]研究药物应用的结果对比显示鼻用皮质类固醇对症状缓解最明显,而联合应用抗白三烯药物和抗组胺药物的疗效优于单用抗组胺药物。

2.5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对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黏膜炎症反映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增加血管张力,降低其通透性,具有抗过敏作用。但长期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产生毒性作用,因此,全身用药的机会不多,仅用于少数重症病人,且疗程一般不超过两周。临床上多用鼻内糖皮质激素制剂。这类皮质激素的特点是对鼻黏膜局部作用强,但全身生物利用度低,按推荐计量使用可将全身副作用降至最低。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糖皮质激素喷鼻剂有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曲安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和糠酸莫米松等。

3 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已历经一个世纪的历史,经过近百年的大量临床研究,其疗效是肯定的[2]。

3.1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转移因子、卡介苗多糖核酸、分枝杆菌多肽等。但因为此法无特异性且治疗时间较长,临床上较少应用。

3.2 特异性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IT)

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方法之一,它被认为是一种减敏治疗而不仅仅限于改善症状,它是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器,是目前唯一的可特异性干扰机体的免疫反应和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病程的疗法。包括皮下免疫治疗法(SCIT)、舌下和口服免疫疗法(SLIT)、鼻腔局部免疫疗法(LNIT)。其机理是抑制Th细胞向Th2细胞转化从而减少Th2型细胞因子的的产生。该法的安全性、变应原的标准化问题如同其他生物疗法一样仍需完善。

4 物理化学治疗

常用方法有微波、激光、射频、超声、液氮冷冻、硝酸银烧灼等。微波、激光、射频治疗操作相对简单,但是可能现鼻腔干燥、鼻黏膜萎缩、鼻涕后流等后遗症。而聚焦超声一般不会破坏鼻黏膜表面组织的完整性及鼻黏膜细胞的分泌及纤毛的转运功能,上述不良的后遗症发生率低,且有可重复性等优点[3]。大量的研究表明,物理治疗是治疗AR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5 手术治疗

对上述治疗效果不佳或伴有解剖学异常患者可考虑辅以手术。对于存在解剖学异常导致鼻塞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黏膜下血管切除术等术式[4]。而对于无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可采用翼管神经切断术、筛前神经切断术等,可使神经兴奋性降低,达到治疗目的[5]。也可采用岩浅大神经切除术,降低鼻黏膜反应性,使鼻内胆碱能神经末梢兴奋性消失。由于手术不能直接改变AR患者的免疫状况,因此大多作为一种辅助治疗

6 其它

中医中药治疗:按摩迎香穴按摩到该处发热缓解鼻痒、鼻塞及喷嚏。目前研究上迎香穴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1]PulleritsT,Praks L,RistiojaV,et al.Comparison of a nasal glucocorticoid,antileukotriene,and a combination of antileukotriene and antihist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2,109:949-955

[2]Veling MC,Trevino RJ.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with immunotherapy:A review of 1000 cases[J].Ear Nose Throat J,2001,80:542-543

[3]袁伟,黄闯,张学渊.鼻内镜下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18):3

[4]吴军.鼻中隔矫正术和鼻丘黏膜划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华北国防医药,2006,18(6):431-432

[5]刘新义,刘艳,张恩东,等.鼻腔神经血管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12(8):505-507

猜你喜欢
肥大细胞变应原组胺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肥大细胞活化综合征
565例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结果分析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肥大细胞激活机制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肥大细胞在抗感染免疫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粉中组胺的含量
体外特应性变应原检测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变应性鼻炎和慢性荨麻疹的变应原检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