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异位调整方法的探讨

2011-04-09 00:11魏素臻王爱红赵姝姝
护士进修杂志 2011年17期
关键词:右心房锁骨静脉炎

魏素臻 王爱红 赵姝姝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山东 潍坊 261031)

PICC导管异位调整方法的探讨

魏素臻 王爱红 赵姝姝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山东 潍坊 261031)

PICC 导管异位 X线透视引导 上腔静脉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2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然而导管异位是PICC常见并发症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将导管外撤,保留在锁骨下静脉或在B超引导下将导管调整到位。但由于B超显影的局限性,给导管的正确调整造成一定困难。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对330例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共发生导管异位23例。我们在X线透视引导下,采用将导管回撤后边快速输液边缓慢送管的方法,顺利将导管调回上腔静脉下端并完成治疗计划,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例患者中,男16例、女7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4.5岁。其中,肺癌7例,胃癌5例,大肠癌4例,食管癌2例,乳腺癌2例,纵膈转移瘤1例,淋巴瘤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置管途径:右侧贵要静脉7例,头静脉6例,肘正中静脉(走头静脉方向)2例,左侧贵要静脉4例,头静脉3例,肘正中静脉(走头静脉方向)1例。均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项瓣膜式PICC,管径4 Fr。异位部位:导管头端位于颈内静脉7例,从锁骨下静脉返折到腋静脉3例,到达对侧锁骨下静脉2例,进入胸壁静脉2例,导管中段在锁骨下静脉折返后再前行,头端到达上腔静脉2例,从腋静脉向上返折到肩头处小静脉1例,从锁骨下静脉进入胸壁静脉,又从胸壁静脉到达上腔静脉1例,导管插入过深进入右心房5例。

1.2 方法 对5例导管插入过深入右心房者,根据X线摄片报告描述,将导管外撤2~4 cm,再行X线摄片证实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下端即可。其他异位的调整方法是在“飞利浦OE数字胃肠机”透视引导下进行:(1)用物准备:无菌治疗巾、洞巾、无菌手套、生理盐水、输液器、0.5%碘伏、无菌棉球、透明贴膜、胶布;(2)协助患者平卧于机床上,除去PICC固定贴膜,按PICC穿刺要求,带无菌手套,建立无菌区,消毒,铺洞巾,冲洗手套上的滑石粉。根据X线摄片所示,退出导管异位长度,一般约12 cm左右,X线透视显示导管头端平直于锁骨下静脉(1例腋静脉)时,由助手接上备好的输液装置,按穿刺要求指导患者摆放头部位置,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浸湿退出的导管,以增加导管的滑润度,减少送管的阻力。放开输液器螺旋夹,在生理盐水快速冲入的同时,操作者将导管缓慢送入原测量长度。再次X线透视显示导管头端到达上腔静脉下端,即平前第三肋间,同时X线摄片证实其位置。

2 结果

23例PICC导管异位的患者中,5例异位于右心房者,导管顺利外撤;2例未调整;1例3次调整后成功;1例送管不畅,使用保留导丝后,将导管顺利送入上腔静脉;其余14例均一次调回至上腔静脉下端,即可输液通畅,一次调整成功率87.5%。重新送管的16例患者,1例发生血栓性静脉炎,2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无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均完成治疗计划后拔管。

3 讨论

3.1 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及预防 导管异位是PICC的常见问题之一,其发生率为6.63%~24.6%[2-3],本组患者发生率为 6.96%,与报道相符。发生原因主要与血管变异、病人体位不当、经头静脉穿刺及有颈部或纵隔肿瘤有关[4]。导管一般异位于颈内静脉、腋静脉、右心房,其中以颈内静脉最常见[5]。

3.1.1 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 本组7例,占30.43%。2例因操作者忘记指导病人转头,2例因肺癌颈部转移瘤转头不到位。1例异位于右颈内静脉的患者,调整时分别将头偏向穿刺侧及将头平放两种体位送管,导管仍然进入颈内静脉,将头偏向穿刺对侧后导管顺利进入上腔静脉。考虑与肺癌手术牵拉导致血管位置、角度改变有关。另2例因患者体型较胖,颈部较短,转头低头不到位有关。因此,预防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的方法,不仅是当导管送至肩部时,指导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45°~60°,下颌向下紧贴肩部,还要考虑到术后患者血管受牵拉后的改变。吕玉芳等[6]报道,PICC置管时,患者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约45°,可显著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

3.1.2 导管异位于腋静脉 3例异位于腋静脉和1例从腋静脉向上返折到肩头处小静脉的患者,均为头静脉穿刺。因头静脉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进入腋静脉处有较大的角度与血管分叉;头静脉静脉瓣相对较多,在腋静脉上方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汇入锁骨下静脉之前,多有一个静脉瓣,导管不易通过而返回腋静脉[7]。头静脉在与锁骨下静脉入口连接处形成上弓形,因上弓形角度问题,导管不能顺利进入上腔静脉,尖端抵触血管壁而折返进入腋静脉。贵要静脉管腔由下至上逐渐变粗,静脉瓣较少,为PICC穿刺最佳静脉。

3.1.3 导管异位与胸壁静脉 2例患者中,1例锁骨下淋巴结肿大,锁骨下静脉受压,使导管通过障碍,而进入锁骨下静脉的分支胸壁静脉。另1例 可能为遇到了静脉瓣,而使导管改变了方向。2例患者在导管送到锁骨下静脉时都遇到了阻力,强行送管到达测量长度,抽回血时阻力较大,回血慢。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可强行送管,应将导管退出3~5 cm,活动肩部,边推生理盐水边送管。

3.1.4 导管中段在锁骨下静脉折返后再前行 本组2例导管返折,均从左侧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均在锁骨下静脉中断返折后头端到达上腔静脉。因左侧锁骨下静脉与头臂静脉汇合处的角度明显大于右侧[8],导管送入过快时,遇到阻力后返折继续前行,但当导丝拔出后,柔软的导管失去了支撑,即形成了死折,致使不能回抽血液。所以,PICC穿刺首选右侧贵要静脉,并注意送管时一定要缓慢、轻柔、匀速,禁粗暴送管、强行送管。

3.1.5 异位于对侧锁骨下静脉 2例患者中,其中1例因纵膈转移瘤,下腔静脉受压所致。因输液通畅,对导管位置未进行调整,保留在锁骨下静脉使用。

3.1.6 其他异位情况 1例患者从左侧头静脉穿刺置管,导管从锁骨下静脉进入胸壁静脉,又从胸壁静脉到达上腔静脉。因输液通畅,病人无不适症状,对导管未进行调整。

3.1.7 异位于右心房 本组5例患者均因外部测量血管长度不准确导致置管过深。传统的测量方法是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侧胸锁关节,再向下测量至第3肋间。此种方法容易发生导管插入过深,特别是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度与血管实际走行的长度易造成2~4 cm的误差[9]。目前我们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2肋的外测量法[9],有效地避免了测量误差,减少了导管异位于右心房的发生率。

3.2 X线透视下进行PICC导管异位调整的优势及注意事项 袁玲等[10]研究表明,置管长度过短、未到上腔静脉,容易发生化学性静脉炎。置管长度过深,插入右心房,易引起患者胸闷、心悸,甚至心律失常[11]。所以,发生导管异位后,应及时进行调整,从而避免导管异位所致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项瓣膜式PICC,为一条全长X线显影的导管,可清楚地看到PICC的全部行程,避免了B超不能穿透骨骼,进而不能显示全部PICC走向的缺陷。B超机探头需要贴近皮肤才能显影,有时需要患者配合变换体位,不利于无菌区域的建立,而在“飞利浦OE数字胃肠机”机床上不需变换体位,可清楚的看到PICC全部行程,有利于操作者操作。为提高一次性调整成功率,操作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因紧张导致血管痉挛。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正确摆放病人体位,预防导管再次异位;送管时输液速度要快,输液器螺旋夹全部放开,促使无导丝的PICC漂浮,易于顺血流送管;送管速度要缓慢均匀,减少对导管的损伤及对血管的刺激,有利于沿主要静脉通道行进;不能用血管钳或镊子送管,以防对导管的损坏;尽量减少病人X线透视次数,一般在导管外撤后及导管送入原测量长度后,透视两次即可。

3.3 静脉炎的预防 由于退出导管异位长度后再重新送管,对血管内膜有一定的刺激,故静脉炎的预防至关重要。本组16例操作完毕均予赛肤润外涂,同时热敷PICC穿刺点上方至肩关节,连续7 d。本组1例因3次送管,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经用50%硫酸镁与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庆大霉素混合液湿敷,患肢制动,应用血栓通、低分子肝素钙治疗7 d后好转。2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经硫酸镁混合液湿敷5 d后好转。

综上所述,PICC导管异位易带来心脏及外周静脉并发症,特别是异位于腋静脉及胸壁等小静脉,相当于又回到外周静脉血管,难以耐受长期输液及输入刺激性药物。若按常规退管、送管,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甚至容易造成送管失败。我们采用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导管异位长度一次性回撤到位,然后边快速输液边缓慢送管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异位导管一次性调回上腔静脉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Tilton D.How to fine-tune your PICC care[J].RN,2006,69(9):30-35.

[2]陈向荣,王晓娅,李丽,等.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异位14例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68-69.

[3]许晓云.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8):124-125.

[4]Tamburro RF,Conncr DT,Proctor KE,et al.The effect of a mediastinal mass on the initial positioning of a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J].J Infus Nurs,2003,26(2):92-96.

[5]郑春辉,王凤,陈强谱.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00-702.

[6]吕玉芳,周小香,王晓珍.半卧位在预防PICC导管异位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870-1872.

[7]何忠杰.危重患者斜卧位、坐位锁骨下静脉的上、下入路穿刺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7):403.

[8]李瑞祥.实用人体解剖彩色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4.

[9]杜萍,何佩仪,何美清,等.两种PICC体外测量法的比较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8,23(2):41-43.

[10]袁玲,叶惠华,叶明枝,等.肿瘤患者PICC插管未到位所致并发症[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2):178-179.

[11]邹勤,戴晓玲,谢娟,等.应用循证护理解决PICC常见问题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5):1420-421.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Catheter ectopia X-ray fiuoroscopy Superior vena cava

魏素臻(1960-),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从事肿瘤临床护理及护理教学工作

R472

B

1002-6975(2011)17-1620-03

2011-03-30)

猜你喜欢
右心房锁骨静脉炎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右心房憩室1例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右侧锁骨下动脉迷走并起始部闭塞致锁骨下动脉盗血1例
三维超声及组织速度向量技术对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患者的右心房收缩同步性的评估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界嵴1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黏液瘤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后联合中药治疗锁骨骨折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