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华
(福建师范大学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7)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脑血管病近年来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合并糖尿病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亦相应增高。因此,做好该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对18例合并糖尿病的脑血管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报告如下。
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脑血管患者103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8例,占16%。男11例,女7例,年龄56~84岁,平均70岁。全组病例均经CT或MRI确认为脑血管病,其中脑梗死16例,脑出血2例。糖尿病均按1980年WHO标准确诊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治疗后脑出管病合并糖尿病的18例中,治愈7例,好转10例,转出1例。治愈好转率94%。
2.1 一般护理 患者卧床休息,有躁动者应加床档防坠床;病室应保持安静,减少陪护人数,限制探视;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发病1周内持续吸氧。
2.2 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常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兼以糖尿病多病程长,病情复杂,患者易产生急躁、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因此,护士要给予关心体贴,做好对症宣教,并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并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2.3 饮食护理 合并糖尿病的脑血管病患者的饮食应遵循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不要在规定的饮食外自行另加食物。护士应根据医嘱给患者计算热卡,分配餐次,并注意营养,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蛋白质,鼓励患者多吃蔬菜,禁食糖类、忌酒,少吃油腻及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有高血压者要限制钠盐。长期卧床者,多食高纤维素食物,防止便秘。对于昏迷或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鼻饲,并根据病情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意识清楚、无吞咽困难者,认真指导并协助患者进食。
2.4 血压的监测与观察 每日测血压2次,必要时每4~6小时测1次。有血压骤升或骤降者要及时报告医师,给予相应处理;按时按量给患者服用或静滴降压药物,及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卧床患者使用降压药后坐起或站立时,应扶持患者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变化,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利尿降压药长期使用可引起糖耐量异常[1],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血糖。
2.5 加强基础护理 合并糖尿病的脑血管病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引起感染且感染后不易痊愈,因此,应严密观察积极预防。病室应定期紫外线消毒,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①皮肤护理:保持床铺衣服的清洁无皱褶,昏迷或偏瘫患者每1~2小时翻身1次,并给予受压部位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必要时使用气垫床,防止褥疮。对受压时间较长引起皮肤发红者,可给予2%碘酊每2小时外涂1次。②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的发生。鼻饲或高热者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②大小便的护理:每次便后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导尿者定期更换导尿管及引流袋,定期消毒尿道口及会阴部,防止逆行感染;对有感觉障碍或有末梢神经炎者,禁止局部热敷,以免发生烫伤,继发感染。
2.6 血糖、尿糖的监测 护士应教会患者或家属留尿时间、方法、尿糖测定的方法。如:尿糖试纸法,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利用快速血糖测试仪测血糖,以便随时观察血糖变化,调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剂量。
2.7 胰岛素疗法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2.7.1 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可以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防止低血糖反应是使糖尿病病情相对稳定防止脑血管病继续恶化的主要措施之一[2]。护理要点:按医嘱注射胰岛素,剂量要准确,皮下注射30分钟后一定要进餐;及时调整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使用降糖药后护士应巡视病房,凡患者出现心慌、头晕、多汗、面色苍白甚至昏迷等低血糖表现时,应立即测血糖,并及时报告医师。对低血糖者加餐或口服糖水,重者静注高渗糖。本组18例,皮下注射胰岛素6例,其中发生低血糖反应2例次,均因发现、处理及时未使病情加重。
2.7.2 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红肿、发痒、硬结、皮下脂肪萎缩等,采用高纯度胰岛素(如改用诺和灵R、诺和灵30R等)、注射部位轮替(如上臂、腹壁、臀部等)以及深部注射法可避免之。另外注射胰岛素也可引起变态反应、胰岛素浮肿等,本组病例尚未发现此类反应。
通过对18例合并糖尿病的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实践,认识到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脑血管病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防止感染,严密监测血压、血糖、尿糖,防止胰岛素的副反应等,可提高该病的治愈好转率,降低病死率。
[1]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08
[2]范丽凤.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7,(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