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美
(江苏省启东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启东 226200)
标准预防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5年提出,于1996年在全美实施,我国1999年引入并在2000年编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1]。标准预防的观点认为,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其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与黏膜,均需进行隔离。它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工作,在发达国家已得到较好的推广,依从性也较高。我国护士尤其是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淡薄,预防措施也不能有效落实。为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识现状,笔者于2010年9月对我院35名护理人员进行了标准预防知识调查,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在本院工作1年以上的护理人员35名,均为女性。年龄23~51岁,平均36.95岁。学历:大专及以上20名(57.14%),中专 11 名(31.43%),高中 4 名(11.43%)。工作年限:2~10年4名(11.43%),11~20年14名(40%),>21年17名(48.57%) 。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标准预防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标准预防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的认识。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由医院感染科专人负责发放,统一调查问卷的操作方法和解说并将问卷当场收回。以无记名方式发放问卷35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 观察法。医院感染科专人负责观察,观察者要求熟悉标准预防的基本内容、防护措施。观察时间为上午8:00~11:30,连续5天,以了解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对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百分率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及预防措施的执行率见表1、表2 。
表1 35名护士对标准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例,%)
表2 护士对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率(例)
本次调查显示:①护理人员的标准预防知识比较缺乏。表1显示:护理人员对标准预防概念只有14.29%的人知晓,有8.57%的人不知晓;有5.71%的人不知道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都具有传染性;有34.29%的人不知道标准预防既保护医务人员又保护患者;有40%的人不知道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有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3种。② 防护意识淡薄,不能有效地执行防护措施。表2显示:护理人员在接触每个患者前后均洗手的只有18.71%,有62.42%的人次在洗手后仍用公用毛巾擦手或用自己的工作服擦手,进入患者所处环境带口罩的只有64.26%,有潜在血液、体液等危险物质泼溅时没有人穿隔离衣来保护自己,被利器刺上后能准确处理的也只有50%。说明护理人员对血液体液的传播疾病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直接导致其行为缺失,成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证实有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传播,其中针刺伤与可能发生致命者为艾滋病病毒和乙肝病毒感染[2]。
4.1 加强宣传与培训 医院感染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新兴学科,具有专业性和特殊性,预防感染是其中的关键和核心,标准预防是其主要措施。护理人员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群体,自身感染的危险性大,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应当将护理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列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使护理人员全面掌握医院感染及预防医院感染知识,了解医院感染新动态及预防院内感染新方法、新措施,充分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认识正确采取各项防护措施的重要意义。
4.2 完善防护用品和设备 提供合适、方便的防护用品是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应配备手消毒剂、感应水龙头、洗手液、干手机、隔离衣、口罩、帽子、工作鞋、工作裤等,用流动水洗手。
4.3 加强监督力度,提高依从性 利用行政手段干预,认真落实有关制度,加强检查考核,指出护理人员在执行标准预防中的每一个不规范行为,使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营造标准预防氛围,让标准预防成为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一种理念,不断提高标准预防的知晓率和执行率,以保护患者和广大护理人员的健康。
[1] 李小英.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20(3):63
[2] 任小英,邓 敏.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5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