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平,李学臣
(佳木斯大学校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并向年轻化发展,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多发生于 50~ 70岁的患者,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由于其起病较急,病情危重,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1],是临床上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系统的护理对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我院自 2005— 01~ 2009—12共收高治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6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本组患者共 66例,其中男 42例,女 24例,年龄 42~ 81岁,平均 66.4岁。高血压病史 6~ 37年,平均 15.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均由 CT明确诊断,出血量 15~ 100mL。其中中脑出血 21例(33.33%),桥脑出血 14例 (22.22%),中脑桥脑均有出血 28例 (45.45%)。保守治疗 41例,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22例。
常规安置患者,抬高床头 15~ 30°斜坡卧位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导致误吸、窒息;安好护栏,以防坠床;妥善保管义齿和眼镜等物品,防止患者伤人、拔管或自伤。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应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电、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以及时了解病情,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赢得抢救时机。
注意绝对卧床休息 4~ 6周。早期意识障碍者,应禁食 1~2d,以免呕吐物反流入气管内导致窒息。血压不能降得过快、过低,以免影响头部血供,加重脑组织缺氧、损伤[2],中流量给氧,必要时机械通气供氧,加强病房巡视,保证脱水剂的输入速度以及时间间隔,控制脑水肿、防止脑疝的发生,准确记录 24h尿量和颜色,避免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心、肾功异常。
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药物雾化吸入。睡气垫床 ,床铺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应定时翻身、拍背(2~ 3h),翻身时动作轻柔缓慢,翻身以 30~ 50°为宜,按摩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2],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和压疮。对身体受压发红部位定时给予温水热敷按摩或 50%酒精按摩,有破损者局部涂以抗生素。经常更换输液部位,避免发生静脉炎。抬高下肢 ,病情稳定时可加强肢体主、被动活动,防止下肢深部血栓形成。留置导尿者每 4小时放尿 1次 ,每日更换一次性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保持导尿管的通畅,预防尿路感染。保证制酸、护胃药物及时、足量地应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饮食应富有营养并易于消化,以清淡为宜,忌食过度煎炸、辛辣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预防便秘的发生。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常伴有肢体瘫痪和失语,生活不能自理;由于起病急聚,心理压力大,再加上经济负担、对疾病认识的程度等情况,极易产生急躁、焦虑和恐惧等心理,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因此,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给患者以精神安慰,对其顾虑给予耐心的解释、并细心指导其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同时向家属说明本病诱因和预防方法,嘱其多学多看这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家庭护理能力,配合医生治疗,减少致残、致死率。
稳急性期要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减少搬动,以免加重出血;生命体征平稳后,循序渐进地按关节活动范围,每天 3~ 5次进行被动运动,尤其是肘、指、踝关节要特别注意,避免关节发生强直 ,每天 2~ 3次按摩患侧肢体,以减轻肌肉痉挛性收缩,影响关节运动;当患者进入恢复期以后,要及时对患肢进行坐、立、行的各种训练,防止肢体萎缩 ,训练要逐步进行,量力而行,防止摔伤。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可以结合手势、图片、音乐等载体尽早开始 ,不断提高患者的交流能力。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 ,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熟练的技术,在护理上应做到耐心细致 ,尽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以减少病死率、致残率及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康复达到较好的疗效。同时要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配合医生治疗。还要做好高血压病的健康宣教工作和出院指导工作,要求患者定期测血压,坚持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降压药和恢复脑功能药物,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规律生活,防止血压升高而再度出血。对降低脑出血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以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桂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系统护理 [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47-148
[2] 王丽萍.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 [J].中外医疗,2008,24:112
[3] 陈凌.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5):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