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之路

2011-04-08 16:44苑高兴胡有志杨时涛
关键词:课程体系模块体育

苑高兴,胡有志,杨时涛,艾 楠

(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河北 廊坊 065000)

浅谈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之路

苑高兴,胡有志,杨时涛,艾 楠

(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河北 廊坊 065000)

在分析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现状的基础上,从生理、心理与社会的三维空间把握高校体育教学的特性与整体效益,提出并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为主线、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的高校体育课程创新体系。本研究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人文体育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将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直接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而言,必然带来课程体系和教学范式的重大改革[1]。

目前,各高校围绕着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凸现一些困惑,突出表现在:体育课程改革改什么?怎么改?为什么我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而大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为什么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体育教学目标,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却呈连续下降趋势?为什么充满理想的教育改革却没有达到应有的结果?等等。从这一系列问题中反映出,高校目前的体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课程体系改革仍然是高校体育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深刻分析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矛盾,把握高校体育的战略重点,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体系,对于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尤其是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课题组立足本校实际,倡导人文体育理念,以终身健康为目标,初步探索了一条人文、健康、快乐相融合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新路子,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课程体系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探索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的体育课程体系。从结构理论的原则来看,完整的体育课程体系包含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要素,他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最终通过体育教学过程产生整体效应。课题组研究认为,课程体系的改革不仅是形式的改革,更是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全方位变革。

(一)人文体育的教育理念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理念是先导,是灵魂。只有实现教育理念的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的创新,这是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教学理念体现着教学本质,反映着教学活动的理想追求,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的指南[2]。

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涵。具体来说就是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性,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切实解决大学生求知所需、生活所需、身心发展所需,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把是否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作为检验教学工作质量的标准。

人文体育理念就是将“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突出终身健康目标,通过体育文化的传承,把体现人文关怀、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贯穿于体育教育教学中各个环节,追求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与社会需求和谐统一。高校人文体育要求一切从学生发展出发,积极探索学生有兴趣、学校有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注重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课程目标的渗透和有机融合,达到体育教学的最优化。

课程设置、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内容既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增加为未来职业所需要的专业运动技能与技巧的内容,又要考虑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教材建设应体现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等特征,既考虑现实更注重未来、预见终身。让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体验其中的文化含义,理解运动背后的文化背景,重视体育对人的社会化作用和文化传递功能[3]。

教学手段的选择、组织与教法的运用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情感教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练习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感。由于人文体育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以体育基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高低来划分学生的优劣,所以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应强调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持续不断地努力,将“评价育人”的指导思想深入到学习评价之中。

(二)健康体育的教育内容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人文体育理念必须借助具体的课程内容来实现。其课程内容体系要在人本理念指导下,以终身健康为总体目标,通过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学习领域目标进行有效地整合,在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改造、组合、自主构建适合本校实际条件的校本课程,使“依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服务于课程目标”的设想落到实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把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1.身体健康教育

身体健康教育包括身体教育和保健教育。身体教育是指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教育。大学生接受高校体育教育,通过运动实践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学生在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教育。就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而言,让学生学习专项运动技术、掌握专项运动技能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仍然是大学体育课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体育教育内容应突出健身性、实用性、终身性,精选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面向全体学生的不同需求,高校应给学生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各种校园媒体和师资条件,加大引入民族、传统、区域体育项目,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积极构建符合本校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新体系。目前,各种新的竞技项目和时尚、休闲体育项目层出不穷,如瑜伽、定向越野等,它们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休闲性,为广大高校学生所喜欢,这为拓展身体健康教育内容提供了可能。

保健教育就是增加体育保健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保健与康复,营养、环境、不良行为等因素对身体健康影响的有关知识,掌握体育健身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方法。体育教育与保健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不仅学到运动技术、技能与体育保健知识,而且能够感受到高尚的体育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的熏陶,显现出体育教育深厚的知识容量和文化底蕴。

2.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等。体育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是排除心理障碍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卫生措施。由于大学生学习、生活节奏加快,容易造成身心过于紧张,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他们需要休闲娱乐,需要在运动中去放松,按摩其心理,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以及心理承受力,增进心理健康。体育教学其实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情、意、行的互动过程。在体育活动中人与人接触频繁,伴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失意,心理刺激出现的频率高,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例如学生从事体育运动时,在众人面前出现摔倒、出丑等现象时,通过教师的及时正确引导,进行挫折教育,使大学生正视成功与失败,学会享受成功,承受失败,并学会胜不骄、败不馁,增强对生活适应能力。可见,体育教育过程也是人的心理品质培养、意志品质磨练的过程。

3.社会健康教育

社会健康教育包括协作教育、健康行为教育等。主要是利用“体育课堂社会”内外环境中各方面的教育因素去开发学生的生理、心理潜力。“体育课堂社会”中存在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团体与团体的关系以及各种课堂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人际交往中,有助于形成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体育教学通过群体互动的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群体意识、角色意识和协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进行体育竞赛活动时,学会如何恰当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与他人沟通及合作,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再如在分组教学中,当教学环境和同伴发生变化时,教师通过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拓展游戏,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适应新环境和新集体,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另外,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如体育知识讲座、媒体、板报宣传等,以其高品位的内涵和深层次的底蕴,倡导“人文关怀”,成为学校社会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3]。

(三)自主互动的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实施,高校体育教学在加强教师主导作用下,呈现出教学的互动性,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师生关系也不再是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因此,转变“传授——接受”模式,积极探索自然和谐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以心理发展为依据,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施教、指导的集中统一的教学模式,主张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

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主线,突出了育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学媒体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共同发展,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教学相长。

1.课程设置

为了贯彻实施健康体育教育,根据本校的师资、学生兴趣爱好、场地器材等情况,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淡化竞技体育项目,注重健身性、时尚性的体育项目和竞技项目的搭配,多选择难度不大、易于开展能延续到社会、实用性强的运动项目,保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最合理的纵向连贯与衔接。课程内容设置为四大教学模块,每一教学模块又包含若干子模块组成,每个子模块都有各自的教学内容以及考核评价标准。

1)娱乐、健身教学模块:包括形体健美、瑜伽、街舞、健美操、体育舞蹈五个子模块。该教学模块融健美、健身、娱乐为一体,在健身、娱乐性活动中调节身心,提高健康水平。

2)技术、技能教学模块:由若干单项运动模块组成,每一项目即为一个单项教学模块,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七个子模块。该教学模块主要是学习和提高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技能,培养学生掌握1-2项运动项目的锻炼方法,并在这方面形成一定的特长。

3)体育理论教学模块:包括体育社会学和体育保健学两个子模块,该教学模块将体育理论知识深化为体育社会学、体育保健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每个教学模块的学习时间为一学期,学完一个模块,经考核合格后,可进入下一个模块的学习。前后两个模块可以是对同一运动项目的学习,也可以是不同运动项目的学习,主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来选择。各教学子模块要根据本模块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模块总体教育目标依照体育教学规律、教学原则设计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使模块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课程组织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自由选择的机会,我校取消必修基础课,每个学期都推行体育选修、选项课。在选修、选项前,向学生介绍所开设课程的特点、教学目的和要求,并提供任课教师信息等,将体育课程信息纳入学校学分制选课系统。采用教师专业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信息,在网上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在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下,努力实现体育课程学习时间和任课教师任意选择机会的最大化。

3.课程实施

1)注重情感教学,激发学习动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教学内容的拓展、体育锻炼环境等外部因素必须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即使有再好的教师、再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能动性,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乐学”的转变,而不是依靠管理制度、考试或其它方式强迫学生学习[4]。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是教学工作的美好境界。自主互动教学模式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强调情感、兴趣、创新能力培养。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对学生信任、关心、尊重,努力营造愉悦、宽松、奋进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能够自信、自主、创造性地学习。鼓励他们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多种多样的尝试性体验的同时,教师要善于控制教学节奏,保证课堂气氛宽严统一、张弛有度。

2)拓宽教学空间,创建全新互动教学格局

成功的体育教学应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师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我们通过拓宽教学空间,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互动教学格局来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我们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创新激情,变被动的操练式教学为主动的开放式教学。允许学生相互交流和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技术动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群体智慧。比如指定两人或三人为一组设计一堂课,学生课下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进行技术动作、组织教法等多方面的研究策划,自行设计出教案,通过教师审阅或修正后再交给学生备课。学生上课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展示和运用的机会,同学们在相互合作中体验到了交流、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其次,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体育“第二课堂”(如课外体育辅导、体育协会等),加强校园体育教育宣传(校园广播、体育图片展览等)给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人文体育信息,满足学生多元化体育需求;另外,我们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让学生走向社会,拓宽体育活动空间。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参加校际间的体育友谊比赛,师生相互磋商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交互,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相互了解还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3)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

大学生身体素质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制定练习的难度与计划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比如我们在选项课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或项目,从实际出发,将不同起点的学生进行编组,实施分组教学、分层指导、分类考核、动态管理。根据各层次(一般分为初级、中级两个层次或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学生身体素质、专项体育能力的不同,对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制定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任务,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在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发展动态,可依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再进行动态的层次调整。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层次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了其相应的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在这种非同步化教学中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快乐。比如对于运动技能较差的同学着重在掌握基本技术、技能上下功夫;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可增加练习的难度,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技术技能的能力。这样即降低了体育“困难生”的学习难度,又能满足体育“特长生”发展提高的需求,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体现出体育教学的人性化。

4)改进评价方式,强化评价激励功能

采取分层教学后,由于每个学生实现的目标各不相同,进步幅度也不相同,对他们进行学习评价也应该有所不同,这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保证学习评价的人性化和科学化。

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我们建立师生共同评价机制,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各层小组评议等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评价内容淡化以技术成绩、达标项目为标准的终结性评价,将定性与定量评价、过程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既要关注学生体育基本知识与技术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对学生情感、学习态度、道德风尚等综合素质的进行考察;评价标准采用个体差异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并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内在的发展动力。通过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分层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了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着力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三、结语

通过分析和研究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为主线、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将人文体育、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科学融合的体育课程创新体系,符合大学生认知水平、身心发展特点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了弘扬体育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的目的,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1]浩歌.积极扭住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不放松 [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1.

[2]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 [J].中国高等教育,2009(6):11-13.

[3]苑高兴.普通高校人文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J].体育科研,2005,26(6):86-89.

[4]李忠义.对大学教学的“三思”[J].中国高等教育,2009(7):26-28.

[5]高健,颜天民.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探析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2):94-97.

[6]刘红宁,左铮云,吴晓明,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在观念贵在践行 [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5-29.

On College P.E.Curriculum Reform

YUAN Gao-xing,HU You-zhi,YANG Shi-tao,AI Nan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gfang Campuses,Langfang Hebei 065000,China)

Basedonthe currentsituationof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reform,this paperhighlights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of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perspectives of physiology,psychologyandsociety.The paper puts forward and constructs a new system of college P.E.reform which taking students as its main body, healthy as its principle line,emotion instructional theory as its foundation.This research aim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P.E.curriculum.

college P.E.;curriculum;humane sports

G807.4

A

1674-7356(2011)02-0084-05

2011-01-14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构建人文、健康、快乐相融合的体育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编号:08020046)研究成果之一

苑高兴(1969-),河北保定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模块体育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