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超,潘丽雅,王佳伟
(1.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2.天津医科大学 附属肿瘤医院,天津 300060)
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对策研究
刘 超1,潘丽雅2,王佳伟1
(1.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2.天津医科大学 附属肿瘤医院,天津 300060)
影响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因素既包括教职工群体因素,也包括学生群体因素,还包括高校自身管理、服务体制因素和社会群体因素。针对这种情况,要完善高校管理和服务体系,采取措施切实为师生员工解决各种问题;健全和完善紧急预案机制和危机管理与处置机制,加强特殊群体管理;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加强网络媒体监控和管理。
和谐校园建设;高校安全稳定;突发性群体事件;特殊群体;危机管理
当前,随着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产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和谐校园建设是维护高等学校安全稳定,创建平安校园的迫切要求,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政治安定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2]《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提到要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3]因此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完善紧急预案机制,提高危机管理与处置的能力,切实维护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
第一,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政治任务与重要历史使命。加强高等院校和谐校园建设,是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政治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必然要求。
第二,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和前提条件。高校要落实和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必须要有一个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因此高校必须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2]
第三,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高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要求。新形势下,高校各类矛盾日益突出,特殊群体成为影响高校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突发性事件也时有发生,给高校提出了新的难题。因此,高校要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科学发展,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就必须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
(一)教职工群体因素
1.教职工的合理利益诉求
高校教职工,尤其是高校教师对于事业的追求、家庭幸福的向往以及实现个人价值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同时也要面对许多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比如工作压力、日常生活、住房、赡养父母及抚养子女等负担,同时对自己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有较高追求。[4]同时,广大教师职工对于工资收入稳定增长和分配公平关注度很高。此外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福利待遇等也是广大教师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2.教职工与学校之间的矛盾纠纷
在高校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业绩考核等过程中,涉及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各单位在制定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处理各种情况、协调与平衡各种利益关系,难以做到绝对公平合理,因此容易引发质疑和不满,导致矛盾冲突。处理不好,就容易激化,导致严重后果。另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都涉及到教职员工的具体利益。[5]教职工希望通过有关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如果有关部门矛盾处理机制申诉渠道不畅通、教工合理要求与申诉得不到及时受理和回应,也容易引起突发事件或群体事件,影响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
3.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仍有待加强
高校当前存在于招生录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招投标、考试等领域里的腐败现象或论文成果抄袭或造假等学术腐败现象,直接损害了高校和教师职业的形象和声誉,也暴露出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高校内部管理与权力监控体制机制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也体现了高校师德建设仍需加大力度。个别教师师德的败坏往往容易引发对于高校和教师职业的不满,甚至引发对于高等教育的诟病和谴责,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从而为高校校园增添了不和谐因素。
(二)学生群体因素
1.学生对于日常学习、生活环境的利益诉求增加
高校近年来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改扩建校园或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学生群体普遍关心学校是否能够保障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等基础条件,学校是否提供令人满意的水、电、暖、交通、宿舍、食堂、体育设施、图书馆、自习教室等硬件设施和校园文化、课外文化生活、学生社团活动等软件配套设施能否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等。学校对于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是否到位,对于学生的合理利益诉求的是否足够重视和关怀,教学条件和办学设施等是否完善等都会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
2.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随着近几年许多高校盲目扩招,导致就业压力增大,一些专业供求严重失衡,不同专业就业情况差距巨大,引起了许多同学心理不平衡,加之学位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学分挂钩的政策,导致部分毕业生因为拿不到毕业证或学位证而不能就业。许多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具备工作经验和实习经历等,也加剧了高校就业难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毕业生情绪很易激化,如有煽动或其他诱因,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5]
3.学生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困难补助、优秀和三好学生评定中存在问题
目前,国家对于贫困生资助、助学贷款和奖、助学金发放上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越来越多的品学兼优、家庭条件贫困的学生可以在国家的帮扶和资助下完成学业,并走出校门、回报社会,但是在评定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方面的标准难以统一,很难用量化或者客观的标准确定谁更加贫困、谁更有资格享受资助,再加上学生工作人员的主观倾向或者工作不细致、不认真等,有可能在评选优秀学生和确定受资助贫困生过程中产生矛盾,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与校园的和谐安定。
4.学生群体中突发性事件增多
近年来,校园内外学生意外伤亡事故增多。交通事故、校园盗窃、打架斗殴等治安或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遭受伤害案例增多;学生集体罢餐或罢课事件,学生为表达不满而集会及示威游行活动,校园内宗教组织渗透及非法传播活动等屡见不鲜;网络谣言蛊惑或煽动学生,引发集体愤慨、抗议、恐慌导致网络群体事件等(利比亚、突尼斯等国家爆发的“茉莉花革命”又被称为twitterrevolution,就是源于网络对某一社会事件起到了“蝴蝶效应”,并被社会敌对势力或反对派利用导致政局的动荡或更迭)。
5.学生特殊群体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与教育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所谓特殊学生群体,是指自身情况或者家庭环境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一般学生的群体。群体中部分学生由于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出现的不如意,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严重困扰着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6]特殊群体包括生理弱势群体、家庭贫困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学习落后群体、文体边缘群体、就业弱势群体、少数民族群体等。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对于和谐校园建设带来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7]
(三)高校自身管理和服务体制因素
1.高校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是否健全
高校是否针对和谐校园建设制定了具体目标和详细方案,是否有成熟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及时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能否在关键时期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危机意识,这些是影响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环节。高校各职能部门及服务机构是否尽职尽责、真正为师生员工利益服务,真正发挥职能部门的功能和效用,各部门协调沟通机制是否顺畅,师生员工关注的热点焦点和突出问题能否得以及时妥善解决,职能部门和有关工作人员是否恪尽职守,在敏感问题上或特殊时期加强值班及领导带班等,直接影响高校能否切实把握和谐校园建设的主动权。
2.高校紧急预案机制和危机管理与处置机制是否完善
高校紧急预案制度和危机管理与处置机制是否完善,上下级部门之间、领导与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人员与基层党员骨干和学生干部之间、党员干部和学生骨干与广大师生之间沟通是否顺畅及时,是否建立完善有效的沟通机制和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掌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和特殊情况。[1]
3.学校安全保卫和综合治理是否有保障
校园盗窃、抢劫等治安或刑事案件的多发对于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学校方面对于学生公寓管理疏于防范、缺乏监管,保卫部门无所作为等纵容了案件的发生,容易引起不满情绪的积聚和爆发。学校交管部门对于校内交通安全管理不到位也容易导致校园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这些事件一旦处置不当,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或国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四)社会群体因素
1.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阴谋和境内外敌对势力对高校的渗透
国内外敌对势力始终都没有放弃对我国的渗透破坏活动,高校则是敌对分子工作的重点对象之一。借着新疆问题、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法轮功”问题,还有所谓的人权问题等,通过宗教的、网络的、勤工助学的等各种手段,制造谣言,扰乱视听,误导舆论,对高校展开渗透和煽动活动,恶意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鼓吹所谓的“民主”,诋毁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煽动学生闹事,因而有可能使部分不明是非的学生受其影响,导致一些亚暴力性群体性突发事件。[5]
2.犯罪分子或不法分子进入高校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在高校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及新校区工程建设过程等,一些不法分子或犯罪分子混入农民工群体,制造盗窃、抢劫、对女生性侵害等各种案件,容易引发广大师生员工的集体恐慌。高校有关部门缺乏对于农民工、临时工的有效管理机制和监控措施,往往不能阻止各类侵害的发生,维护学生人身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
3.违规新闻媒体或记者非法进入校园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一些不正规的新闻媒体记者或网络媒体推波助澜,在学校里非法采访或报导,抓新闻哗众取宠,制造不和谐。
4.网络的普及和新通讯手段的出现给和谐校园建设增加了难度
校园BBS论坛、交友网站、手机微博等新的舆论媒体对于高校的新鲜事件或突发事件起到迅速传播和不断扩大社会知情度和影响的作用,引发社会关注和舆论重视。相比之下,学校传统舆论宣传媒体存在滞后性等弊端,缺乏有效监控机制和应对措施,对于新的传播媒体缺乏有效监管和约束,容易失去舆论导向的主动权。
(一)完善高校管理和服务体系,采取措施切实为师生员工解决各种问题
1.深化高校工资收入改革及分配制度,按照有关政策建立健全教师工资收入正常增长的长效机制,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有尊严地工作,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注重分配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做到公平公正,提高教师群体的幸福感。
2.注重教师职业发展和职称晋升,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制度及岗位聘用制度等人事管理制度,注重教师职业进修和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大师资培养的投入,完善学科团队,营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氛围,为教职工提供良好的教学与学术科研条件,做到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方面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制定有关方案前应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健全高校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教职工参与制定各项事关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
3.高校及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要注重和关心教师学生群体关注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着力解决教职工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着力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着力改善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条件及利益诉求,想师生员工之所想,急师生员工之所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服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师生员工得实惠。
4.高校应做好广大教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师德建设,注重培养和树立具有高尚师德和良好职业操守、“为师、为学、为人”都受广大师生爱戴和尊敬的师德模范典型,规范教师课堂内外的教学行为及言论,在重大问题上要与党中央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健全和完善紧急预案机制和危机管理与处置机制,加强特殊群体管理
1.高校应注重解决教师和学生群体中实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冲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各职能部门,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完善矛盾处理机制和信访制度,尽早尽快解决各种突出矛盾,避免恶化升级,演变为不可掌控的突发性群体事件。[8]
2.高校应建立完善的突发性事件及群体事件紧急预案及应急处理机制,加强特殊时期、敏感事件的值班及领导带班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领导干部责任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3]组织和完善一支由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领导、机关工作人员、保卫部门工作人员、学生工作人员、辅导员及学生干部骨干为主要力量的突发性事件及群体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加强教育培训和队伍建设,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预防与应急处理相结合的作用。
3.高校应关注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等特殊群体教师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实际困难。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分类建立特殊群体档案。做好特殊群体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全面了解师生的真实情况,做好调研工作,分类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7]同时要设身处地为广大师生考虑,多解决一些现实中亟待解决又迟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和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千方百计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及时干预和化解学生学习、生活、感情和就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成才。[1]避免特殊群体的教师或学生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产生仇富和报复社会心理,采取极端做法造成恶性后果。
(三)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加强网络媒体监控和管理
1.高校应高度重视、提高警惕,防范和阻止西方国家“和平演变”和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安全保卫部门和情报部门要掌握相关信息和动态,时刻把维护国家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当作首要政治任务来抓。
2.高校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校园安全,防止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维护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和广大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与当地警方密切配合与合作,努力破获一些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的案件,维护校园的安定和谐。
3.加强对校园内交通安全的监控与管理,加强对校外人员进出校园的登记和管理,尽力排除各种社会因素对于高校校园和谐的影响,加强师生安全稳定教育,做好消防安全、防盗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宣传教育和引导,防止各类校园事故发生。
4.加强舆论媒体和网络平台如 BBS、校友论坛、交友网站、微博等新兴媒体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布正确的舆论信息引导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屏蔽及删除错误导向的舆论和反动信息,维护校园网络的安全,避免网络谣言的蛊惑、煽动和串联,从而避免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
[1]王敏达,刘超,刘坤.大学生群体事件预防机制与应急处理对策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29-3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htm,2010-7-29.
[3]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16/ c_121193916_12.htm,2011-3-16.
[4]徐晓明,刘静,边超.高校青年教师生活状态、发展状况及利益诉求调查与对策研究 [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58-62.
[5]郑恒毅,王健卉.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与处置[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11(5):84-86.
[6]孙学甫.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管理与教育研究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2):11-12.
[7]李文凯.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J].石河子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5):81-83.
[8]张雪银.构建和谐校园背景下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1-100.
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Harmonious Campus Construction under New Situation
LIU Chao1,PAN Li-ya2,WANG Jia-wei1
(1.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 2.Attached Hospital of Tumors,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60,China)
Atpresent,withthe newchanges ofinternationalpolitical andeconomicsituatio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must control thefactors affectingthe harmony of campus,perfectemergency-prevention plan and systemofhandling publicemergencies,dealwithconflicts insideandoutside thecampus,andfinallystrengthenthe education andmanagement of special groups.Taking the aspects above into consideration,this essay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harmonious campus construction and then offers some counterstrategies.
harmoniouscampusconstruction;securityand stability of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publicemergencies; special group;emergency management
G647
A
1674-7356(2011)02-0028-05
2011-03-30
刘 超(1984-),河北河间人。助教,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行为学。现为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