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洁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尤昭玲是我国著名中医妇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国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在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等妇科疑难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女性不孕症的治疗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防治思路。本人有幸成为尤昭玲教授的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通过跟师随诊、实时采集整理病历、查阅导师论文著作等方式,对导师在辨治女性不孕症的诊治经验、用药特点等方面进行整理总结如下。
老师在理论和实践中十分重视“肾”对女性不孕症的首要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反映了肾气、天癸、冲任在生长发育和生殖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中医生殖医学的经典理论。老师对不孕症辨证以肾为本的思路即源于此。不孕的病因病机虽很复杂,但肾的功能失调,不能摄精成孕是其重要原因。肾主生殖、“胞络者,系于肾”(《素问·奇病论》)、肾主冲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又“五脏所伤,穷必及肾”(《景岳全书》)。先天禀赋不足,或早婚,或房事不节,或惊恐伤志,或邪气损伤,均可造成肾的功能失常,致使肾阴阳失衡,生精化气生血功能不足,天癸的产生与泌至失调,冲任失于固养,种子成孕发生障碍。肾有阴阳二气,为水火之宅。若肾气不足,天癸不充,精血不生,冲任不盛,则不孕无子;若肾阴虚,则精血匮乏,冲任血少,或阴虚生内热,热伏冲任、胞宫,便不能摄精成孕;若肾阳虚,命门火衰,则胞宫寒冷,或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停,聚湿成痰,痰湿流注下焦,壅塞冲任胞宫,亦难以怀子成孕。在临床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孕患者表现为月经后期、月经稀发或周期紊乱,多为卵巢功能失调的无排卵性月经、黄体功能不足或子宫发育不良,中医辨证多属肾虚。老师遵循古人“女子无子,多因经候不调”(《万氏妇人科》)、“求子之道,莫先调经”(《女科证治准绳》)之法,将补肾调经作为治疗不孕之大法,辨证时分清属阴属阳,有所侧重。如月经后期、月经过少,则补肾益精,养血调经。以《傅青主女科》养精种玉汤加减,选用熟地黄、黄精、当归、白芍、制何首乌、桑椹子、覆盆子、牛膝、月季花等,使精充血旺,冲任得滋,血海满盈,气血通畅,自能摄精受孕。正如傅青主所说:“精满则子宫易于摄精,血足则子宫易于容物,皆有子之道也。”若表现肾阳虚不孕者,治宜温肾助阳,暖宫调经,以《傅青主女科》之温胞饮加减,药用紫石英、覆盆子、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熟地黄、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以暖宫助孕。
治不孕虽不离乎肾,也不可忽视肝脾的作用。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体阴而用阳,既能贮藏有形之血,又可疏泄无形之气,为人体气血调节之枢纽,且冲脉附于肝,与女子月经密切相关。肝气调达则血脉流畅,经候如常;肝气郁结,血脉失畅,冲任不能相资则经孕异常。导师治疗月经紊乱、月经过少或痛经的不孕患者常运用逍遥散疏肝健脾,兼寒者加小茴香、橘核等以暖肝散寒;肝热者加牡丹皮、栀子、地黄、夏枯草等以泄肝清热;肝郁者,则佐以香附、郁金、乌药等舒肝之品以助升发。因肝肾同源,冲任隶属于肝肾,肾为生殖之本,故在治疗时常常肝肾同治。如在用柴胡、郁金、夏枯草、黄芩、香附等疏肝清肝方药中,配以桑椹子、覆盆子、川断、菟丝子、桑寄生等益肾之品;在滋肾补肾之中则佐用柴胡、川楝、郁金、青皮等疏达肝气之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之生化赖肾阳之温煦,若脾虚血少,或脾虚聚湿成痰,或脾肾阳虚,可致胞脉失养或受阻而致不孕。对于月经稀发,面目虚浮的婚久不孕,老师以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加减治疗。益气药常用太子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莲子等,化湿药用厚朴、薏苡仁、赤小豆、泽兰、泽泻等。对临床常见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的婚久不孕,月经量少或稀发,体胖,多毛等症者,以党参、黄芪、白术、薏苡仁、大腹皮、泽泻、泽兰、荔核、桔梗、石斛、莲心、土贝母、土茯苓、赤小豆、覆盆子、紫石英、甘草等为常用药物,以健脾温肾,行气利湿,调经助孕。
五脏中,肾、肝、脾在不孕症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导师也十分重视心对不孕症治疗的作用。认为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对心神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情志的调节除了和肝主疏泄的功能有关外,还和心主神明的功能有关。“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心藏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情志与五脏气血密切相关,是通过心神的调节来实现的,是以心神为主导的各脏腑机能活动的综合体现。正如张介宾《类经》中提到:“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随心所使也。”心神通过统领脏腑,主持血脉,调节各脏的功能活动及维持各脏腑之间的平衡协调,以适应内外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情志变化。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曰“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二是心在不孕症治疗中的作用体现在和肝与肾的关系中。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肾为生殖之本,藏精之脏,内寓真阴真阳,在五行属水,居于下焦,肾气、天癸、督任冲带等奇经八脉均与肾有关;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神之舍,主宰全身血脉,在五行属火,居上焦,在经脉上与足少阴肾相联系,相贯通;胞宫藉胞脉、胞络与心、肾相连,《女科经纶》所谓“下系于肾,上通于心”,因此胞宫与心、肾关系非常密切。心、肝相关,母子互及。现代医学表明,肝郁气滞可导致脑皮质兴奋及抑制失常,以及自主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功能失常[1]。不孕症患者由于生理及心理、精神压力等原因,导致肝失条达、疏泄失度,易发生气结、气逆、气乱等病变。母病及子,易导致心肝火旺之病证而影响孕育。故尤教授辨治不孕时在辨证的基础上常配合选用莲心、钩藤、酸枣仁、茯神、桑叶、淡竹叶等清心、平肝、安神药,同时注意患者心理情绪的调节。不孕症患者常常对医生的言语动作特别关注,往往以此作为了解自身疾病的一面镜子,从中去揣测预后之吉凶。导师视患者如亲人,和蔼面对病人,耐心倾听病情,最大限度地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根据病人的性情特点加以解说和开导,谨慎的言谈与端庄的举止,使患者放下心结,积极配合治疗,体现了从心论治,治病求本之原则[1]。
在治疗炎性不孕症中老师十分重视妇女气血调养,格守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认为气虚邪阻是一些炎性不孕症发病的重要病机。引起气虚的原因主要为:一是气之化生不足,如先天禀赋不足,精气来源缺乏;或后天脾胃虚弱,气之生成乏源;二是因过于劳倦、房劳过度或多次堕胎,伤精耗气导致气虚。妇人以血为本,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血赖气以行,正如《沈氏尊生书》所云:“气运乎血,血本随气以周流”。而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如先天因素或摄生不慎,寒、湿、热邪往往乘虚而入,与血相搏,阻滞胞脉,表现为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故对于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引起的不孕症,均在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扶正的基础上配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络药,以扶正祛邪。偏寒者,常配以桂枝、乌药、补骨脂、艾叶、小茴香、蒲黄等;偏热者,常配以金银花、连翘、虎杖、夏枯草、皂角刺等;偏湿者,常配以赤小豆、薏苡仁、土茯苓、泽兰、泽泻等。治疗不孕中活血调经常选用丹参、泽兰、月季花、延胡索、郁金、石见穿、地龙、牛膝等,却较少使用三棱、莪术、土鳖虫之类,认为其破血消癥药性峻猛,走而不守,易耗气、动血、伤阴,损伤正气,不利助孕。
老师运用、验证与整理妇科药对近800对。不孕症治疗中,在辨证的前提下,在古方或自拟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药对,效果颇著。针对子宫发育不良的主要药对有:紫石英与巴戟天、锁阳与补骨脂;对于肾虚不孕者常有巴戟天与肉苁蓉、桑寄生与菟丝子、紫石英与覆盆子、补骨脂与肉苁蓉;中药暖巢药对有紫石英与覆盆子等,助卵有菟丝子、桑椹子与覆盆子等;护卵有石斛、百合与莲子等;输卵管不通者,常用地龙与路路通、白芷与皂角刺、桔梗与荔核、皂角刺与石见穿;肝郁者常用柴胡与生麦芽、荔枝核与小茴香、青皮与郁金、香附与乌药等;针对湿热的药对主要有赤小豆与薏苡仁、金银花与连翘、大血藤与败酱草、虎杖与马鞭草等;痰湿者,常用昆布与牡蛎、天南星与苍术、冬葵子与白芥子、冬瓜子与赤小豆、泽泻与泽兰等;针对血瘀的药对有穿山甲与血竭、苏木与牛膝等。
老师在不孕症治疗过程中除应用中药汤剂煎服外,往往辨证配合药膳进行辅治,并嘱咐患者的饮食起居,将这些饮食宜忌和药膳编成小册子,免费分发给就诊患者。就诊的患者多为难治性不孕,病程及治疗时间较长,老师根据不孕患者的不同体质和月经的不同时期,在辨证的基础上把药物和食物合理配伍,运用中国传统的烹调技术,制作成色香味俱全的药膳。如排卵前期,饮食宜清淡,宜食富含维生素、蛋白类营养的食物,忌食油炸、烧烤、辛辣之品及狗、羊、牛肉等发物,慎寒凉、勿感冒,房事有节。以党参、黄芪、山药、大豆、大骨各适量;或石斛 15 g,胡萝卜、香菇各适量煲汤,每周1~2次;食小米粥、燕麦粥,每周2次。排卵期宜服虾皮、鸽肉、鹌鹑肉及蛋、豆浆、豆制品等,忌生冷酸涩之品。用莲肉、石斛、龙眼、大枣、鹌鹑,或石斛、山药、萝卜、鲜菇、鹌鹑各适量煲汤,每周1~2次。排卵后期饮食宜清淡,忌食油炸、烧烤、辛辣之品及狗、羊、牛肉,忌大温大燥和有毒之品,防止大便稀泻或秘结,禁房事。嘱石斛、山药、莲子、葫萝卜、大骨各适量煲汤,每周2次;苏梗、苎麻根煮蛋,每周1~3次;大骨、瘦肉煲粥,每周2~3次。如此药膳,患者能欣然接受。中药与食物合用,取药物之性,食物之味,食借药威,药助食势,相得益彰,共同起到扶正保健、祛邪疗疾作用。
对于不孕症的临床诊治,老师力主中西汇通,重视病证相参,即运用西医的观念审视疾病,以中医的手段和方法诊治疾病,主张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将获得的西医诊病和中医辨证相对应,融汇贯通,从而对整个病情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增强诊断治疗的深度和广度。诊治中除对病人辨证外,还要对病人进行必要而系统的西医检查,如妇科常规检查、基础体温测定、卵泡的监测、预测排卵日,及时判断是否排卵和妊娠,以确定治疗周期的定位。将中医的辨证经验与西医的诊断完美的结合起来。如在月经周期1~8 d,调治思路应调理气血,因势利导,使胞宫脉络通畅,盈满之血依时而下并针对原发痼疾或病证,适时有效治疗。调治脏腑定位在肝、心。因肝藏血而主疏泄,为调血理血之脏;心主血,为胞宫脉络所系之脏。调治选方用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减。如有内膜或输卵管炎性疾病,可据病证主要特征在主方中选用地锦草、透骨草、金银花、连翘、地丁、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以消内膜和输卵管炎症;路路通、泽兰、荔核、刘寄奴等化瘀通络,以疏通输卵管;赤小豆、薏苡仁、连翘、夏枯草、虎杖等消散输卵管积水与积液;白芷、皂角刺托毒排脓,消除盆腔积液。如有子宫肌瘤时,常选加神曲、山楂、珍珠母、生牡蛎、土贝母等消散肉积。如有子宫内膜息肉或子宫内膜增生时,常选加乌贼骨、珍珠母、生牡蛎等。如有卵巢囊性肿瘤时,常选加土茯苓、土贝母、泽兰、泽泻、路路通等化湿消痰散结。注意勿用寒凉酸涩之药,以碍经水畅行。在卵泡生长期,月经周期9~16 d,调治原则应益肾健脾,暖巢增液,助养胞膜,宣散脉络,促卵泡速长,顺势而出。调治脏腑应在肾、脾,因卵泡生长发育,除依先肾之精气供养之外,尚需后天脾之水湿精微充填方能长养。用经验方护卵汤,其中暖巢之品有覆盆子、紫石英、仙灵脾等,助泡生长有莲子、山药、百合、沙参、石斛、桑椹子、菟丝子、黄精、制何首乌等,同时注意宣散,常用月季花、桔叶、桔梗、荔核等。不用酸涩收敛和寒凉之品,如乌梅、山茱萸、旱连草、锁阳等,因此时卵泡生发长养,需迅速增大,顺势凸突,破膜而出。促排卵时不宜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嗜血通络之药,以免伤卵动血。常用月季花、玫瑰花、桔叶等。黄体生长期,重视补脾,兼以补肾。常用莲子、山药、黄精、何首乌、肉苁容、补骨脂等。如排卵期出血常用荆芥、旱连草、阿胶等。在接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E-ET)失败后接受中医药调治的患者中,老师逐渐寻求中医药的切入环节、思路、方法。提出了西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生殖辅助技术的中医参与治疗理念、程序、方案[2],总结出一套中医药辅治IVF-ET的三期三法[3],在中、西医妇科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证实了源于中国的、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传统中医药,在IVF-ET这项起源西方的生殖辅助新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总之,老师治病立足于中医本质,弘扬祖国医学,博采现代科技,能中不西,先中后西,衷中参西,中西结合。
曾某,女,32岁,已婚,娄底人。因婚后6年未避孕不孕,IVF-ET失败2次于2010年1月30日求诊,要求IVF-ET术前中医调理。患者14岁月经初潮,6~7 d/28~30 d,量偏少,色黯红,质黏稠有块,经期伴下腹坠胀痛,经前乳胀,心烦,便溏,2~3次/d。平时白带偏多、偏黄,无异味。纳、寐可,小便正常。末次月经2010年1月12日。2007年因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行腹腔镜下囊肿剥除术,分别于2008年6月和2009年7月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并检查发现右侧输卵管阻塞。2009年9月行IVF-ET术,用超长方案,取卵9个,受精5个,移植鲜胚2个,着床后14 d流产失败。2009年12月再次移植冻胚3个,未着床而失败。舌质黯红,苔薄白。脉细。诊断为不孕症(肾虚血瘀证),治以补肾活血调经,药用地黄10 g,熟地黄10 g,菟丝子 10 g,桑椹子 10 g,石斛 10 g,覆盆子 10 g,仙灵脾 10 g,巴戟天 10 g,山药 15 g,百合 15 g,莲子 15 g,桔叶10 g,月季花 10 g,乌药 10 g,莲子心 5 g,栀子10 g,地锦草 10 g,透骨草 10 g,土贝母 10 g,夏枯草10 g,甘草5 g。每日1剂,共14剂。取肾、肝、心、内分泌耳穴贴压。党参10 g,黄芪10 g,山药10 g,大豆20 g,大骨适量煲汤,每周1~2次。嘱忌食发物,如此调理2月。于2010年3月4日再次接受IVF-ET治疗,同时配合老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降调期以滋肾调肝、清心安神为法。方药为地黄10 g,熟地黄 10 g,柴胡 5 g,栀子 10 g,莲子 10 g,山药15 g,石斛 10 g,桑椹子 10 g,莲心 5 g,月季花10 g,甘草5 g。14剂,1剂/d,分2次煎服。 于HCG注射前1天至移植前1天服生地、熟地黄、山药、莲子、桑椹子、覆盆子、沙参、石斛、补骨脂、肉苁蓉各10 g,紫石英20 g,甘草5 g。共5剂以益肾助卵,温阳通络。取内分泌、皮质下、肾、肝、心耳穴贴压,每日轻揉按2次,每次10 min。清淡饮食,食富含维生素、蛋白类营养的食物,忌食油炸、烧烤、辛辣之品;忌食狗、羊、牛肉。莲肉10 g,桂圆肉10 g,鸽肉适量煲汤,每周1~2次。移植后即用党参15 g,黄芪15 g,白术 10 g,苏梗 10 g,苎麻根 15 g,山茱萸10 g,肉苁蓉 10 g,山药 15 g,莲子心 5 g,桑寄生10 g,石斛10 g,甘草5 g以益气补肾、宁心安胎,1剂/日,分 2次煎服,共服 12剂,取盆腔、脾、肾、心耳穴贴压,每日轻揉按2次,每次10 min。以苎麻根30 g煲母鸡汤服食。终胚胎移植成功,于2010年12月剖宫产一男婴,外观发育正常,体格健康。
按:分析该患者IVF-ET失败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有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史,卵巢功能减退;二是上次超促排卵仅取得9个卵泡,且只受精5个,说明卵子质量欠佳;三是有内膜息肉病史,宫腔情况不佳。故老师在进入施术周期前的调治中以防治原发疾病为主,以地黄、熟地黄、菟丝子、桑椹子、覆盆子、仙灵脾、巴戟天、黄精、石斛等补肾助卵,山药、百合、莲子等健脾护卵,以促进卵巢功能,提高卵子质量;桔叶、月季花、乌药舒肝通络;莲心、栀子清心安神;地锦草、透骨草、土贝母、夏枯草清热利湿,防治内膜炎症。进入治疗周期后,在卵泡募集期,通过中医滋肾调肝、清心安神,调和阴阳方法,助卵长养,协同GnRH-a募集多个卵泡,并使卵泡生长同步化,有利于获取较多的高质量卵细胞用于体外受精(IVF)。治疗重在肝、肾、心。取卵期,通过中医药益肾助卵,温阳通络作用,协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进优势卵泡发育,以利于顺利取卵。同时健脾益气,交通心肾,助膜同步长养。治疗从肾、脾、心。移植后,运用益气载胎、益气摄胎、补肾固胎、宁心安胎、调肝养胎的治疗方法,促进子宫内膜长养,尽可能与种植胚胎发育同步,以提高胚胎种植率,从脾、肾、心论治。同时每次就诊均配合耳穴及药膳,充分体现了老师在中医药辅助治疗IVF-ET中的三期三法。如此,终获得妊娠成功及健康婴儿。
不孕症的病因较多,病机复杂,为妇科难治之症。尤教授博学强记,慎思明辨,法古创新,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勤于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在辨治不孕症中强调以肾为本、疏肝健脾及清心安神,以此调理脏腑、气血、胞宫,临证辨证不悖,谨守病机,病证相参,用药得法。同时重视患者饮食起居的调节,配合药膳食疗,达到扶正祛邪、保健疗疾的目的。特别是在先进的辅助生育技术中,总结了一整套中医药辅助的理法方药,临床应用获得十分满意疗效。
[1]尹香花,马惠荣.尤昭玲教授从心论治妇科病证特色[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3):5.
[2]尤昭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医辅治方案的构建[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5):3-5.
[3]林 洁.尤昭玲教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医辅助治疗的构思与实践[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