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志成
(湖南科技学院 信息技术与教育系,湖南 永州 425100)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优化
聂志成
(湖南科技学院 信息技术与教育系,湖南 永州 4251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以及信息技术逐渐在大部分高校推行,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越来越受到教学者的重视。个性化学习为大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识,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个性化学习的开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论文以教育学的视角,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进行探索,分析信息技术下的个性化学习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优化策略,以期使信息技术下的个性化学习能够更有效的进行。
信息技术;个性化学习;优化策略
个性化学习的概念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它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特征为基础,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以学习者内在需求为核心,因人施教,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的教育。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下,个性化学习已成为了教育者关注的焦点。20年来,我国教育者对于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过程、应用、模式等都进行了研究。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特点更显突出,这也决定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更加强调个性化学习。
信息技术环境即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堂内容为学生创设出的以网络环境为基础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弥补了传统教育中存在着的一些劣势,化抽象为形象,变复杂的为直观,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讲授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情境的建设不仅显著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同感和参与性,也以更为具有感染力、熏陶力的形式呈现出知识点,从而促进学生深入领会教学内容,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应用和优化不仅有益于我国个性化学习课程理论的建设,而且有助于我国当前个性化学习课程优化的顺利推进。
信息技术下的个性化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人价值,重视提高学习者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并且充分的发挥其积极性的学习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它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教育过程逐步迈向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是,信息技术下的个性化学习强调的是将“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相互结合。教师不应该继续坚持灌注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教学,先教后学,教师必须要在个性化学习中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要发现学生的特长,总结学生的特点,展示学生的才华,从而发挥其改进与激励功能。而学生也会在这一过程成中得到经验,日积月累,学会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信息技术下的个性化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使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他们在学习中有什么特点和问题,并且对此进行分析,得出经验,并使这些经验对学习者在以后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有所帮助,在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时,可以自我控制和调整。信息技术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放性
个性化学习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它并没有循规蹈矩的教课方式,也没有单一不变的学习目标,随着教育技术日益发展,个性化学习往往伴随者多媒体网络这样一个无比丰富和巨大的资源库,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大量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在进行个性化学习中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学习时间、地点以及内容,并根据学习效果及时的调整学习策略。充分的实现个性化学习追求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以达到学习的目标。
(二)探究性
个性化学习于传统教学一个很大的不同时,它提供的学习方式能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习者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兼具了主体和主导双重身份,为他们多元智力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者开始根据课程和学习者特征的不同来创建性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以使学习者更好的进行学习。
(三)生动性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个性化学习旨在追求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让学习者进入到真实自然的情景中学习,利用多种方式的媒体形式来表现以及强化学习内容,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已经普及了以信息技术为背景的多媒体教学,以此为基础的个性化学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校的教学者逐渐意识到信息化环境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可以被更完善、更有效的利用于个性化学习的进行,所以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也日益成为教育学生争相研究的一个内容。从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日后的教学走势来看,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必将在日后成为各大高校为信息化和学习型社会培养新世纪人才的一种必备课程形式。除此之外,网络上兴起的各式各样的自学课程也成为学习者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一种方式,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很好的发挥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习主体从被动到主动的自觉转变,也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成就感。但是在我国,针对学习者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网上学校还没有真正建成,大学生个性化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对个性化学习重视不够
笔者利用“问卷星”调查网站进行了对湖南科技学院、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山东工商学院、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34所高校做了一次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的调查,74.3%的同学认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的课堂教学所取得的课堂效果很好或者比较好,有一半的同学不知道个性化学习的是什么样的学习,而且很多学校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大学生也习惯了成为被动学习的角色。
(二)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
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常常只凭教师的主观愿望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根据内容难易进行教学设计,这就导致教学设计不够个性化,着重强调统一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没有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异质性和独立性,可是每个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是有差异的。
(三)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因为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应试教育来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似乎成为了一个不能更改的事实。尽管高校教学改革多次强调说教师应该以多种评价方式来判定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但是却迟迟没有实现,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也成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顺利进行的一大难题。
(四)个性化反馈机制不完善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很多同学提到了应该建立个性化学习的反馈机制的问题,尤其是对那些常常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同学来说,有一个完善的反馈机制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教师分析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的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的优化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学习者通过发挥的主体性作用来进行自主创新学习。学生实现自主创新的立足点是自主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只有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取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的创新成效。在学习者自我激发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感悟出学习过程中的得失成败,大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突破传统课程的限定,通过多种方式去获取多种学习资源,从而去求知、去学习。传统学习中知识的传播主要源自教材和教师讲授,而信息化环境中的个性化学习除了传统方式外,还可通过网络以及多种多媒体手段获取,并且可以根据现有的信息技术与产品来决定学习方式。这就打破了原有学习资源与学习方式的封闭性,获得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3.批判性原则。批判性原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前人或别人的观点抱有批判继承的态度或有超越前人的认识,即能够对前人的成果自主发问,敢于打破“权威效应”,提出新观点、新看法。在学生提出新看法时,教师应宽容学生提出观点中出现的“学术幼稚”,重要的是理解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欣赏和鼓励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别出心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4.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中根据自身个性特征来决定获得知识的方式与方法。传统教学中强调整齐划一,常常实行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讲授、统一考试的教学模式,但这种强调统一的教育过程难以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而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时要把握好差异性原则,找到合适与自己的学习方式,使自己的学习方向更符合实际。这不仅有利于不同学生的自身潜能的发挥,还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优化策略
1.个性化学习观念的优化。重视对个性化学习的研究,使教师和学生树立个性化学习的优化观念。信息技术环境的个性化学习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就是学校加大对个性化学习的宣传,使教师和学生都能理解个性化学习的内涵和特点。通过他们对个性化学习的理解,教师时刻具有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意识,设计多层次的教学设计,而学生也要以主动的态度,从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出发,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其他课程,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各有所得,共同发展的目的。
2.个性化学习过程的优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教学活动并适应个性化学习。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在个性化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发现、探究的学习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一个学生按自己的理解速度、思维方式有选择地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理清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鼓励和引导每一个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感悟尝试等,使每一个学生都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巩固的过程,而教师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到学生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适时进行异步指导,提供服务。
3.个性化学习教学设计的优化。个性化学习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并由此出发选择和设计课程。在信息技术支持的个性化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理解每个学生的愿望和兴趣,走进学生中间并且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尽量提供富有个性的教学环境,创设适合个性发展满足个性需要的问题情境,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并且理解他们在这种能力上的差异。在学生学习中,要特别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他们学习遇到困难时,要细致地帮助他们分析出现思维障碍的原因,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及时点拨,鼓励和引导他们去改正,并及时肯定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的进步。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尽可能多的提供学习材料,鼓励并引导他们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掘自己的兴趣的愿望,乐于探索学习。
4.个性化学习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信息技术支持下个性化学习中的评价机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基本学习素养为本,这就要求老师不能只以教材为中心,或者将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建立一个目标多层次、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因为学习过程比学习结果更加值得被注意。注重评价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在学习过程中的信心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态度如何,同样是判断一个学生是否进步的重要要素。教师要通过完善而全面的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学习中有困难学生的闪光点和品质,并给以及时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初此之外,教师在设置考题和联系题目时也要富有弹性,体现个性,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解决同一个问题。所以教师如果想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要在教学设计中就适当进行分层教学,对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同学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
5.个性化学习教学反馈体系的优化。完善的教学反馈体系是一个教学过程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之后必须要向教师进行一定的反馈,这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在它的同步教学或者是异步教学中,教师都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可以使教师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且改进教学方式,也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进行他所感兴趣的内容。针对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其量身定制相应的指导方案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1]张伟.发展个性化学习模式,建设人性化网络教育[J].消费导刊,2009,(4).
[2]聂志成.信息技术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5).
[3]叶雯.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6).
[4]李伟,单丛凯.论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个别化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3,(2).
[5]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3).
[6]李立新.网络学习环境与学习者[J].中国远程教育,2002,(9).
[7]刘名卓,张琴珠.信息技术与个性化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5,(1).
G642
A
1673-2219(2011)11-0163-03
2011-09-01
聂志成(1965-),男,湖南祁阳人,湖南科技学院信息技术与教育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课程与教学论。
(责任编校:张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