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郁清,胡勤波
(宁波市第一医院,浙江宁波 315010)
对于体积较小的输尿管结石(直径<0.6 cm)可通过水化疗法、口服药物治疗排石[1]。水化疗法是让输尿管结石患者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或快速静脉输液1 500 ml左右、或静脉输入20%甘露醇,使尿量骤然增多,对结石进行冲击[2],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3]。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泌尿外科门诊对33例初发输尿管下段小结石患者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配合水化疗法排石,并在治疗全过程进行健康教育,排石效果较好,现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23~55岁,平均34岁;患者均以初次突发腰腹部疼痛就诊,经B超、CT或尿路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确诊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直径≤0.6 cm)。排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前列腺增生、糖尿病、心脏病、青光眼等药物治疗禁忌证患者。
1.2 治疗方法 在口服心痛定片、中药肾石通冲剂的基础上,静脉快速滴注5%葡萄糖盐水500 ml +山莨菪碱20 mg、10%葡萄糖500 ml、20%甘露醇250 ml、等渗盐水40 ml+速尿40 mg,隔日1次;嘱患者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3 000 ml。观察患者2周内结石排出情况。
1.3 结果 2周内排出结石24例,其中输液1次排石2例、输液3次排石5例、输液4次和5次排石各7例、输液7次排石3例;9例患者未排出结石。排石率72.7%。
2.1 治疗前认知干预
2.1.1 心理支持 与患者充分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耐心、详细地解答患者的提问;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输尿管结石初发期药物治疗和水化疗法的目的及排石概率,消除其紧张心理,增加治疗信心;告知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适,增加患者的心理耐受力。本组患者经心理疏导,能以平稳心态接受治疗。
2.1.2 用药宣教 向患者讲解中药肾石通、钙通道阻滞剂心痛定、抗胆碱能药物山莨菪碱能解除输尿管平滑肌痉挛,配合大量饮水、甘露醇和速尿高渗快速利尿的水化疗法,使输尿管充分松弛扩张、肾盂输尿管内压增加,从而促进结石排出;告知患者心痛定片、中药肾石通冲剂的服药时间以及静脉输注药物的顺序、用法。
2.2 治疗中的排石指导
2.2.1 排石运动 药物治疗联合水化疗法期间,指导患者行排石运动,使结石“悬空”于输尿管,易被大量尿液冲排出体外。指导患者取坐位—站立—扶栏杆跳跃,每一姿势持续10 min,运动时幅度不宜过大并注意安全,每天做排石运动的次数不限,以身体不疲劳为原则。本组患者在护士指导下能积极进行排石运动。
2.2.2 排石治疗 输液前督促患者及时饮服中药肾石通冲剂;告知患者出现轻度口干、脸红、视物模糊、心跳加快、排尿困难等不适是山莨菪碱的副作用,在1~3 h内会自行消失,无需处理,以免患者紧张、惊慌;嘱患者水化疗法期间每日饮水量>3 000 ml,饮水量24 h均匀分配,睡前及夜间排尿后宜饮水,保持24 h尿量在2 000 ml以上。本组患者每日饮水量3 000~4 000 ml,尿量2 000~3 000 ml;7例患者输液时出现口干、视物模糊,经知识宣教,消除了患者的担心。
2.2.3 排石观察 指导患者观察结石排出方法,将尿液排于集尿瓶中,注意小便的颜色、量及排尿过程中有无脱空感或颗粒样物质被排出,及时收集并保留已排出的结石;当患者排石不畅而有沮丧、痛苦等心理问题时,护士及时鼓励并支持患者继续治疗。本组输液1次排石2例、输液3次排石5例、输液4次排石7例、输液5次排石7例、输液7次排石3例。
2.3 治疗后预防保健知识教育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排石,都是症状性治疗,结石复发率约5%~7%[4]。因此,有效预防结石复发对初发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2.3.1 增加液体摄入 经常饮水能稀释尿中形成结石物质的浓度。每日液体摄入量2 500~3 000 ml,保持尿量>2 000 ml/d;避免饮咖啡、红茶、葡萄汁、苹果汁和可口可乐,可饮橙汁或柠檬水;每晚睡前饮水200 ml以上,夜间起床排尿后宜再饮水,以防夜间尿液浓缩。
2.3.2 调整饮食结构 合理搭配饮食,保持早、中、晚三餐营养的均衡性。避免过量摄入食糖和动物蛋白质,每日动物蛋白摄入量<150 g,多食乳制品、豆制品等食品;每日钙摄入量 800~1 000 mg、钠摄入量<2 g、维生素C摄入量<1.0 g;每日食物中嘌呤量<50 mg,限制食用富含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家禽皮、带皮的鲱鱼、沙丁鱼等;限制进食富含草酸食物,如菠菜、甜菜、欧芹、各种坚果等;膳食中增加鱼油、粗粮、水果及蔬菜的摄入,如米麸可减少尿钙的排泄,降低复发率,但应避免麦麸等富含草酸的食物。
2.3.3 保持适宜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超重是尿路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1],且体重指数(BMI)与尿路结石发病率呈正相关[5]。告知患者BMI计算方法,BMI=体质量(kg)/[身高(m)]2,BMI 24~27.9为超重,BMI≥28为肥胖,尿路结石患者的BMI应维持在11~18之间[6];嘱超重和肥胖患者积极参加减轻体重运动,可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和健身运动,如跳绳、有氧操、慢跑、游泳、球类运动等。本组患者BMI超重11例、肥胖3例,治疗2周内体重减轻不明显,嘱患者继续参加减轻体重运动。
初发输尿管结石患者在药物治疗联合水化疗法期间,护士抓住健康教育时机,进行分阶段教育[7]。治疗前进行认知干预,稳定患者情绪,及时讲解治疗目的、用药配合及注意事项;治疗中做好排石运动、排石治疗、排石观察的指导,以有效促进排石;治疗后加强预防保健知识教育,预防结石复发。
[1]那彦群,郭震华.实用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46.
[2]叶章群,邓耀良,董诚.泌尿系结石[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60.
[3]郝玉玲.临床护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2.
[4]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785-786.
[5]王和阙,林玉霜,张豪严,等.脂肪肝患者合并肾结石的原因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8(2):99-100.
[6]那彦群,孙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9:192.
[7]陈春芳,俞申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8,7(1):25-27.